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与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血常规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实验室检测,在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随着全自动血生化检验仪器的推广应用,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1],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的送检时间以及保存温度仍为血常规检查结果精确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血常规的检测多在上午8点后进行,这将导致部分患者血液标本不能得到及时的检测,进而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体检人员均自愿参加本组研究并对研究内容、结果完全知情,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体检结果显示患者均未检出疾病,保持健康状态。
80例体检人员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7.5±4.3)岁。
1.2研究方法检验仪器选用我愿Syemex-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质量控制物、质量控制试剂等,冰箱为海尔FYL-YS-98L冰箱,水浴箱为Tatung-WB,采血管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剂真空采血管,若干采血针。
首先在室温条件下应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每例体检人员采集3份,分别置于4˚C 冰箱、25˚C温室、32˚C水浴箱环境中,并于放置后1、2、4、6、8、12、24h后进行检测,选择采血后的即时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血常规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本组研究主要对比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血常规监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分布密度(RDW)、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
1.4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俊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体检者,对其分别实施三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共采集三管标本,并且立即将其实施低温离心分离血浆。
对各组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结果:所有患者在PT、APTT、FIB、TT的检测结果比较
(P>0.05),将其在冰箱保存8小时后,患者的APTT、TT、PT检测结果都明显的比即时检
测结果高,差异显著(P<0.05),而FIB的检测结果和冰箱、室温保存、即时检测中进行比较(P>0.05)。
结论:进行凝血检验时,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管其检测结果都有不同,所以在实施凝血检验时应该根据检测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凝血真空采血管,而将采集到的标本
应该在2小时内进行检测为宜。
【关键词】凝血真空采血管;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11月的抗凝静脉血标本120例,对这12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之后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在4h、8h、12h、24h时再检测一次,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分别在1、2、4、8w周再次检测,对比检测数据。
结果在室温的情况下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4℃的情况下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20℃的情况下,放置2w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的选择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影响都比较大。
标签:凝血标本;时间;温度;检验凝血四项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术前凝血功能预测、监控抗凝血类药物应用以及疗效评估的一类重要指标,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TT (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1]。
当人体受伤出血时,机体的自我止血功可以凝固血液从而减少血液流失,进而避免造成生命危险,若机体止血功能受阻,机体的自我凝血能力下降,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威胁。
凝血标本中的各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选用仪器与试剂、样本放置时间与温度、样本血量等,进而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使得检验结果失去可靠性与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志愿者120例,分别取其血液作为凝血标本,所有样本均检验合格,无溶血、血量过量或不足样本。
1.2 检测方法对受试者清晨空腹采血1.8ml,并按1:9的比例与抗凝剂枸盐酸纳混合后,缓缓置于凝血专用试管中加塞,用速度为3000r/min的仪器进行10min离心,获得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的血漿,立即测定其凝血四项PT、TT、APTT及FIB,并分别放在室温、4℃、20℃,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在4h、8h、12h、24h时再检测一次,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分别在1、2、4、8w再次检测,对比检测数据,鉴定仪器选择SYSMEX 1500凝血仪。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1月到2021年8月之间接收的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患者,并随机抽取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室温之下,并观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之下保存24小时之内,其对于凝血检验相关指标检测的影响程度。
结果:经过相关检测之后,在室温之下0h、2h相关指标的检测并不较大变化,P>0.05;4个小时之后PT、APPT及T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这一指标的增长和时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但FIB无显著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4℃存储24小时之后,凝血检验的结果五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保存24小时之后,APPT出现了延长,P<0.05。
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后要立即进行送检,并在24小时之内完成相关测定。
温度会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在-4℃的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其对检测的指标没有过多影响,但是需要注意标本冻融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凝血真空采血管;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影响医学检验时,对凝血系统的检查是其主要任务,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的结果一般会受采血管的尺寸、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等的影响,同时也会受血的留取保存的期限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其中,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持续时间)、TT(凝血酶持续时间)、FIB(纤维蛋白原)为主要的检测项目。
文中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对凝血检测结果的进行讨论,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研究内容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21年1月到2021年8月之间接收的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患者,并随机抽取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33例,女17例,年龄在23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5±4.22)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25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04±4.15)岁。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2018年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应用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
