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研究
多孔金属介质全预混式家用燃气(LPG)灶具的实验研究

和整体框架的多孔结构两种 J 适用于燃气灶具 , 的材料为整体框架的多孔结构。整体多孔结构又
包 括金 属多 孔材 料 ( 泡 沫 金 属 ) 即 和非 金 属 多孔
传统灶具燃烧技术是 以 自由火焰为特征的, 气体的导热性能 和辐射性 能较差 , 其燃烧不可避
图 1 多孔 金 属 介 质 微 观 结构
烈地漩涡 、 分流和汇合 , 具有非常理想的燃烧学特 性。选取的各种不同材质 、 同孔径的多孑 金属 不 L
介 质如图 3及表 1所示 。
图2 普通金 属滤 网微观结构
综合 性 能优 于其 它材 料 的结论 。 关键 词 :多孔金 属 介质 低 N O 排放 全预 混燃烧 灶 具
前
言
瞬时完 成 的燃 烧 , 还保 证 了烟 气 在 高 温 区停 留时
间较短。这些特征有效地抑制了 N O 的生成 。全
预混燃 烧还 能实 现适量 控 制过剩 空气 系数 和热 负
气体完成换热 , 将混合气体预热到着火温度。混 合气体在流人上端燃烧 的过程中在孔隙内部产生 强烈的扰动, 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以各种形式 向外传播 , 燃烧 效率高 , 燃烧完全 , 减少 了 C O排
放 。同时 , 扰动 还使燃 烧 区域温 度保 持均 匀 , 产 不 生局 部高 温 , 将 最 高 温 度 保 持 在 较 低 的 程 度 。 并
免地 会 有温度 分 布不均 、 燃烧 区域 狭小 、 污染 物 排 放严 重等 缺 点 。多孔 介 质 预 混燃 烧 方 式 , 是全 预 混 的燃气 和空 气混合 物 , 在一 种耐 高温 、 导热 性能 好 的特殊 多孔 介质 材料 里 的燃 烧过 程 。燃 气 与空
陶瓷蜂窝体在蓄热燃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陶瓷蜂窝体在蓄热燃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介绍了新型蓄热材料陶瓷蜂窝体的优良性能,技术特点,以及采用该蓄热体的所产生的巨大的优势。
关键词:陶瓷蜂窝蓄热换热工业炉:中图分类号: tk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应用背景石油化工以及使用有机溶剂的行业,如喷漆、印刷行业、覆铜板、pcb、汽车等行业经常排放出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气体,这些气体大多数都是有害气体,对人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比如,一些voc气体能够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另有一些voc则对大其中的臭氧层构成了破坏。
因此,合理的对这些废气的处理,显得格外的必要和迫切。
对于这些废气的处理,目前国际上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是蓄热式热氧化法,在所采用的蓄热材料上,我们经常采用的是普通的耐火砖,由于其比表面积不大,因此设备的体积相当庞大,且热回收率较低,而采用陶瓷蜂窝作为填料后,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热容,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高达100~600m2,甚至更多,故体积可大大缩短。
同时,由于高的热传播速率,阀的切换时间也由以前的几十分钟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十几秒的时间。
这大大有利于减少炉内的温度波动。
本文将重点对陶瓷蜂窝体燃烧系统做以介绍。
2.蓄热燃烧机理如图1所示为一蓄热燃烧装置的简图。
该系统主要由一个燃烧室、两个陶瓷填料床和两个切换阀组成。
废气最初先进入左边的填料塔,里面的填料对废气进行预热,同时填料本身得到冷却,然后废气进入燃烧室燃烧除去里面的有机废弃物,接着,生成的烟气一部分由热旁路流出(用于加热导热油),其余的烟气则经过右边的填料塔,得到冷却,最后排除至大气;当走边填料塔里面的填料温度低于某一预定值后,切换阀起作用,废气先经过右边填料塔,然后经过燃烧室和左边填料塔,最后排除至大气,这样周而复始,完成循环,达到除去voc的目的。
3.陶瓷蜂窝的结构及其性能3.1 结构特点陶瓷蜂窝体为蓄热元件,如图2,其壁厚较薄,约为0.2~0.5mm,蜂窝的单元间距约为1~3mm,和其他的蓄热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燃气灶的节能技术研究

燃气灶的节能技术研究如今,燃气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提供烹饪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煤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这个问题在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尤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界已经在研究燃气灶的节能技术了。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些现有的技术和有可能的发展趋势,从而为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做出努力。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燃气灶的工作原理。
燃气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瓦斯的燃烧去给锅子或食材提供热能。
我们通过调整燃气灶的火焰大小来调节火力。
