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成针
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 习《囊萤夜读》?
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 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
铁杵成针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 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 作品:《方舆胜览·眉州》。
读题目,想一想,题目的 含义是什么?
那么“铁杵”是什么呢?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 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 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 容易啊。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读 一读,想一想。磨针溪在什么地方?
磨针溪, 在眉州的象耳 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李白在什么地方读书,读 完了吗?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 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他遇到了谁,发生 了什么事?
读题目,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是什么?
铁杵
成
用来舂米或 磨成,做成。
捣衣的铁棒。
针
缝衣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 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2.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3.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再见!
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 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课后第2题)
. 胤恭勤不倦。(疲倦)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提示:这种方法叫扩词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 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有 什么启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功到自然成。
结构梳理
学业未成 弃去
铁
杵 成
遇老媪
针
磨针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感其意 还卒业
主题概括
《铁杵成针》讲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 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 , 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 大成。故事告诉我们:只要 持之以恒 ,就能 学有所成。
拓展延伸
水滴石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译文: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 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 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 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 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 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 小古文,喜欢小古文!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说说有你的收获。
(配乐读文,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初步感知:本文的主人公是 谁?你们了解他吗?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根据部首,猜词语意思。老 媪。
看“媪”的部首,跟“女”有 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 “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或查阅字典,理解古文意 思。
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 形,想一想“曰”是什么含义?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 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 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磨针溪 弃去 老媪 铁杵 还卒业 生齐读 欲作针
féng
写法:“辶”起笔低,平 捺长伸,托住被包 部分。
zú
写法:上横短,下横长, 竖要在正中,与上 面点对齐。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 习《囊萤夜读》?
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 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
铁杵成针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 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 作品:《方舆胜览·眉州》。
读题目,想一想,题目的 含义是什么?
那么“铁杵”是什么呢?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 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 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 容易啊。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读 一读,想一想。磨针溪在什么地方?
磨针溪, 在眉州的象耳 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李白在什么地方读书,读 完了吗?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 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他遇到了谁,发生 了什么事?
读题目,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是什么?
铁杵
成
用来舂米或 磨成,做成。
捣衣的铁棒。
针
缝衣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 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2.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3.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再见!
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 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课后第2题)
. 胤恭勤不倦。(疲倦)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提示:这种方法叫扩词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 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有 什么启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功到自然成。
结构梳理
学业未成 弃去
铁
杵 成
遇老媪
针
磨针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感其意 还卒业
主题概括
《铁杵成针》讲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 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 , 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 大成。故事告诉我们:只要 持之以恒 ,就能 学有所成。
拓展延伸
水滴石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译文: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 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 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 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 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 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 小古文,喜欢小古文!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说说有你的收获。
(配乐读文,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初步感知:本文的主人公是 谁?你们了解他吗?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根据部首,猜词语意思。老 媪。
看“媪”的部首,跟“女”有 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 “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或查阅字典,理解古文意 思。
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 形,想一想“曰”是什么含义?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 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 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磨针溪 弃去 老媪 铁杵 还卒业 生齐读 欲作针
féng
写法:“辶”起笔低,平 捺长伸,托住被包 部分。
zú
写法:上横短,下横长, 竖要在正中,与上 面点对齐。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