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A. 非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答案】 A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A符合题意;
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BC不符合题意;
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位置,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难度一般。

2.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附近板块分布圈。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官,适合居住
B. 耕地缺乏,火山灰上壤肥沃
C. 火山美观,利于冒险
D. 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3)该地震发生时,正在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自我保护措施得当的是()
A. 迅速躲到大树下
B. 紧闭大门,等待救援
C. 驾驶豪华游艇逃生
D. 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
【答案】(1)A
(2)B
(3)D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的分布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火山附近非常危险,但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灰,是很肥沃的土壤。

所以吸引着很多人来耕作。

(3)在海边发生地震,容易引发海啸,所以除了防止重物砸伤外,还要预防海啸。

迅速躲到大树下、紧闭大门,等待救援、驾驶豪华游艇逃生都不能有效逃生;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既能预防地震带来的伤害,又能有效预防海啸的伤害。

故答案为:(1)A;(2)B;(3)D;
【点评】(1)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火山爆发虽然带来危害,但火山灰却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

(2)地震逃生法则:
①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②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④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⑤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⑥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3.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

如图“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

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面积最大的洲
B. ⑤位于西半球
C. 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 ⑥位于
⑤的南侧
(2)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⑥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和位置,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南极洲,⑤是非洲,⑥大洋洲。

①是面积最大的洲,故A正确;⑤位于
东半球,故B错误;④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C错误;⑥位于⑤的东南侧,故D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②北美洲与③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①亚洲与⑤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ABD不符合题意,C 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北半球和东半球的陆地面积相对更多些。

三分陆七分海,陆地占三成,海洋占七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读下图所示的“大洲轮廓图”,四个大洲按序号排列依次为()
A. ①南极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亚洲
B. ①欧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C. ①大洋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D. ①欧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北美洲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根据七大洲的轮廓可知①是欧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5.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澳大利亚是该洲最大的国家。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大洋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跨南、北两个半球
B. 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
C. 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D. 新西兰的首都是堪培拉
(2)有关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 自东向西分为三大地形区
C. 长颈鹿是该国特有的动物
D. 被称为“千岛之国”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A.地跨南、北两个半球;看图可知,大洋洲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少部分岛屿位于赤道以北,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大洋洲基本大致位于亚洲与南极洲之间,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是非洲,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新西兰的首都是惠灵顿,说法不符合题意;
(2)看图可知,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A说法不符合题意;澳大利亚地形自东向西地形分别是山地、平原、高原,B符合题意;澳大利亚物种奇特,典型代表有袋鼠、考拉、鸭嘴兽等,C说法不符合题意;“千岛之国”指的是印度尼西亚,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1)A;(2)B。

【点评】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由于与大陆长期分离,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动物演化缓慢,保存了古老而独特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6.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7.下图a为我国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河流上游流域为主要水源林区。

图中b 为世界某岛屿,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一架飞机从a岛飞往b岛,是从()
A.大西洋飞往北冰洋
B.印度洋飞往太平洋
C.北半球飞往南半球
D.东半球飞往西半球
(2)海南岛()
A.位于中纬度、热带
B.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①区域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D.③区域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3)据图文资料推断()
A.a、b两岛时间相差12小时
B.a、b两岛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
D.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岛小于b岛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濒临太平洋;b为毛里求斯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濒临印度洋。

由此可判定,飞机从a 岛飞往b岛,是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从太平洋飞往印度洋。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A.海南岛位于低纬度,地处热带,A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B符合题意,故B正确;C.③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该岛主要工业区,C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①区域为山地,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D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b 为毛里求斯岛;A.a、b两岛相差(110°﹣58°)÷15°≈4个时区,时间相差4小时,A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由图示纬度可判定,a、b两岛均位于热带,无极昼极夜现象,B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ab图幅相同,a图比例尺小于b图,则a图范围大;由此可判定,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C符合题意,故C正确;D.因为b岛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因此,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岛大于b岛,D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海南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也是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份。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跨纬度近17°,省会为海口。

