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简要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广义上来说,文化起源于生产实践,正是由于在当时各少数民族所处 的社会形态不同,因此各民族形成的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发展程度有 所不同,才会出现有的民族的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息息相关,有的民族 的体育活动已经脱离了生产劳动开始向更高一级发展这样的状况,并由 此形成了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01.04.2020
01.04.2020
❖ 相比起带有原始公社制残余的社会形态,奴隶制的社会形态 有了很大的进步,少数民族体育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已经部 分脱离了生产劳动、生活技能,开始有了一些娱乐项目,如 彝族的耍龙、耍狮,甚至开始有了对抗性的集体运动,如云 南易门地区流行的青木咱拉(踢“鸡毛球”,和今日的毽球 很相似,球用数根鸡毛缠在布头上制成,比赛设有中线,以 球落在到对方界内为胜),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进行比赛。
❖ 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也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原始的宗教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种形 式。在原始社会,人类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恐惧, 因而产生了万物都是受神灵主宰的观念,原始人类常采用各 种形式来感动自然力量,如“剽牛祭天”便是独龙族对大自 然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则表达了 人们对鬼神的虔诚、畏惧和对祖先的尊重的心理。白虎是土 家族的图腾物,在土家族的武术中,有很多动作在名称上和 白虎相关,如白虎掏心、白虎跳岗等。土家族人为了得到神 灵的庇护,还在一些武术的器械上雕刻白虎。很多少数民族 在祭祀活动中,他们逐渐用舞蹈、竞技、角力来进行祈祷, 娱乐神祗, 祈求庇护,而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身体活动 形式,尤其是兼有体育和艺术双重性质的舞蹈, 一直延续至 今,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基诺族的“大鼓舞”、瑶族的
❖ 与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相对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 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生产劳动、生活技能甚至是战争乃至宗 教活动,逐步成为独立的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很多项目的动 作技能和比赛方式都开始复杂化,
01.04.2020
❖ 在封建地主所有制社会形态下,体育运动成为了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文 化形态,体育项目几乎都是供人们娱乐、健身、休闲时所用,有的项目 还具备了很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比如,满族的“尼楚赫”(珍珠球) 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壮族的“抢花炮”则对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对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程度 和意志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二者都因其比赛的激烈和极具观赏性而经成 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备受关注的比赛项目。从体育项目所使 用的器械来看,一些项目所使用的器材尤其是北方民族使用的冰上器材 和南方的秋千、陀螺等已经制作得十分精细,具备了比较高的制作工艺。
01.04.2020
❖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对性的成因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对性是由各民族的习俗、气候特点、人口分
布等因素形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各民族的地域特征或者说区域特征决定 的,它包括其独特的社会形态、地理、宗教祭祀等因素。 ❖ 1、社会形态 ❖ 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 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 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民族区域 自治使得区域民族文化能得到充分表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 一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正是各少数民族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场所,各民族也因此增强了民 族凝聚力。
01.04.2020
❖ 由于受到地因素的影响,各少数民族的人们也受到了地理环 境的熏陶,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性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的形 成使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 影响。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大都以群体活动为主, 注重参与,这是由于南方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群交往比较 频繁,因此人们习惯以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看重人和人之 间的交往和协调沟通,如“抢花炮”、“赛龙舟”、“舞龙 狮”、“板鞋竞技”等项目;北方民族的体育活动更多的凸 显出个人色彩,如“赛马”、“摔跤”、“跳板”、“秋千” 等,这是由于北方和南方相比地广人稀,各民族的生活往往 以个人为中心,性格比较独立。
❖ 2、地理因素 ❖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形
成了北方民族以游牧为业,南方民族以渔耕为生的格局,各民族的体育 也因受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向不同的项目发展。游牧民族在游 牧狩猎的过程中,为驯服牲畜、捕捉野兽,就必须要擅长奔跑、投掷、 射击,由此产生了射箭、骑马、赛马、摔跤等项目;渔耕民族则为了捕 鱼、耕种则由此产生了划龙舟、打扁担、捉水鱼等项目。 ❖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具体来说, 我国东北地区江河纵横,不少少数民族正是生活在江河湖海和深山林海 之中,以采珍珠、狩猎、采集等为生,这决定了他们体育活动的特征, 满族的珍珠球、达斡尔族的赛马、鄂伦春族的斗熊等项目都能体现出这 种特征;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时气候寒冷,冰雪覆盖大地,因此为开展 冰雪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相对性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在以外还有55个少
数民族。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也因其民族习俗、气候特点和人口分布的不同等因素使得各 民族的传统体育内容色彩斑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这正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对性的体现。 ❖ 文化的相对性是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美国人类学家 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使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模 式”,从文化深层意义上说,不同的民族其价值标准都存在 着相对性,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存在这种相对性,它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各民族所处的地域的影响。