甲组使用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
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h后,TT、APTT、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4h后,TT、PT、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凝血检验;真空采集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Key words: coagulation test; vacuum collection of blood vessels; placement time; placement temperature凝血四项是检验科检验项目之一,但采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凝血检验结果。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
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检查数据。
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
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
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凝血标本;检验结果;时间;温度【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21-02在医学检查中,凝血四项检查是必要检查项目,即是检查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要用于预测术前凝血功能、诊断出血性疾病、监控抗凝血类药物等[1]。
同时,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本文分别以温度、时间为变量对凝血检验的四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
以下为研究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集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采集患者均为无出血性疾病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均为26~41岁,血样检查合格,无血量过量、溶血状况。
将所有标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份20例。
1.2 检测方法在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用一次性空针采血管采1.8ml血,按照1:9比例加入109mmol/L抗凝剂枸橼酸钠0.2ml,两者均匀混合后置于凝血专用试管中。
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取其6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将每人的标本分为两份,分别在室温环境下和-4℃环境下放置2h、4h、6h,检测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血液标本的凝血指标结果。
结果:-4℃和室温下存放2h的血液标本与即刻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各项凝血指标结果对比差异不大,室温而存放4h、6h后,除了FIB变化不大,其他指标均明显延长,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指标结果有很大关联,标本存放时间越长凝血指标数值越大,所以采集血液标本应及时送检,若2h内未送检需存放在-4℃环境中。
【关键词】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凝血指标;检验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254-02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医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进步,近些年,医学检验技术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和改进,大部分检验项目已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这不仅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还进一步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血指标检验是临床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此项检查可用于血栓、出血疾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合格的检验标本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为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由于凝血指标检查的标本多,工作人员有限等,导致采集的血液标本受空气和留置时间影响发生标本变质,对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干扰[1]。
为了进一步验证凝血指标结果与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的关联,下文将抽选60例血液标本进行对比,具体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抽选其中的60例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标本对象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68岁,平均(44.89±4.55)岁。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5-26T14:49:15.3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0期作者:别艳红[导读] 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庆阳市合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庆阳 7454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后的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617例,分离收集血浆后,部分血浆立即测定及室温(20~25℃)存放2、4、6、24h后,部分血浆分别于室温、-4℃、-20℃保存24h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
比较各组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放置2h检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4h、8h及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室温(20~25℃)保存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20℃保存24h血液标本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保存24h血液标本各凝血指标及-20℃保存PT、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时,应注意对于凝血功能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送检。
常温状态下,血浆标本应在2h内完成检测,如需保存,应选择-4℃的低温环境,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尤其要避免反复冻融。
【关键词】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51-02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目前各医院检测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4项。
浅谈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与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 3 】 郭欣 , 佟菲 . 桑卓琦 , 等. 同型半胱 氨酸 和尿 酸水平 与 急性冠脉 综 合 征病 情 进 展 的相 关 性 [ J ] . 哈 尔滨 医科 大 学学 报 . 2 0 l 0 ,
4 4 ( 4 ) : 4 0 1 — 4 0 3 .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的发 生 、发 展 、临床 分 型 及 患 者 的预 后 密 切 相关 。定 期 检测 急性冠 脉综 合 征患者 血 清 h s — C RP 、He y 、 DD的水平 可 动态评 估其 病 情的进 展状 况及 严重 程度 。
参 考文 献
川 朱旭 , 郑利平 . 冠 心病 患者血清 超敏 C 反 应蛋 白、肌钙 蛋 白、血 脂水 平 变 化及 临床 意 义 [ J ] . 中 国实验 方剂 学 杂 志 。 2 O 1 2 。 1 8
( 7 ) : 2 5 8 — 2 6 0 .
