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霁蓝描金八仙人物天球瓶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光绪霁蓝描金八仙人物天球瓶鉴赏
作者:殷小亮
来源:《文物世界》 2011年第5期
1972年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从市外贸公司征集到一件清光绪时期的霁蓝描金八仙人物天球瓶。
瓶高33.4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15厘米。
直口、长颈、溜肩、鼓腹下收、圈足、平底。
通体施蓝釉,釉面描金。
口部绘弦纹三道,如意纹一周。
颈部绘五蝠、仙鹤。
腹部以八仙
渡海为装饰图案。
近足饰有寿字纹一周。
底部施白釉,有“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
在元代的器物中不见天球瓶这种类型,它出现于明代的永乐、宣德两朝,显然不是我国传
统瓷器中固有的器形。
据《中国陶瓷史》记载,这是和郑和几次出航受回教国家的影响分不开的,有的器物甚至就是为当时的外销而特地制造的。
同期新的器形还有双耳扁瓶,双耳折方瓶等。
到了清代的雍正、乾隆时期,这些器形又成了清仿明器的一个重要品种。
蓝釉又称霁蓝,因该色多用于祭祀,故又称祭蓝,是从钴蓝铅釉中发展而来,最初出现在
唐代的三彩陶器上,当时属一种低温铅釉。
蓝釉发展到元代已相当成熟,成为一种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在1280~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
其特点是色泽深沉古朴,釉面不流不裂,
色调浓淡,均匀一致,呈色亦比较稳定。
发展到明代宣德时期,蓝釉器的烧造工艺更加成熟,《南窑笔记》中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并被推为宣德瓷器中的上品。
描金法始于清代,其方法是用笔将金粉描绘于瓷釉表面,再在700~850℃的温度下烘烤,
金就能烧牢在釉面上,然后再用玛瑙棒,没有棱角的石英砂或稻谷来磨擦抛光,这种方法叫描金。
关于金粉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清代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在给教会的一封信中是这样记载的:“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
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与铅粉
的配比为30比3。
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彩的方法一样”。
这种直接将金粉描绘瓷器的
方法,由于工艺复杂,耗金量也比较大,故在古代亦只用于比较高级的瓷器上。
清代后期,液
态金即俗称“金水”的装饰方法传入后,上述方法在瓷器上就不再使用。
“金水”是一种金的
树脂酸盐,系德国人居思所发明,其特点是使用方法简单,耗金量低,外观金碧辉煌。
本文中
的八仙人物天球瓶的装饰图案,即属于“金水”装饰方法。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的特点。
明代陶瓷装饰纹样多以寓
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而清代瓷器吉祥图案的使用较之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文中该瓶上
的如意纹、五蝠、仙鹤、八仙渡海图等。
仙鹤仍道教成仙得道白日飞升的象征,寓意长寿。
蝠
谐音福,五只蝙蝠表示五福。
五福最初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
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修。
其后逐渐演变成为更受世俗所
喜爱的:福、禄、寿、喜、财的“新五福”。
八仙过海的故事源于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元代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剧目,到了明代吴
元泰著的《东游记》一书中有了更加精彩的描述。
据传八仙过海之地,位于现在的山东蓬莱,
八仙因赴王母蟠桃会之后回归东海蓬莱,为显各自神通,各以所持法器渡海,不料曹国舅的玉
板引起东海龙王的贪欲,由此而引发了争执,结果八仙以神通取胜,后世故有了“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成语。
用八仙人物作为瓷器的装饰图案见之于明代,这是与封建帝王的提倡和喜
爱分不开的。
明代嘉靖与万历皇帝十分崇信道教,因此嘉靖之后,瓷器上的图案像葫芦、八卦、八仙和云鹤等十分流行,发展到清代,此风依旧强盛,其中八仙图案有“明八仙”与“暗八仙”之分。
由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板、铁拐李持葫芦,韩湘子持
紫箫、蓝采和持花篮、何仙姑持荷花所组成的图案名之为“明八仙”。
而以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所组成的图案称之谓“暗八仙”。
据民间流传及演绎的八仙所持法器的功用是:鱼鼓频敲有梵音——占卜人生,宝剑灵光魑魅惊——镇邪驱魔,紫箫吹度千波静——万物滋生,手执荷花不染尘——修身养性,葫芦岂只存五福——救济众生,轻摆小扇乐陶陶——起死回生,玉板和声万簌静——净化环境,花篮内蓄无凡品——广通神明。
文中该瓶的图案即属“明八仙”,其图既有吉祥长寿的寓意,也有祈求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的愿望,可谓是中国民间文化和本土宗教文化的圆满结合。
清光绪霁蓝描金八仙人物天球瓶,器形规整,外观典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均称的瓶体,形态修长俊美,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光洁明亮。
装饰图案构图完整,主题突出,笔法简练流畅,兼加蓝釉描金,更给人一种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感觉,堪称清仿明器中的一件精品之作。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