01.04.2020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也不是一
种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的民族 性正是反映了创造这种体育运动形式的民族的群体 性格。许多民族的体育运动形式在经历了几百甚至 几千年的传承后,与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某些因素 不断融合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与演化,但 是它始终保留着初始创造时的民族印迹,受民族文 化、民族性格的影响一直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 征。不同民族创造了特点不同、传统各异的体育文 化,而不同特点、不同传统的体育文化又塑造了不 同的民族特征。
01.04.2020
❖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 定的地理环境必定会产生相应的生产、生活技能和社会风尚,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正是从体育的侧面反映 了该民族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技能和社会风尚。
❖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对性的存在,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的区域性差异明显。比如,南方水网纵横,多开展水上运 动;北方冬季寒冷,万里雪飘,是开展冰上活动的理想场所; 山区适宜登高,平原擅长骑行;又比如,南方各民族体育大 多以集体项目为主,北方各民族的体育活动以个人为主;南 方各民族的体育活动重视生活情趣,北方各民族的体育活动 更重视力量的较量;南方各民族在祭祀仪式中多有体育内容, 而北方各民族则习惯将体育活动融于平常生活中。
❖ 在带有原始公社制阶段残余的社会形态下,少数民族体育的活动形式和 方法都比较简单,并且基本上都和生产劳动、生活技能、军事技能相关。 以怒族为例,划猪槽船(独木舟)、溜索等是典型的和生产劳动、生活 技能密不可分的运动。猪糟船在平日是怒族人民过怒江使用的工具,在 他们的“仙人节”上则是竞渡的工具;溜索则是在水流湍急,猪槽船等 工具使用不了时必须采用的一种交通方式。
01.0“4.20黄20 泥鼓舞”。
❖ 由于受所处地域的影响,有时,在几个或者多个少数民族地 区都广泛开展的体育项目其开展时间、所需器具的制造方法 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龙舟竞渡为例,由于全国各地存在时 差,耕作习惯也有不同,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如傣族 的龙舟赛是傣族“泼水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公历4月 13至15日举行,所用龙舟用木头制成,长约40米,宽约1米, 每船50人,龙头4人压船引道,船尾4人掌握航向;白族的划 龙舟则在每年农历八月初八的“耍海会”上举行,每船各10 名男女,船中间站一人指挥,船头站乐手,船尾站锣手;苗 族的龙舟则由三根杉树挖成槽形捆绑并排捆绑而成,中间的 船称为母船,左右两侧的船称为子船。
01.04.2020
❖ 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少数民族体育在各自的区域里独自发展,加 之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各有不同,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极 大的不平衡性。总体说来,在当时,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大致有四 种类型,有的民族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当时发展水平与汉族差不 多并与汉族交往比较密切的民族,比如壮族、满族、朝鲜族等;有的民 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原始公社制阶段,比如云南边疆的独龙族、 怒族、布朗族、哈尼族等;有的民族仍处于奴隶制社会,比如四川的彝 族;还有的民族,比如西藏大部分的藏族实行着封建领主制,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正是烙上了各自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的印记,不同的社会 形态带来了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01.04.2020
❖ 满族的冰嬉、达斡尔族的滑雪、赫哲族的赛狗爬犁正是在这 样的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南方气候温和、江河 众多、水源相当充足,因此居住在南方的众多民族的体育活 动多和水有密切联系,如苗族、白族的龙舟竞渡、瑶族的踩 独木滑水、侗族的踢水等;西北地区以沙漠、草原、高原为 主,大部分少数民族从事畜牧业,因此体育活动多离不开马、 骆驼等,运动项目也带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如哈萨克族的姑 娘追、蒙古族的打布鲁、维吾尔族的赛马等;西南地区地势 陡峭、山高水深、道路崎岖,因此生活在此的少数民族的体 育活动都带有山地特色,如怒族的溜索、苗族的爬花杆、侗 族的抢花炮等。
01.04.2020
❖ 3、宗教祭祀 ❖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作为文
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 系,并与之有着互相影响。由于不同民族所信奉的宗教有所 不同,因此宗教对各民族体育活动内容的影响也不一样,表 现出了一定的区域特征。 ❖ 西藏、四川、云南一些藏区地区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他们的 游泳运动的起源正是受佛教倡导沐浴的影响,佛教认为信徒 进行沐浴免除疾病和罪恶,押加运动则也是受佛教文化影响 发展起来的,藏族人民将大象奉为吉祥之物,崇尚大象力大 无穷,因此“大象拔河”应运而生;白族、彝族、瑶族、壮 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奉道教,将道教崇拜的神灵归入本民族 的神灵中,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上刀山”就是当时道教的 01.0典4.20型20 法事。
01.04.2020
❖ 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很多体育项目都是本 民族所特有,有时不乏几个民族都开展同一项目,但即使是 这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规则,形成了各民族 独特的传统体育形式。以摔跤为例,蒙古族、苗族和彝族的 传统体育活动中都有摔跤,但蒙古族的摔跤比赛采用单淘汰 制,无时间限制,一局定胜负,以膝盖以上任何部位触地为 输,主要以腕力和腿的技巧取胜;苗族的摔跤实行三局二胜 制;彝族的摔跤以设擂台的方式举行,主要采用下绊、缠腿、 过胸摔等动作,并在摔跤前后有彝族姑娘伴舞助兴。由此可 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一定的区域趋势,它具有比较 鲜明的相对性。
❖ [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的相对性;少数民族传统体
❖ 育文化的民族性;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的融合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的发展1、全球化带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 发展机遇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 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3、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掌握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相对性的成因1、社会形态2、地理 因素3、宗教祭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