从根本上来说,燃气灶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但是,为了增加燃气灶的节能性能,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节能技术。
一,燃气灶节能技术的发展1.高速预混合技术高速预混合技术是一种燃气灶节能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充分预混合天然气和空气,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 内部混合技术内部混合技术是一种更为常见的节能技术。
它是利用内部混合器的工作原理,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充分混合燃料气体和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3. 高效热利用技术高效热利用技术是一种节能和环保意义更为深远的技术。
它可以在燃气灶燃烧废气和尾气的时候,将其转换成电能或电热能。
这可以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并且节约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二,未来发展趋势尽管现有的技术已经卓有成效,但是新技术的出现,将会让燃气灶的节能性能更上一层楼。
以下是可能会在未来出现的技术:1. 智能节能技术在未来,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燃气灶配备智能节能技术。
这些设备可以自动感应烹饪的原料和烹饪时间,并充分调节燃气灶的火力,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2. 进一步优化的混合技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名为氧强化的混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这种技术是通过将少量的氧气注入燃料气体中,以增加燃气灶的燃烧温度和热能输出。
3. 燃气灶燃料的可再生利用未来,我们也可能使用更为环保的燃料和能源,例如太阳能和生物质燃料。
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用蜂窝体的研究与应用

(’()*) 要: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是新一代高效节能、 环保技术, 而其中的蓄热式蜂窝体是该项技术的关
键。本文介绍了首钢中厚板轧钢厂 + 号加热炉蓄热式改造用蜂窝体的材料、 性能及其传热、 阻力性能研究和实际应用
蓄热式 高温空 气燃烧 技术 (4154 67897:;6<:7 ;1: “第 $ 是继 B% 年代的 简称 ’()* 或 ’1()*) =>8?<@61>A, 代再生燃烧技术” 后在 ,% 年代继承原有高效节能技术 基础上通过实现低 C2 ! 排放而开发成功的“第 + 代再 生燃烧技术” , 它是一项效果显著的节能、 环保新技术, 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 +$ 世纪工业炉节能、 环保的关 键性技术, 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开始普遍推广应用, 国内 也先后在各个钢铁企业得到应用 D $ E 。 从目前国内应用实例上看,蓄热式燃烧技术主要 # $) 有两种形式: 以北岛公司的蓄热式炉为主要代表。 该项技术将燃烧器与炉子一体化, 内置蓄热球, 采用集 中换向的方式;# +) 改进型蓄热燃烧技术, 即蓄热式烧 嘴技术。这种技术将蓄热体外置并单独形成一个燃烧 器,控制方式上同样分为了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 种 形式。 蓄热体外置后带来了结构布置灵活, 维护检修方 便等优点, 同时无需增大炉墙的厚度, 与传统炉墙结构 基本相同,适合于旧炉改造及场地布置空间紧张的情 况。尤其是分散控制, 基本避免了集中换向的缺陷, 提 高了加热炉热工操作的灵活性 。
的设计制造尺寸是 #). && : #). && : #.. &&,由直 通方孔组成, 制品见图 )。 制作多孔蓄热式蜂窝体必须要能够很好的成型坯 (保证不出现扭曲) 体, 而且选择适当的干燥方式 以及 合适的烧成温度, 这样蜂窝体的尺寸才能工整、 符合使
蜂窝陶瓷蓄热体传热与阻力特性的热态实验研究

实现显热回收
[ 1- 3]
。
蓄热体性能对蓄热室换热效率、蓄热室的大 小、布置都有重要影响, 直接关系到整个燃烧系 统的设计, 而目前国内对蓄热体性能参数的研究 还不够深入细致 , 很难直接指导工业设计。实验 采用四种不同规格蓄热体 , 对蓄热室内的温度分 布、蓄热体传热系数、阻力损失、温度效率、热 效率等重要参数进行研究 , 为工业生产提供直接 设计依据。 1 实验装置和方法 整个实验装置由蓄热式回收系统、 换向系统、
室上, 通过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相连接, 实现温 度的自动采集。皮托管测速计按如图 1所示的位 置布置 4 支 , 通过压力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接, 通过计算机测量两侧进风、抽风的皮托管测速计 压差来显示流量。蜂窝体蓄热室的阻力损失通过 布置在进风口和燃烧室前的两 个 U 形管压力计 进行测量。 实 验 采 用 比 表 面 积 为 686 65 、 906 52 、 2 3 742 65 、 800 06m /m 四种蓄热体进行。
参 [ 1] 钟水库 , 马宪国 态特性实验研究 [ 2] 王 考 文 献
蜂窝型陶瓷 蓄热体换热 器的热动 工业加热 , 2006, 28( 4): 35- 38 高性 能复合相变 蓄热材 北京 : 冶金 工 业 出版 蜂 巢蓄热体换 热性能 897
华 , 王胜林 , 尧文涛
料的制备 与 蓄热 燃 烧技 术 社 , 2005 [ 3] 王皆腾 , 祁海鹰 , 李宇红等 的实验研究 - 899 [ 4] 编写组