『 4 ] 耿 国英 , 刘恒 亮 , 沈德良。 等. 急性 冠脉 综合征 患者 炎症标 志物 的变 化及 意义 [ J ] .山东 医药 。 2 O 11 , 5 l ( 5 2 ) : 6 6 —6 7 . [ 5 】 高 阅春 , 李全 , 何 继强 , 等. 超敏 c 反 应蛋 白水平 与冠 心病严重程 度 及预后的相关性研 究 [ J ] . 中国全科 医学 , 2 0 1 2 . 1 5 ( 8 ) : 8 4 0 — 8 4 3 . [ 6 】H u i — y 0 n g P E N G , C h a n g ~ f e n g M A N , J u a n X U , 等. 血 浆 同型半胱 氨酸 水平 升 高与 心血 管疾 病及各 种 死亡 风 险 因子 的 m e t a 分 析 [ J ] . 浙 江大 学 学报 ( 英 文版 ) ( B 辑 :生物 医学 和 生物技 术 ) ,
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关系探讨

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关系探讨目的探討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关系。
方法挑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行血液检查的120例患者,于清晨空腹状况下抽取患者血液标本,由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两组,A组分别在0、2、4、8、24小时开展凝血检验,B组分别在0小时室温、4℃和-20℃储存24小时开展凝血检验,对比标本不同放置温度、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
结果放置温度对FIB、TT、PT检验结果无影响,而APTT在-20℃的检验数据明显提升(P<005);放置时间对FIB无影响,而PT和APTT在24小时检验数据明显提高,TT在8小时和24小时均明显提升(P<005)。
结论对血液标本放置温度降低、时间延长,标本凝血检验的准确率会降低,因此在血液标本提取完成后需及时送检,尽可能在室温环境中完成检验,检验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内。
标签:血液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是临床较常见一种检查项目,其中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检验,可用于检验患者术前凝血功能,为出血性疾病和抗凝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而凝血检验极易受到标本提取、放置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导致检验结果与现实存在偏差[1]。
此实验挑选120例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分析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关系,详细研究资料和内容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研究资料挑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行血液检查的120例患者,于清晨空腹状况下抽取患者血液标本,由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A、B两组,其中男女性患者比例为1:1;年龄最小值18岁、最大值59岁,平均年龄(36.9±3.5)岁;所有患者血液标本检查均合格,不存在脂血、溶血和黄疸等情况;患者和家属知晓凝血检验内容,且自愿进行凝血检验;排除存在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凝血功能异常者[2]。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
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
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 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标本放置;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检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评价生理变化、止血系统病理、机体凝血等的关键指标,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术前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发现,凝血检验结果与检验分析过程密切相关[1]。
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为确保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研究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凝血检验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男35名,女37名,年龄24~43岁,平均(32.86±4.11)岁。
1.2 检验方法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BD管、国产A管和国产B管),国产A管为分离胶真空管,国产B管为不含抗凝剂或促凝剂的普通真空采血管,国产A管和国产B管均购自山东永康有限公司。
每名受检者采集4管标本,1管留作他用,其余3管分别用BD 管、国产A管和国产B管采集,离心分离10min后检测,将血浆分装于塑料子弹头中,立即采用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PT、APTT、TT、FIB,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2h、8h后检测。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7-12T12:08:41.0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作者:陈海燕1 热比古力司马义2(通讯作者)刘朝辉2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基层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临床血凝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
(1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巴州库尔勒 841000)(2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巴州库尔勒 8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凝结果的影响,探讨血凝化验的标本转运规范。
方法:本试验随机抽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患者和门诊患者,共计120人,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离心后立即送检,得出化验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离心后4℃冷藏4h后送检,得出化验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
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
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
【关键词】冷藏;放置时间;血凝【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397-02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基层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临床血凝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而每一个社区诊所和家庭医生都配备一套化验设备是不现实的,不仅购置设备花费高昂,而且维护设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以冷藏保存的方式、花费若干小时转送标本回检验科,然后进行化验得出结果是否可靠、可行?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试验。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6T14:27:52.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夏红安田江川[导读] 并且在室温环境之中,各时段指标存在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而在冷藏环境中则不具备差异。
(广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安 638001)【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进口采血管进行血液采集,对照组使用国产采血管进行血液采集,统计并对比两组各时段检测的数据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室温环境之中,4h、8h的检验结果与0h检验结果相比之下,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冷藏环境中,各时段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在其生产厂家以及生产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对凝血酶时间(TT),与此同时,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以及温度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检测结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54-01临床检测中,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是其重要内容,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会受到采血管的规格、生产厂家、质量方面的影响[1],并且还会受到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以及温度的影响。
为证实此结果,本次研究特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参检人员进行研究,现做如下研究报告。
1.一般资料以及主要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37.14±4.23)岁。
探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探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3-30T14:54:09.1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作者:彭科燕[导读] 凝血真空采血管会由于厂家和质量的差异而影响凝血酶时间,同时标本放置时间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 404100)【摘要】目的:本文就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