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

8.黑人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分析】A大洋洲,B是亚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非洲是分布黑人最多的大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9. 2018年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一年来,印度尼西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次。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国()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大陆内部
D. 位于大洋中部
(2)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我防护措施正确的是()
A. 滑坡发生时,在坡底近观
B.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其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 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D. 台风发生时,躲在广告牌下避风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滑坡发生时,应迅速逃离现场,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山坡方向逃离;故A错误,B正确。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逃生,高楼里的人应迅速躲避到狭窄的角落里,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故C错误。

台风发生时,不要站到广告牌下避风,以免砸伤。

故D正确。

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有:雷雨天要切断电源;如果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不要跳楼、乘电梯、躲在窗下,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台风来了,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等。

10.(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答案】B
【解析】【分析】A、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故A不符合题意;
B、 B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B符合题意;
C、 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
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11.某天,东东和珠珠用下面的地图相互抽考了一些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回答下面两题。

(1)东东问珠珠:“图中出现了哪些大洲?”珠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2)珠珠问东东:“此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东东应该回答()
A.图示区域内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B.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
C.图示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
D.世界交通分布情况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出现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故答案为:A。

(2)读图可得,此图表达的主题是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图中所示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答案为:B。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
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2.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答案】 A
【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A正确;东南亚中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B错误;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错误;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有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南亚海上要道、地形、地震及危害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3.下图示意“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④表示的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A. 平均海拔最低
B. 最湿润的大洲
C. 平均海拔最高
D. “热带大陆”之称
(2)图中A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选择答案
D。

(2)图中A是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4.读图,完成小题。

(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A. 大西洋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地中海
D. 红海(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 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 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判断,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扩张;地中海位于板块碰撞处,会缩小,逐步消失;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会不断升高;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面积不断扩大。

故C正确。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读世界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峡()
A.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B. 沟通了地中海与印度洋
C. 沟通了大西泽与太平洋
D.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共有的农产品是()
A. 棉花
B. 油橄榄
C. 椰枣
D. 天然橡胶【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该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均属于地中海气候,因此都有地中海代表性的农产品油橄榄。

故答案为:(1)D;(2)B;
【点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生命源泉”。

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也是地中海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16.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如果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如果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
④如果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或家中(楼房),当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主震过后,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山地、高大的建筑物;地震时,易发生山体滑坡,不能往山上跑。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17.当地时间2017年9月19日下午,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截至发稿时已造成226人死亡。

巧合的是,当天正值1985年墨西哥城8.0级大地震32周年纪念日,32年前的1985年大地震造成7000多人死亡。

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震中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是()
A. 18°S, 98°W
B. 18°N, 98°E
C. 18°S, 98°E
D. 18°N, 98°W (2)关于墨西哥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 位于美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C. 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D. 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墨西哥大部分属于中低纬度,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B. 墨西哥北临加拿大
C. 墨西哥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大西洋
D. 从经度范围来看,墨西哥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答案】(1)D
(2)C
(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相邻纬线分别为20º、28º,根据纬度的变化
规律可知,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由北向南,纬度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因此图中两条纬线为20ºN、28ºN,震中位于20ºN以南,故震中的纬度大致为18ºN。

图中有两条经线,分别是108º、96º。

根据经度变化规律: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

因此图中经线为108ºW、96ºW,震中位于96ºW以西,故震中的经度大致为98ºW。

因此震中的经纬度位置为(18ºN,98ºW),选D。

(2)结合所学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界,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墨西哥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地震,故选C。

(3)结合所学可知,0º~30º为低纬度地区,30º~60º为中纬度地区,60º~90º为高纬度地区。

图中墨西哥北部的纬度位于28ºN以北,故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低纬度,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A正确;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北临美国,B错;读图可知,墨西哥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C错。

结合所学可知,20ºW以东、160ºE以西的区域为东半球;20ºW 以西、160ºE以东的区域为西半球。

墨西哥的经度范围大致为108ºW~96ºW,从经度位置看,墨西哥属于西半球的国家,D错。

故选A。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3)墨西哥为北美洲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加勒比海,与伯利兹、危地马拉接壤,东部则为墨西哥湾。

是南美洲、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

气候复杂多样,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气候特点明显。

18.读“某大洲沿赤道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 非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亚洲(2)图示地区的地形()
A. 盆地为主,中间低、四周高
B. 山地为主,东部高、西部低
C. 高原为主,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 高原为主,东部高、西部低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该区域赤道穿过,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乞力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