图 4 炉膛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图 3 流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图 5 流量对阻力损失的影响 ( 下转第 62 页 )
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研究

2015年8月第18卷第1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15Vol.18,No.161 研制背景及意义1.1 研制背景目前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日俱增。
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推动着蜂窝型预混燃烧节能燃气灶的发展,其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燃气用具受到广泛的政策支持。
此外,商用燃气灶能耗标准的制定,国家燃气灶市场的规范,燃气用具领域技术进步、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也为蜂窝形预混燃烧节能燃气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2 研制意义第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题。
本燃气灶燃气能量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其利用高温烟气热量预热冷空气的回热方法和完全封闭、完全预混的燃烧方法以及圆盘火焰的均匀加热方法,大幅提高燃气能量利用率。
第二,本燃气灶更加智能可控,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以下5项功能:一键开始/暂停;中途熄火,自动断掉燃气供应,并等待指令重新点火;温度实时采集,反应速度在1s内;数码管显示温度;实时控制火焰的温度大小,利于节能。
第三,本燃气灶更人性化、经济化。
全程采用先进的加工方式,周围采用高性能的隔热材料,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
兼顾使用性和烹饪环境的舒适性,由于篦齿封严结构的存在使得热空气不会扩散到使用者四周,减少厨房的热污染,避免厨房有害气体的产生及扩散,是一款人性化的燃气灶。
该燃气灶无高温转动部件,无精密贵重仪器,选用增强辐射换热的高温辐射板和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不锈钢制作炉体,导热系数高的铜材和耐热温度高的材料制作回热结构及燃烧炉腔,绝大多数部件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买到或者易于加工,制造成本没有明显增加。
2 设计方案2.1 基本结构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蜂窝型预混燃烧节能燃气灶剖面2.2 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2.2.1 机械部分本燃气灶采用一体化的全封闭、全预混设计,即外部空气经压缩机加压后由空气管导入炉腔回热之后与液化气以同等压力后与液化气从平焰喷嘴的X、Y方向进入预混器,形成旋转前进的完全预混预热的混合燃气,在喷嘴处点燃后经45°倾角的扩压腔进入炉腔,以直径在10~30 mm、厚度在10~20 mm的圆盘型火焰平面铺开,加热锅底,同时炉腔采用辐射板,强化辐射对流换热,在炉腔的顶部圆周开有直径为1 cm的圆孔16个,炉腔内的乏气回热加热空气管后由这些小孔排出到下腔最终汇入乏气总管排出,下腔由高温辐射板围成圆柱状。
预燃式凹面蜂窝孔陶瓷节气灶[实用新型专利]
![预燃式凹面蜂窝孔陶瓷节气灶[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4018905524de518974b7dc6.png)
专利名称:预燃式凹面蜂窝孔陶瓷节气灶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王永涛
申请号:CN200520001978.6
申请日:20050204
公开号:CN2765080Y
公开日:
200603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预燃式凹面蜂窝孔陶瓷节气灶,包括:灶壁、进气管,所述的灶壁上部设置支架,支架依次与其上面设置凹面蜂窝孔陶瓷片和灶壁上端的止口相配合;在支架下部设有均气器与进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其凹面蜂窝孔陶瓷片的出气孔均匀,蜂窝孔结构和孔大小合理,火力可均匀分布全锅底,达到了预燃和火力辐射效果,使燃气燃烧完全,减少热量损失,大大节约了能源,也保护了环境,其灶具的零件互换性好,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申请人:王永涛
地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中路248-8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蜂窝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蜂窝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蜂窝式燃烧器是一种常见的燃烧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蜂窝结构的独特设计。
它在工业和家用领域广泛应用,具有高效、稳定和环保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蜂窝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一、蜂窝结构蜂窝结构是指由一系列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小孔构成的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类似于蜂巢,因此得名蜂窝结构。
