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A . 自耕农私有土地
B . 地主私有土地
C . 君主私有土地
D . 国有土地
2. (2分) (2017高三上·莱芜月考)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 减少犁耕依赖
C .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 注重精耕细作
3. (2分)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 精耕细作
B . 男耕女织
C . 千耦其耘
D . 集约经营
4. (2分) (2017高一下·珠海期中)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 商品经济
B . 自然经济
C . “匠户”制度
D . “海禁政策”
5.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下列不符合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概况的是()
A .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B .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C . 宋朝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D . 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6. (2分) (2019高一下·遵化期中) 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

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

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A . 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 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 . 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D . 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7. (2分)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

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 .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 . 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 .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 (2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昊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

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精耕细作衣业持续发展
B .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C .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 . 政府鼓励大橄开垦荒地
9. (2分)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

材料可以说明东汉()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新碳
三月可粜粟,买布
四月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
五月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
A . 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B . 地方经济独立性强
C . 田庄自给自足特征
D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10. (2分) (2017高三上·中原模拟) 陆游在摄四川自贡荣州州事时,曾用“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来描述当地居民的生活。

该诗句反映出当地()
A . 居民市场意识较强
B . 经济封闭性被打破
C . 农业主体地位动摇
D . 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11. (2分) (2019高一下·海南期中)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
B .
C .
D .
12. (2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 . 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B . 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C . 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D .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13. (2分)(2020·侯马模拟) 在古代家庭集生产与消费功能于一身,为维持生存或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农民有时会在既定的生产条件(土地、工具和市场环境等)下尽量开发自身劳动力资源,用辛苦的劳动投入实现较高的总产出,为此()
A . 农民重视工具革新
B . 农民实行精耕细作
C . 农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D . 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强
14. (2分)(2019·甘肃模拟) 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人群体。

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

下列对明清商人群体评价错误的是()
A . 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者
B . 社会经济转型的推动者
C . 社会风气更新的促进者
D . 特色商业文化的构建者
15. (2分) (2016高三下·东城模拟) 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

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
A . 重农抑商
B . 均田制
C . 三长制
D . 方田均税法
16. (2分) (2018高一下·新丰期中)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 . 汉代
B . 唐代
C . 宋代
D . 明清
17. (2分) (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贸易量则锐减65%以上。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 .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了商业危机
C . 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D .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18. (2分) (2018高一下·马山期中) “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
A . 欧洲人对地圆学说的认识逐渐清晰
B .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 .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19. (2分) (2019高一下·通榆月考) 欧洲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5倍,英法德为2~2.5倍,物价上涨使城乡的雇佣劳动者进一步受到剥夺,因为工资增长幅度低于物价上涨。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 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B .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过剩
C . 世界大战导致物资稀缺
D . 经济危机引发物价波动
20. (2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 一系列新兴国家的建立
C . 欧洲人聚居在一起
D .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21. (2分) (2019高一下·洛南期中) 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提出,“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

这表明()
A . 荷兰已丧失“海上马车夫”的垄断地位
B . 殖民征服是商业利益的重要保障
C . 印度殖民地是荷兰商业利益的重要屏障
D . 荷兰认识到其工业资本的局限性
22. (2分)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
A . 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
B . 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
C . 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
D . 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
23. (2分) (2019高二下·德阳月考) 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
A .
B .
C .
D .
24. (2分)(2020·柯桥模拟) 历史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相关性。

区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环节。

下列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 大陆封锁令-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
B .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制定《联邦宪法》
C . 阿姆利则惨案-甘地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
D . 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英荷战争爆发
25. (2分) (2020高一下·新乡月考) 16世纪前后,在欧洲出现了按资本主义方式运作的商业组织,他们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集资,证券交易所也随之出现。

该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 圈地运动在欧洲普遍展开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 工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发生
D .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
26. (20.0分) (2020高一下·安徽月考) 史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①。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②,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③。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二: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④,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⑤,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1)根据史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

(2)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27. (18分)(2016·上海)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28. (12分) (2020高一下·易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材料二:“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

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
解析:
答案:27-1、答案:27-2、
答案:27-3、
考点:
解析:
答案:28-1、答案:28-2、
答案:28-3、答案:28-4、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