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范文(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范文月生产作业计划是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分解和实施,是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保证,根据生产管理的实际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月生产作业计划指标必须由上级主管科室下达。
2、每月矿生产计划安排前,各生产科室专人要会同生产单位主管负责人进行现场勘察下月生产作业位置。
3、矿井生产的各期计划,由生产技术科根据有关规定,组织人员编制。
4、呈报和下达年、季、月生产计划指标,要结合本矿实际情况,通过矿领导班子研究,矿长负责确定。
5、月度计划指标,应根据有关劳动定额,结合本矿具体接续情况编制提出,并组织有关人员审议后,由矿长确定。
6、一经确定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表册,及时呈报,发至各有关科室。
7、生产月度作业计划,要在计划实施前____天下发。
8、各单位按照矿下达计划,要尽快研究制订出落实完成计划指标的方案和措施,并做好相应的传达、布置工作。
9、生产技术科负责落实矿井产量进尺、工程计划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设备、材料、物资供应的安排和布置工作。
物资供应站按计划负责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
10、矿利用生产会、调度会和班前会形式,调度、平衡生产计划及指标的落实,主要由生产技术科向有关单位根据计划布置具体生产
工作。
并及时分析、研究、总结旬、月生产组织、计划指标及有关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汇报和提出下步打算要求。
11、各生产及有关科室,必须接受矿计划性工作指导,按矿领导、生产技术科和有关会议布置积极组织落实,完成矿和生产技术科布置下达的生产工作任务及有关指标。
12、会后根据生产单位建议计划和会上各方面意见进行作业图设计,确定可行的作业方案。
13、待月度验收图纸工作完成后,核算、调整后完成图纸绘制。
成图后由主管矿长审查并屡行汇签手续方可出图,____日前发给有关单位。
14、月生产计划图发出以后,生产单位必须按图纸要求的工程位置和采掘方法进行组织生产,有关单位必须按要求完成生产准备工作。
15、月计划进行的工程必须满足质量标准化要求,并做到安全生产。
16、均衡组织生产,避免前松后紧现象。
17、月计划实施中遇有作业图与实际出入较大时,生产单位必须与生产技术科勾通情况并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工作量、工作区域或工作方法。
18、月计划实施中遇有特殊条件危及生产安全时,生产单位必须上报安全技术措施,由生产技术科组织审批后方可实施作业。
19、月计划图设计人员每月要根据月末采场实测工程位置和本月计划工程量,在计划图中明确计划工程区域,工程量。
20、各单位当月计划以矿下达计划任务为主,附属编入本单位计划其它项工作,要求必须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矿计划任务的完成。
21、各单位编制的月份作业计划必须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一同编入,各项工作要有具体时限、具体内容,及保证完成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22、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巡视当月生产作业情况,协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对生产中违反作业要求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报给生产单位处理解决。
23、各单位计划任务当月未完成的,必须在下月计划会上详细说明,组织不利、原因不清的,矿予以考核处罚。
24、在组织生产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或出现问题,要及时向矿领导及职能科室反映、汇报。
否则影响生产或完不成有关指标,按矿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责成单位负责人说明情况或检查。
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范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流程,提高生产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编制计划
第二条公司每年组织编制年度生产作业计划。
编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生产目标。
第三条编制计划的程序:
1. 预测销售需求:根据市场调查和销售预测,预测销售需求。
2. 定量生产目标:根据销售需求和生产能力,确定年度生产目标。
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目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生产工艺等。
4. 配置生产资源:根据生产计划,配置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5.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第三章审查计划
第四条编制计划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五条审查计划的程序:
1. 部门审核:由各部门负责人对计划进行审核,包括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
2. 综合审核:由综合管理部门对计划进行综合审核,包括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
3. 领导审核:由公司领导对计划进行最终审核,并进行决策。
审核的内容包括计划目标的合理性、计划的可行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
第四章决策制度
第六条编制计划完成后,公司领导进行决策。
决策的目的是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生产目标。
第七条决策的程序:
1. 领导讨论:由公司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2. 决策确定:由公司领导根据讨论结果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计划的执行方案。
3. 通知下达:决策确定后,公司领导将决策结果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并确保计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五章责任和监督
第八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负有责任。
应做到计划合理、资源配置有序、执行到位。
第九条综合管理部门对计划的编制、审查和决策流程进行监督。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监督整改情况。
第十条公司领导对计划的执行负有最终责任。
如果发现计划执行情况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计划的调整与改进
第十一条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计划存在问题或者需要调整,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十二条调整和改进的程序:
1. 问题识别:发现计划存在问题或者需要调整的情况。
2. 计划调整: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计划调整。
3. 再次审查:对调整后的计划进行再次审查,确保调整后的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通知下达:将调整后的计划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确保调整后的计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作废以前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第十四条对于本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其他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