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及病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第11期
猪水肿病最早发生于1932年在爱尔兰,之后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
我国首例仔猪水肿病病例出现在北京,到了60年代后全国各地均有报道。
近些年,我国猪场数量持续上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仔猪水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仔猪水肿病死亡数量占据当年疫病死亡数的1/3左右,可见,一旦暴发该病,将会严重降低仔猪的成活率,并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猪场管理者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1
发病机制及流行特点
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称为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
STEC 有两类毒力因
子,即黏附素和志贺霉素,STEC 有多种血清型,代表性的有O 139:K 81、O 141:K 82、O 138等。
猪水肿病在断奶前后的仔猪中发病率较高,致死率高达80%以上,已成为目前猪养殖业面临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水肿病发病主要致病因子有黏附素、志贺毒素、致腹泻毒素等,(见表1)。
仔猪水肿病发病机制为大肠杆菌
以其菌毛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繁殖的细菌在肠内产生SLT-2e 并吸收,由于SLT-2e 也是一种血管毒素,因而当其被肠道吸收后,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使组织形成高渗透压,导致大量水分子进入,使得病猪出现水肿症状。
近年来仔猪水肿病发病率的持续
攀升,已引起养猪业的广泛重视。
诱发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及病因分析
郭
倩
(邯郸市馆陶县农业农村局,河北邯郸
057750)
摘要:本文介绍了仔猪水肿病的病原及发病机制,系统分析了仔猪水肿病的病因,提出了科学
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病因分析;防治措施作者简介:郭倩(1985~),女,河北馆陶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治疗,动物卫生检疫。
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11.074
显著的效果。
此外养殖人员要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预防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现阶段,大
多数养殖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其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在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经常出现“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忽视管理”等现象,在生猪患病后,大部分养殖人员经常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不仅效果不理想,还会导致生猪病情被耽误,甚至造成病猪死亡,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养殖人员需要摒弃落后的防治观念,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猪疫病的发生,尽量少给生猪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同时还要坚持对症下药的原则,认真检测猪疫病,采用针对性强的治疗
措施。
要强化养猪场的管理力度,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病菌滋生,降低发病率,保障生猪品质,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猪养殖投入
的成本较大,一些小型养猪场为了能够减少成本,在生猪病情得到改善后,就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结果导致病情反反复复,部分生猪转变为慢性疾病,给治疗工作造成诸多困扰,甚至会延误病情,导致生猪死亡,给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守规范的疗程,防止用药时间过短或药量不足导致药物无法发挥疗效,使病原菌持续在生猪体内生长,影响生猪的生存质量。
养
猪
209
2023年第11期
表1
仔猪水肿病致病因子
的因素较多,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大多是因为环境的突然改变和营养成分不足使猪自身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特别是刚断奶的仔猪,由于缺少母源抗体保护,同时自身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故发病的几率更高。
猪水肿病发病几率并不高,仅有20%左右,但死亡率可高达100%。
本病在春季3~5月份、秋季9~10月份发病较高,病原菌经粪便排出,通过消化道感染。
在发病初期,刚患病的仔猪表现为生长迅速,膘度好,并且发病规律性不强,有时呈地方流行性。
猪水肿病与饲养管理水平、营养状况以及饲养方式等关系密切,特别是喂养方式的突然改变会降低为仔猪抵抗力,增大患水肿病的概率,还有报道称该病在头胎仔猪中发病较高。
2
病因分析
仔猪消化道结构及功能尚未发育
完全,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同时还缺少胃蛋白酶和游离H Cl ,只能产生低活性的消化酶,对一些植物性蛋白食物难以良好消化,这些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长期积累在肠道内,使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发生变化,促进体内大肠杆菌不断快速增殖,与此同时分泌大量毒素,机体吸收毒素后会引起消化不良与腹泻。
另外,刚断奶的仔猪,由于长期通过母乳提供的抗原成分被突然停止供应,使得乳糖来源减少,肠内pH 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能力也随之变差,另外,而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不足以抵抗外界病菌的侵袭,因此极易遭受病菌与毒素破坏,引发猪水肿病。
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是保证
仔猪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
但一些猪养殖场日常饲养管理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比如: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养方式不当、猪舍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都导致
了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2.2.1饲料营养元素失衡(1)蛋白质过高,加重了仔猪肠胃负担,使ETEEC 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2)植物蛋白与粗蛋白比例失衡,大豆蛋白比例超出蛋白总量的一半以上,使得大豆抗原激活了肠道的局部免疫系统,而仔猪自身并未产生免疫耐受性,而当断奶后再次接触该类抗原时,就产生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3)过多喂养高能量饲料,导致仔猪生长过快,使得基团组织缺氧,发生代谢紊乱;(4)粗纤维过低,导致仔猪消化机能弱;(5)缺乏必须的维生素、硒营养成分,使得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弱,为细菌、毒素滋生创造了条件。