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的体检人员80例,将其依据随机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受检人员40例,接受进口采血管的受检人员作为实验组,接受国产采血管采集的受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最后将分离的血浆放在冷藏和室温,对不同时间段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后可知,参照组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比较比实验组,前者相对较低,室温条件下,送检4小时和8小时的所得结果较比立即测定,前者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可知,差异显著,在低温条件下,送检4小时和8小时的所得结果较比立即测定,结果差异不大。
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会由于厂家和质量的差异而影响凝血酶时间,同时标本放置时间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关键词】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时间;检测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184-02 本次实验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的体检人员80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受检者与方法1.1 受检者的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的体检人员80例,其后依据随机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受检人员40例。
实验组(n=40)受检者中,男性比例与女性比例为30:10,年龄区间均在25~58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36.2±5.1)岁。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8T16:36:13.6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万红武[导读]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牡丹江市利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3种不同的凝血真空管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经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放置温度以及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采用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血液标本、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以及不同标本放置温度进行凝血检验,其检验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
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在实施凝血检验时,应采取合适的凝血真空管进行血液采集,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内完成凝血检验,从而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凝血真空采血管;温度;时间;凝血检验凝血检验可以对体检者的凝血机体进行反映,为体检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
临床实施凝血检验时,较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对体检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对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作分析,内容如下文: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
这60例健康体检者均知情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男女之比为32/28,年龄在19岁-53之间,年龄平均值为(28.56±5.71)岁。
1.2 方法于健康体检者晨起空腹的状态下,采集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分别采用A管(进口凝血真空采血管)、B管(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C管(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每个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量为2.7毫升,对血液样本采集的时间进行记录,之后立即送检。
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的影响

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的影响李蕾;王培昌【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的影响。
方法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住院患者空腹静脉血20例,无黄疸、脂血、溶血,即刻以3000r /min离心10min,上机测得的结果与在室温(20~25℃)、4℃和-20℃放置4h、12h、24h、7d、14d的血浆标本测得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在室温下保存ATⅢ、PC活性24h内均无明显变化,仅PS活性明显降低,7d和14d时检测抗凝蛋白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在4℃放置7dATⅢ、PC活性有所降低,但与即时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S活性明显下降(P<0.05),14d时三者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在-20℃保存14d甚至更长时间抗凝蛋白活性均无明显降低。
结论为保证抗凝蛋白活性,血液标本应置于低温保存并尽快检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activity in plasma .Methods Fasting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20 inpatients withoutjaundice ,lipidemia and hemolysis by vacutainer ,immediately centrifuged by 3 000 r/min for 10 min and detected .The detec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stored in the room temperature(20-25 ℃) ,at 4 ℃ and -20 ℃ ,for 4 h ,12 h ,24 h ,7 d ,14 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TⅢ and PC activity of the sample stored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within 24 h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but only the PS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activity detected on 7 ,14 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 .05);the ATⅢ and PC activity of the sample stored at 4 ℃ for 7 d was de‐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immediately detected samples ,butthe PS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0 .05) ,the activity of 3 indexes on 14 d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 .05);the activity of anticoagulation protein of the sample stored at -20 ℃ for 14 d or even longer time had no obvious decrease .Conclusion The blood samples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dete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ensuring the anticoagulant protein activity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2页(P2533-2534)【关键词】抗凝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温度;时间【作者】李蕾;王培昌【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和蛋白S(PS)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抗凝蛋白,参与维持体内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杨桂平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杨桂平发表时间:2016-08-08T16:39:55.6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杨桂平[导读] 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通河150900)【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
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关键词】凝血检验;时间;温度;凝血真空采血管;影响临床上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重大,可有效反映出检测人群的凝血机能[1],但是进行实际临床诊断时的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得最终的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不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另外,真空采血管较多,检测标本量较大,且存放的时间较长等,均不利于临床上对凝血标本的检测[2]。
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旨在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检测人群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实验研究。
浅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浅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14T01:40:18.8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4期作者:徐玲娇[导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