蜂窝状结构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良好的通风性能。
二、空燃比控制技术蜂窝式燃烧器采用空燃比控制技术,即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以保证燃烧的高效和稳定。
蜂窝结构中的小孔可使燃料和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空燃比(Air-fuel Ratio,简称AFR)是指燃料和空气的供给比例。
当空燃比过高或过低时,燃烧效率都会降低,同时也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蜂窝式燃烧器通过调节燃料和空气的比例,使其接近理论最佳空燃比,从而实现高效燃烧。
三、燃烧概述蜂窝式燃烧器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燃料预混和点火两个步骤。
首先,燃料和空气在蜂窝结构中进行预混,形成可燃混合物。
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火,将混合物点燃,产生火焰。
四、燃烧过程1. 燃料预混燃料预混是指将燃料和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蜂窝结构中的小孔使燃料和空气能够更好地混合,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
这样可以使得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燃料的浪费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2. 点火点火是指在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达到适当的浓度后,向其提供能够引发燃烧的能量,使其燃烧起来。
常见的点火方式有电火花点火、压电点火等。
点火产生的火焰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蜂窝燃烧器中,开始燃烧过程。
3. 燃烧蜂窝式燃烧器中的燃料在点火后开始燃烧。
火焰通过蜂窝结构中的小孔扩散,并与蜂窝壁面接触,产生更多的燃烧表面积。
这种扩散燃烧的方式增加了热量传递的效率,提高了燃烧的效果。
五、优点和应用领域蜂窝式燃烧器具有多个优点,使其在工业和家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蜂窝结构设计增加了燃烧表面积,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量传递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研究
作者:黄孟璇等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16期
[摘要]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提出,本文提出了一款完全封闭、完全预混余热回收式节能燃气灶。
采用完全预混、封闭燃烧、回热利用的方法,分别从燃烧、传热、余热回收角度对现有燃气灶做出改进。
通过80C51单片机控制,实现了一键开始/暂停;中途熄火,自动断掉燃气供应,并等待指令重新点火;温度实时采集;数码管显示温度;实时控制火焰的温度大小的5点要求。
将燃气灶的燃气燃烧效率由55%(国家新标准)提高至82%(本燃气灶),并基本实现了智能控制,减少了厨余气体的室内排放,值得市场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完全预混;封闭燃烧;回热利用;节能减排;智能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7
[中图分类号]TG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1.1 研制背景
目前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日俱增。
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推动着蜂窝型预混燃烧节能燃气灶的发展,其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燃气用具受到广泛的政策支持。
此外,商用燃气灶能耗标准的制定,国家燃气灶市场的规范,燃气用具领域技术进步、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也为蜂窝形预混燃烧节能燃气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2 研制意义
第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题。
本燃气灶燃气能量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其利用高温烟气热量预热冷空气的回热方法和完全封闭、完全预混的燃烧方法以及圆盘火焰的均匀加热方法,大幅提高燃气能量利用率。
第二,本燃气灶更加智能可控,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以下5项功能:一键开始/暂停;中途熄火,自动断掉燃气供应,并等待指令重新点火;温度实时采集,反应速度在1s内;数码管显示温度;实时控制火焰的温度大小,利于节能。
第三,本燃气灶更人性化、经济化。
全程采用先进的加工方式,周围采用高性能的隔热材料,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
兼顾使用性和烹饪环境的舒适性,由于篦齿封严结构的存在使得热空气不会扩散到使用者四周,减少厨房的热污染,避免厨房有害气体的产生及扩散,是一款人性化的燃气灶。
