【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高二物理(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
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C.声呐的工作原理是超声波的反射
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2.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所示,以某一
时刻t=0为计时起点,经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的加速度,那么选项
所示的振动图线中,能正确反应振子的振动情况是(以向右为正方向)()
A. B.C. D.
3.光纤通信的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介质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依据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相同
C.内芯比外套的折射率大 D.外套比内芯的折射率大
4.如图,两束光的交点前放入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则交点的位置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变
D.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移动,由光的频率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
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6.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C.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D.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已知同种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折射率大)。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7.关键环节考查题组:发生衍射现象与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
(1)下列关于波的衍射说法正确的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由于声波波长较大
(2)如图所示,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为在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
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没有振动。
为使A
处水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 D.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增大
(3)根据以上的回答总结关键环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当波的波长一定时,障碍物(或缝、孔)的尺寸越(填大或小)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当障碍物(或缝、孔)的尺寸一定时,波的波长越(填长或短)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8.关键环节考查题组: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断
(1)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如图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这时位于平衡位置的质点A正向﹣y方向运动,且经0.2秒质点A再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并向+y方向运动,则这列横波()
A.向左传播 B.波长为12米
C.周期0.4秒 D.波速为20米/秒
(2)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图(a)所示,用手拿着绳子的一端上下摆动,保持摆动幅度相等,就会看到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设在t时刻波传到P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手最初摆动的方向向上
B.在此时刻质点B速度向下
C.再过时间,绳上波形如图(b)所示
D.再过时间,质点A向右移过的距离
(3)根据以上的回答总结关键环节: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断可用。
(至少写出一种方法)
(4)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m。
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m/s,则()
A.t1=0.2 s时刻,两列波相遇
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D.t2=0.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9.(课本实验考察)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
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L A、L B、T A和T B表示)。
(3)本实验有几个关键的实验环节,对这些环节说法正确的是:()
A.在摆球运动的环节中,保证悬点固定且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B.测量摆球的直径环节时,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更好些
C.测量摆长的环节时,应该使细线在小球悬挂状态下进行测量
D.测量周期的环节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出现异常情况是:所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比
真实值偏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摆线出现松动,比开始时的长度长些
B.计时结束时,提前停止计时
C.测量摆球的直径后直接代入数据处理,忘记了将直径转换为半径
D.计时开始时,就开始数“1次”
1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将物块1与2连接,物块1、2的质量分别为m和M.令
物块1上下作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物块2对桌面的最小压力为零,那么物块1的最大
加速度为,物块2对桌面的最大压力为。
11.如图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频率f=5×1014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若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0.9μm,则P点处将出现条纹.若在折射率n=2的介质中作上述实验,则P点处将出现条纹.(填写“亮”或“暗”)
四、计算题(共33分)
12.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25s 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求:
(1)若波向左传,且T <0.25s <2T ,波的周期T ; (2)若波向右传,波速v 的可能值.
1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 时刻刚好传到B 点,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 ,P 点也开始起振,求: (1)该列波的周期T ;
(2)从t=0时刻起到P 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 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 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 0各为多少?
(3)若该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m/s ,且波形中由实线变成虚线需要经历0.525s 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14.如图所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向里.磁感强度B 沿y 方向没有变化,沿x 方向均匀增加,每经过1cm 增加量为1.0×10﹣4
T ,即
=1.0×10﹣4
T/cm .有一个长L=20cm ,宽h=10cm
的不变形的矩形金属线圈,以v=20cm/s 的速度沿x 方向运动.问: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 是多少?
(2)如果线圈电阻R=0.02Ω,线圈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为保持线圈的匀速运动,需要多大外力?机械功率是多少?
第Ⅱ卷 提高题(共15分) 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016kg 、长L=0.5m 、宽d=0.1m 、电阻R=0.1Ω的矩形线圈,从h 1=5m 的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进入匀强磁场,当下边进入磁场时,由于磁场力的作用,线圈正好作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2)如果线圈的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t=0.15s ,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 2.
(3
)求线圈的下边刚离开磁场的瞬间,线圈的加速度的大小和
y
x
L
d
方向.
(4)从线圈的下边进入磁场开始到线圈下边离开磁场的时间内,在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高二物理(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答题纸
三.填空题
7(1)(2)(3)
8(1)(2)(3)(4)
9(1)(2)(3)(4)
10. 11. 四.计算题
12.
13.
14.
第Ⅱ卷提高题(共15分)15.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高二物理(6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7(1)错误 错误 (2)BC (3)小 长 8(1)CD (2)AB (3)带动法、同侧法 (4)C 9(1)95.2,(2)
,(3)不影响,(4)AB 。
10.
;2Mg+2mg
11. 暗、亮 四.计算题
12. (1)若波向左传,且T <0.25s <2T ,则有 0.25s=1 T 得 T=0.2s
(2)若波向右传,波传播的距离为 x=(n+)λ=(n+)×4m=(4n+3)m ,(n=0,1,2,3…) 波速为 v==
=16n+12(m/s ),(n=0,1,2,3…)
答:(1)波的周期为0.2s .
(2)若波向右传,波速v 的可能值为(16n+12)m/s ,(n=0,1,2,3…). 13.①由图象可知,λ=2 m , 波速
由
v=
,得
②△t=△s/v=7.5/10=0.75s .P 点到达波峰的时刻为△t+0.1=0.85s
由题意可知t=0时刻波刚好传到O 点,起振方向向下,即O 点振动了t=0.85s
t=4T+T/4.所以y0=﹣2cm,路程s0=34cm
③当波速v=20 m/s时,经历0.525 s时间,波沿x轴方向传播的距离
x=vt=10.5m,即,实线波形变为虚线波形经历了,
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14.(1)设线圈向右移动一距离△S,则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为:
△Φ=h△S,而所需时间为,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感应电动势力为E=.
(2)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感应电流,
电功率P=IE=8×10﹣16W
(3)电流方向是沿逆时针方向的,导线dc受到向左的力,导线ab受到向右的力.安培力的合力F A=(B2﹣B1)Ih==4×10﹣15N,
所以外力F=F A=4×10﹣15N.
线圈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应为零.根据能量守恒得机械功率P机=P=8×10﹣16W.
第Ⅱ卷提高题(共15分)
15.(1)线圈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1=mv02,
线圈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F=BId=,
线圈进入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mg=,
代入数据解得:B=0.4T;
(2)线圈下边进入磁场后先做匀速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0=,
代入数据解得:t0=0.05s,
线圈做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t﹣t0=0.1s,
位移:h2=L+v0t1+gt12,
代入数据解得:h2=1.55m;
(3)线圈下边刚离开磁场瞬间,线圈受到:v=v0+gt1,
代入数据解得:v=11m/s,
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代入数据解得:a=1m/s2,方向向上;(4)线圈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焦耳热:Q=mgL=0.016×10×0.5=0.08J;
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