徐玲娇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310004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
方法是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T、APTT、TT、FIB凝血四项检验,对患者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将标本分别放置在冰箱及室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并记录结果。
结果显示,国产A管的相关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国产B管的TT水平相较BD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标放置时间逐渐延长,其检测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得到的结论是,凝血检验结果与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取凝血真空采血管,尽量采用冷藏方式并且在采血完毕后两个小时内及早完成检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字: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放置温度;凝血检验引言凝血四项是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必须检查的常规项目,主要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4项,均为判断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关键指标,当患者机体出现出血情况后,凝血功能便会发挥作用,避免患者出现失血过多情况,一旦该功能出现异常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目前,我国医院采用的凝血真空采血管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大种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标本采集后无法及时检验的情况,加之真空采血管的品质有一定不同,因此有可能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干扰,本文中结合实际收治的案例对相关因素探讨如下。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6-02T05:56:03.84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期作者:李立佳[导读] 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李立佳顺义空港医院 101318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在观察对象空腹状态下采集2组标本,经离心处理后立即测定凝血四项作为即时值,并分别放在低温和室温下保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段的的凝血四项,记录检验结果并分析。
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相比,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2h、4h的PT、APTT、TT、FIB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室温以及低温保存下的8h的APTT以及TT检验结果与即时检验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凝血真空采血管的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与检验中,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尽快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时间应控制在4小时内。
关键词:凝血检验;标本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前言在临床的诊疗与检验项目中,凝血检验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科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并且是手术中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检查[1]。
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检验仪器的质量提升,目前主要使用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凝血检验,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仍旧存在一些因素影响检验结果。
为了控制检验质量,本研究将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其中男性及女性例数为63例、57例,年龄22-47(36.35±7.55)岁,纳入标准:①体检结果无明显异常者;②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③患者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相关知情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与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雪荣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临床上凝血检验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60例,将静脉血分别置于进口凝血真空采血管A、B以及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C、D中各两管,然后将每份血浆平均分为4份分装在无抗凝剂的塑料子弹头中,A管和C管置于4℃冰箱中保存,B管和D管置于室温中保存,然后分别在2h、4h以及8h对样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结果:国产采血管TT时间显著低于进口采血管,放置于冰箱保存8h的PT、APTT检测结果均高于即时检测结果;放置于室温4h的所得的TT结果显著高于室温即时测得的TT结果;放置于室温8h所得的PT、APTT检测结果均高于即时检测结果,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真空采血管;凝血检验;存放温度;存放时间
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1]。
采血及检验过程中,无论是采血管、存放温度还是时间均可以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此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临床上凝血检验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60例,男82例,女78例,平均年龄(45.4 ±3.2)岁,于清晨空腹采集志愿者静脉血2mL,排除溶血、黄疸、乳糜的血样。
将静脉血分别置于进口凝血真空采血管A、B以及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C、D中各两管,所有操作均由1名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检验医师完成。
1.2 方法
完成血液标准采集后,立即进行血浆分离操作,分离速度为3500r/min,然后将每份血浆平均分为4份分装在无抗凝剂的塑料子弹头中,A管和C管置于4℃冰箱中保存,B管和D管置于室温中保存,然后分别在2h、4h以及8h对样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本研究检测所用的仪器为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血凝仪配套原装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进行数据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比较
国产采血管C、D与进口A、B管在APTT、TT、PT以及FIB结果比较上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TT时间国产采血管显著低于进口采血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2.2 不同放置时间及温度检测结果比较
放置于冰箱保存8h的PT、APTT检测结果均高于即时检测结果,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表3。
3 讨论
凝血四项是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医学上归属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是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以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2]。
在整个凝血四项的检验中,很多因素都能影响研究结果。
标本采集后注入塑料或硅化的试管内,并且立即塞紧盖子,否则会有二氧化碳挥发,pH值增高,影响APTT、PT延长。
要及早分离血浆,最好在2h分离出来,对于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分离分装在带塞子的塑料管内。
冷冻在-20℃的冰箱内,将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冰冻存于-8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融化,应放置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3-5]。
标本必须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必须低温保存的标本要在4℃以下运送,以防止因子V和因子Ⅱ降解。
标本存放不同的温度或时间对凝血因子的活性会有不同的影响。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无论是真空采血管的种类还是储存温度及时间均会影响凝血四项的实验结果。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对血液的采集和检验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督,加强对检验医师的培训,提高其检验技能和责任感,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马伟.浅析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23-124.
[2] 薛方.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7,30(02):36-37.
[3] 王琦,王艳,陈富华,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应用比对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51-2155.
[4] 邱菊,许风波.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06(09):137-139,147.
[5] 农海清.浅谈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温度与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