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在改革开放以来长久的二元结构限制,致使中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工业非常缓慢,同时,农产品物流行业相对物流行业发展速度也是过于缓慢,另外,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中运输条件较差,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损失。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效率人才技术
【导言】
农产品物流是指围绕农、林、牧、渔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盖尔约翰逊【1】认为农业现代化仅仅决定生产的组织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向农村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自由流通,保证农民自由利益选择。

农产品物流在相当程度上会决定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好坏效率高低。

而作为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慢,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的物流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效益分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效益。

对于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的研究,赵仕红,常向阳【2】认为。

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能达到一个高效、快速、安全的衔接,这主要涉及到农产品的营销渠道的相关问题。

即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需要从营销渠道方面入手。

部分学者【3】【4】【5】认为,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流通渠道的结构“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

部分学者【6】【7】【8】认为,农产品流通中市场主体素质整体较低,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仓储运输、市场营销都处于很低的档次,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深度加工及分类包装,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本文会初步分析国内农产品物流的不足,对如何发展农产品物流,如何使广大农民从农产品流通中获得更多收益,如何通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
农业的综合效益等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1、发展
<1> 农产品物流主体走向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
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

其一,部分专门从事农产品贩销的农户从小农户中分离
出来成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主体。

其二,政府主导和自发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
和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收购代理公司成为新的物流主体。


三,以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构成了产地和销地的物流主
体。

此外,各种连锁超市、便利店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高速发展也为农产品
物流主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农产品物流数量大且逐年增长
我国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并且总体规模逐年增长。

以2009年的
农产品生产为例:粮食53082万吨,蔬菜61823.8万吨,水果20395.5万吨,
肉类7649.9万吨,奶类3734.6万吨,棉花637.7万吨,油料3154.3万
吨,糖料12276.6万吨。

这些农产品大部分都要成为商品,从而形成了巨大
的农产品物流。

根据相关数据,206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为61261亿元,
与上一年度相比。

增长5.5%。

<3>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技术以及信息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物流基础设施的组成要素包括物流结点和物流通道,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
成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此外,各地都十分重视物
流园区的建设,我国目前拥有物流园区207个J。

农产品物流园区完全可以依
赖于这些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通过国家的农业技术攻关,我国农产
品加工、储藏保鲜和现代物流技术都取得重大突破。

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方面,我国注重加快农产品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开发了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
平台和业务信息平台,构建了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体系,能够运用现
代物流管理模式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粮食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优化。

2、不足
<1> 农产品物流发展不足,处于过渡阶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影响发展
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逐年递增,但占全部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

由10.76%降2.11%,这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较快,农产品物流发展
表1 农产品物流行业要素贡献率
年均产出增长率年均劳动投入增长率年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弹性
19.47% 9.29% 80.03% 3.14
资本投入弹性劳动要素贡献率资本要素贡献率技术要素贡献率
相对来说较为缓慢。

从表一来看,当前,我国资本是对农产品物流总额贡献率最大的要素。

而农产品物流业是依赖于巨额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同时,这也反映出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已经从以廉价低劳动力成本为特征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业。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较差。

同时资金投人较为薄弱尽管农产品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在增长,但增幅一直都不高。

因此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处于偏低的水平。

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约支出300亿美元用于物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

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以及管道运输网络,农产品物流相当便捷和快速:储运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都非常高,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农产品物流的全程冷链设备的全覆盖使用扩大了农产品物流的运输半径。

总之,我国在农产品物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若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农产品物流行业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技术进步是农产品物流的另外一个发展动力。

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为38.98%。

农产品物流行业中的技术进步包括运输技术,库存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集装箱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发展正是出于需要大力投入的阶段,因此才会得到技术进步对于农产品物流行业贡献率较高的结果。

劳动力对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贡献率最低,为11.02%。

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同时所接受的专业技术培训较少。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例如美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有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硕士学位。

同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技术的应用和资本的效率配置与否。

综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处于过渡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要素。

<2> 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构成不合理,一方面数量巨大的农产品使用低水平的物流运作方式运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另一方面农民要价能力差,利益严重受损。

国内已经形成的营销模式大致如表2所示。

表2 各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特点比较
模式渠道成

渠道关

权利结

冲突程

流通业

流通技

流通效

农户+批发商很高很不稳

很不平

较低
非常单

不发达很低
农户+龙头企业高相对稳

低度平

高单一不发达较低
农户+合作社+龙头企
业较高较稳定
相对平

一般较单一
较不发

一般
农户+供应商+超市较低较稳定低度平

较高
相对单

相对发

较高
据统计,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销售价的30%一35%,而发达国家为20%一25%;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

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营销模式的不合理导致。

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大部分地区使用最多的营销模式是农户加批发商的模式,该模式符合国内农业散户多,分散化经营的国情。

但是该模式中,批发商自身的规模小,运输成本高,加工能力差,为了可以和大型超市等企业竞争又必须压低价格,为了保证利益,势必会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导致菜农的损失,而其中的社会福利损失基本都在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中被无形的消耗,效率低下不稳定。

对于农户加龙头企业模式,①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②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③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

对于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该模式中,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按照企业标准生产,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民的谈判能力,而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的加工者和品牌化的最终环节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约35万家,参与农户越1.07亿,相对来说合作社的分布与数量远远不够,因而应该继续发展合作社,更多的采用该模式运作。

而农超对接模式,可以满足国内更多的消费者需求,据调查显示,我国有66%的农户认为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

希望通过合同收购的农户比例达到35%,希望企业收购的农户比重达到27%。

即农户对销售问题还是不抱有乐观态度,农超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和这个压力,应该有政策上的扶持。

此外,第三方物流也是解决国内物流效率低下的一个有效途径,总体来讲,国内的营销模式也是影响国内农产品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予以重视,做出改善。

<3> 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少,技术水平、操作水平低下,损耗现象十分严重
最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较快,但是代价是较高的农产品物流成本和较高的农产品损耗。

农产品在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方面的方法落后,设施简陋,产后损失率偏高,玉米是8%~12%,马铃薯是15%~25%,水果是10%~15%,损耗浪费总量折算起来大约是1.4亿亩耕地的产出。

而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共也不足2.8亿亩。

我国果品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为25%一30%,一年要损失8000万吨,价值达750亿元人民币。

其中,仅跨区域流通因缺少专用站台、制冰能力和预冷设备,每年运输损耗高达20%,而发达国家总体损耗一般控制在5%以内。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民物流意识淡薄,致使农产品采摘和装卸搬运过程过于粗野,农产品损伤严重;另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建立,致使农产品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和销售时损耗过大。

农产品物流本身是通过降低流通费用和减少农产品损耗来促使农民增收,而高额的物流成本和农产品损耗致使农民增收效果不大。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农产品采后加T不足、物流作业粗放、物流环节控制不当、物流设施落后、冷藏运输率低等。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解决建议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频出,究其原因,在于人才,技术,资本,运作模式四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弥补不足,提出下列方法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采用更合理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承担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状态。

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小型的物流主体从事农产品物流活动,功能性物流活动在各交易环节重复进行,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低,物流资源浪费,物流效率低下。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能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其整合农产品物流市场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国际上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致力于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9】。

此外,引导加强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加强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超对接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资本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

加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政府投资与引导私人投资结合,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和人才素质。

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

3、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推进改革进程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尽量做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10】。

4、大力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国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运作,适应时代发展特别是对农产品物流要求的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