2.2.2猪舍环境管理不到位一些猪舍卫生状况差,长期未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对一些食物和饮用水不注意卫生,引发各类病菌的滋生,对仔猪生长十分不利。
另外,猪舍环境温湿度不适宜,容纳猪群过多,过于拥堵,通风性差,使得仔猪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水肿病。
2.2.3日常管理不到位饲养人员进出猪舍时,并未严格对服装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人员进出管控也不到位,使得一些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难免会带入一些病菌,加大了仔猪感病几率。
通常,仔猪要长到2月龄左右才能
发挥主动免疫,而一些猪养殖场为了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或者提升母猪的繁殖能力,往往会选择过早地给仔猪断奶,不科学的断奶方式会对仔猪造成应激。
处于应激状态的仔猪抵抗力显著下降,对病菌抵抗能力十分弱,导致自身体内肠道菌群失衡,E-TEEC 大量、快速增殖,明显加大了仔猪患上水肿病的概率。
特别是对赶在春秋季节断奶的仔猪,加之气候因素的突然改变,阴雨连绵的潮湿天气会对仔猪抵抗力造成巨大侵袭,极易感染ETEEC 而引发水肿病。
3
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接种疫苗是降低仔猪水
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猪分娩前2周、4周左右,可对母猪体内各注射猪大肠杆菌K 88、K 99、987P 三价灭疫苗,注射量为2m L/次,进而提升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仔猪可从吮吸初乳中来获取抗体,进而达到被动免疫效果;母猪临产前1周、2d ,对母猪肌肉注射水肿抗毒注射液,注射量为10m L/次;另外,还可对仔猪进行超前免
养猪
210
2023年第11期
疫,当仔猪出生24h 之内,要及时注射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对14~18日龄的仔猪也可注射猪水肿病多价水剂灭活疫苗来达到免疫效果;对超过18日龄的仔猪,要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科学预防是降低猪水肿病发
病率的重要基础条件。
据多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猪场饲养管理水平与水肿病的发病率息息相关。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从饲料营养、猪舍卫生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1)改善猪舍养殖环境保证猪舍内温湿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用具清洁,可接受充足的光照条件,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清理粪便,确保干燥卫生,并做好定期消毒。
仔猪转入猪舍后,要对门窗、墙壁、料槽、围栏、地面等进行彻底消毒,可先用水清洗一遍,再喷洒2.5%的N aO H 进行彻底消毒。
还可采用0.5%K M nO 4或1:600百毒杀进行彻底喷洒消毒1次。
另外,还要注意定期对哺乳期母猪的乳房和乳头进行清洗和消毒,可利用浸有消毒液的毛巾擦洗母猪乳房和乳头,1次/d 。
(2)饲料营养均衡确保饲料营养均衡,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粗纤维等配比合理,控制蛋白质水平不超过19%,仔猪日粮饲料还需多样化,可适量添加优质青绿饲料,补充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防止仔猪出现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而诱发水肿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适当补充铁元素、硒元素和V E 等,其中,硒补充量为0.3~0.4m g/kg ,补充量为200m g/kg 。
特别是对于刚断奶的仔猪,适宜少食多餐,本着循序渐进、少次多量的补料原则,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食醋、柠檬酸等来提高仔猪胃内酸度,来加快乳酸杆菌的繁殖,促进胃蛋白酶分泌,提升消化酶活性。
另外,酸性物质的加入还可有效抑制大肠希氏杆菌等有害病原菌的繁殖,对于21~70日龄的仔猪可食用多酶片以弥补胃肠道内酶源的不足,提高消化能力。
要科学选择仔猪断奶时机,通
常40日龄断奶较佳。
在准备断奶前,要做好科学规划,如在断奶前7d 左右,要逐步减少哺乳频次,切勿突然断奶,以免造成一些不良应激反应。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饲料准备,调整饲料配方,适当增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元素,保证营养均衡和试样日粮的清洁卫生。
断奶7d 内保证不更换饲料,断奶后7d 左右,可依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精料。
科学药物治疗是防治病情恶
化的关键。
现阶段,仔猪水肿病主要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并未特效药。
中药疗法主要有:冬瓜皮、白术、茯苓各9g ,木通、陈皮、石斛、泽泻、猪苓各6g ,水煎后分2次服用,1剂/d ,连服2~3d 。
在患病初期,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发病后期,要将抗过敏、消肿、抑菌进行同步治疗效果佳。
对一些慢性病例补硒的效果良好。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病猪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控制日粮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伴有心力衰竭的重症病猪,可配合强心利尿的药物治疗,以促进病猪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水肿液的排除,缓解对心脏的压力。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有:对患有水肿病的仔猪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80m L 、维生素B1注射液3m L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40m L ,1次/d ,连用3d 。
皮下注射1~2m L 安钠注射液或肌肉注射1~2m L 呋喃苯胺酸注射液,连用1~2次。
可根据仔猪体重及病情实际情况采取肌肉注射5m L 抗猪病精制免疫球蛋白,病症不重的通常用药1次即可。
同时,猪群内未染病的仔猪要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可向饲料中加入150g/t泰乐菌素和500g/t亚硒酸钠维生素E 粉,并连续喂养5d 。
4结论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给养猪产业带来极大的创伤,近些年,在养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探寻仔猪水肿病发病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是当下的面临的首要问题,管理者要从仔猪生长环境、饲养方式、提升自身免疫等多方面着手,加强对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提升仔猪的自身免疫水平,保证仔猪日粮的营养均衡,改善猪舍环境卫生条件,避免病菌的滋生与蔓延,一旦发现仔猪患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病情的蔓延与恶化,并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理方式,防止水肿病的进一步传播。
参考文献
[1]蒋海礁.断奶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及治疗[J ].疾病防控,2021(12):85-86.
[2]费斌.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J ].现代畜牧科技,2018(6):95.
养
猪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