该燃气灶无高温转动部件,无精密贵重仪器,选用增强辐射换热的高温辐射板和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不锈钢制作炉体,导热系数高的铜材和耐热温度高的材料制作回热结构及燃烧炉腔,绝大多数部件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买到或者易于加工,制造成本没有明显增加。
2 设计方案
2.1 基本结构
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2 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
2.2.1 机械部分
本燃气灶采用一体化的全封闭、全预混设计,即外部空气经压缩机加压后由空气管导入炉腔回热之后与液化气以同等压力后与液化气从平焰喷嘴的X、Y方向进入预混器,形成旋转前进的完全预混预热的混合燃气,在喷嘴处点燃后经45°倾角的扩压腔进入炉腔,以直径在10~30 mm、厚度在10~20 mm的圆盘型火焰平面铺开,加热锅底,同时炉腔采用辐射板,强化辐射对流换热,在炉腔的顶部圆周开有直径为1 cm的圆孔16个,炉腔内的乏气回热加热空气管后由这些小孔排出到下腔最终汇入乏气总管排出,下腔由高温辐射板围成圆柱状。
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火焰不与大气环境直接接触;采用预混燃烧器,在烧嘴和点火点之前完成一次空气和气体燃料的完全混合,并与烧嘴一体;采用平焰喷嘴出火方式,产生圆盘形火焰均匀加热;利用空气换热器预热空气,运用回热管回收高温烟气中的能量,提高燃气能量效率,并减少有害的厨余气体排放;采用蜂窝—篦齿及刷式封严的非接触式封严结构、添加辐射板强化壁面辐射传热。
2.2.2 电气部分
电气部分(见图2)主要由80C51单片机控制实现,为保障安全性,精确测量并显示火焰温度,火焰温度控制也更为容易。
因此,应首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再实现系统的准确性,最后考虑操作的人性化。
为达到上述性能,结合具体实验,提出以下5点设计要求:一键开始/暂停;中途熄火,自动断掉燃气供应,并等待指令重新点火;温度实时采集,反应速度在1 s 内;数码管显示温度;实时控制火焰的温度大小。
利用塞贝效应,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针对这5点设计要求,采用以下实现方案。
(1)通过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外部中断,实现一键开始/暂停的功能。
硬件上采用物理按键。
(2)设定一个人为可调节的温度下限,可知若不熄火温度不会降低到该阀值之下。
采集温度后,判断是否熄火,若熄火,则先断掉燃气与空气供应,等待再次开始指令,进入点火程序。
(3)通过A/D模块,处理温度传感器传回的信号,解决温度实时采集问题。
由于实验环境为超高温,计划使用铂铑合金热电偶作为传感器(见图3、图4)。
(4)通过4个8段显示器,显示温度。
(5)通过A/D模块,对可调电位器电压进行数字处理,得知需要调制的温度。
通过控制一个0~10 V的鼓风机,调控空气流量。
通过一个五线四相步进电机控制燃气阀门,控制燃气流量。
(6)点火装置为一个改进后的电火花打火器,通过一个继电器控制开关。
(7)额外设置了一个LED显示灯,用于显示工作状态。
3 理论设计计算
3.1 传热过程的回热计算结果
平焰烧嘴空气进口流量4.9 m³/h,燃气进口流量0.16 m³/h;转化为质量流量空气进口质量流量为5.733 kg/h,燃气进口质量流量为0.4 kg/h.所以平焰喷嘴出火口质量流量为6.133 kg/h,出口温度为1 473 K(1 200℃)。
烟气外掠回热管的热过程、管壁传热、管槽内湍流强制对流传热、实验烟气进入管束的流量计算4个过程,总回收热量420 W。
3.2 燃气灶的燃烧效率计算
借鉴目前市场上普通燃气灶的工作数据及部分论文所得的实验数据,可做如下计算。
水的比热为4.2×103J/(kg×℃),用3 000 ml的水进行燃烧试验:
Q水=cm∆t=4.2×103×103×0.003×(100-20)=10.08×102kJ
燃气的热流量为14 786 kJ/h,理论按照燃烧效率为100%,则所需的理论燃烧时间为:
根据实验结果,普通燃气灶的燃烧时间为7分30秒,即所需的的燃烧量为:
Q=14 786×0.13=1922.18kJ
实际的燃烧效率为:
燃气灶的燃烧时间为5分钟,即所需的燃气燃烧量为:
Q=14 786×5/60=1232.16kJ
鼓风机所需的电量为:Q鼓=20×5×60=6kJ
实际的燃烧效率为:
普通燃气灶本燃气灶
燃烧效率 52.4% 81.4%
以上仅为实验结果,在加强密封性和空气过量系数控制后,本燃气灶效率可达82%,相对普通燃气灶效率整整提高了29%,相当于提高了原效率的56.4%。
4 结语
蜂窝形预混节能燃气灶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
本燃气灶完全自主设计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520275497.8),由于独特的创新设计,使得本燃气灶在节能美厨方面表现突出。
同时该燃气灶无高温转动部件,无精密贵重仪器,绝大多数部件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买到或者易于加工,制造成本没有明显增加。
预计在餐饮行业、酒店及企事业单位食堂会有广阔的市场,技术落地转化后将应用于商用及家用燃气灶市场,如商用燃气大锅灶和家用普通燃气灶等。
假设单台商用灶为双灶眼,平均使用功率为10 000 W,每天连续使用时间为6 h,每年使用天然气2 050 m3,本燃气灶只需1 435 m3的天然气,每户每年可节省615 m3的天然气,约合人民币1 350元。
全国2 000万台商用灶可节省12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约合人民币270亿元。
它的推广使用,利国利民,对我国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每年将会节约天然气折合标煤3 000万吨,减少7 300万吨CO2排放。
由此推断,本燃气灶将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