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图论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研究离散对象二元关系系统的一个数学分支。

它的特点是技巧强、实用性强。

作为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图论的一些重要结论;介绍图论证明的基本方法;介绍它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图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一些基本的图论算法及其实现,且能将图论理论应用于一些简单的离散数学问题。

二、课程目标
1、知道《图论》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在数学中的地位、价值及与
其它学科的联系。

2、理解图论的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会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图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对本学科各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其涵义分别解释如下:
a)知道—是指对学习对象知其然,即知道它的内容。

对于概念,指导其内涵和外延;
对于命题,指导其条件及结论;对于公式,知道其中每个符号所表述的意义和公式成立的条件;对于方法,知道它的详细步骤和适用于何种情况。

b)理解—是指对学习对象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对于概念,不仅指导它的内涵和
外延,而且还知道它的现实原型,它的产生背景,它的各种常见的应用体现。

对于定理,不仅指导它的条件和结论,而且还知道它的证明,它的各种常见变形。

对于公式和方法,不仅达到知道这一层次的要求,而且能够自己推导并指导它的各种变形。

c)掌握—是指熟悉学习对象的内容,它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能熟练地应用它来解决
有关的问题。

d)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任务,或能识别一般性
的差错。

以下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与之相应的层次栏中填“ ”。


示*号的内容表示选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选作教学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三个学期完成,总共54学时,每周安排3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建议教学形式或以分班进行课堂教学为主。

(2)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问题解决教学法、讲练几何法、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法、电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总的原则是,应当让“教”落实到学生的“学”,切忌“教”“学”
脱节。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督促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轻松而不敢懈怠,紧张而不觉负荷过重。

既注意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意学生能力的增强。

(3)解题训练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每次课(两学时)后宜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排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1、王朝瑞编著《图论》.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2、陈子岐主编《图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组成。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作业情况,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联系情况,平时小考情况,课堂上或课外自学中提出新见解,新方法的情况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按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100分为满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型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求解题,证明题等。

命题的覆盖率要比较广,各主要知识点要尽可能都考到。

应按基本教学要求出题,无须受及格率或优秀率的约束。

各类题型的比例宜按具体需要而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选择题(15%):(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设G为简单图,H为G的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与H都为连通图; (B) G与H都为非连通图;
(C)若 G不连通,则H连通;(D)以上都不对。

B.填空题(15%):(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Kn有______________条边;Km,n有_____条边,有______个顶点.
C.判断题(15%):(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若两个图的顶点数和边数都相同,则这两个图同构. ()。

D.求解题(20%):(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指出下图是否为平面图?如果是平面图,作出它的一个平面嵌入.
E.证明题(35%):(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设G为一个分离图,证明:G是森林的充要条件是G的每一条边为割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