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题20套(带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考化学《酸和碱》题20套(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答案】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

故A错误。

B. 氢氧化钠过剩,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故B正确。

C.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故C错误。

D. 该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转化流程如图。

已知:①反应条件已略去;② Cu + H2SO4 + H2O2 = CuSO4 + 2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铜帽反应溶解的速率,过程I宜控制在80℃左右进行
B.过程II中,只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过程III的物质D选用稀盐酸
D.溶液E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硫酸锌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为加快铜帽反应溶解的速率,过程I宜控制在107.35℃以下进行,因为过氧化氢的闪点为107.35℃,选项错误;
B、溶液A中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三种物质,物质B 为金属锌,锌分别与稀硫酸、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中锌、铜、氢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C、固体C中含有锌、铜两种金属单质,为得到硫酸锌,加入的物质D应为稀硫酸,选项
错误;
D、溶液E中的溶质为硫酸锌,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硫酸锌晶体,选项正确,故填D。

3.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某池塘土壤的pH=6,莲藕长势较差,在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

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即pH稍大于7的土壤中生长,池塘土壤的pH=6呈酸性,而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碱性。

A.pH>7呈碱性,符合分析的要求,故可选;B.pH<7呈酸性,不能把酸性的土壤改变为碱性,故不选;C.pH=7呈中性,不能改变土壤的酸性,只是降低土壤的酸度.故不选:D.根据酸碱中和规律可以确定,故不选;故选A
考点: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4.下表是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正常pH 范围。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pH大于7显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小于7显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可知:
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是错误的叙述;
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是正确的叙述;
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是错误的叙述;
④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是正确的叙述;
故正确的选择②④。

答案选择B
5.将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B.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质质量几乎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几乎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D。

6.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A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会逐渐变小。

因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所以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质量为0。

此项正确。

B开始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二者反应,溶液PH会逐渐变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此项正确。

C氯化钠是生成物,开始的质量为0;随着盐酸的加入质量会逐渐变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值最大;再加入盐酸质量不发生变化。

此项正确。

D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所以其质量不为0;随着加入盐酸,水的质量会逐渐变大(水的质量变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加入的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水,二是反应生成的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后,再加盐酸时水的质量还在增加(只有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水,不再生成水)。

所以在D项图像的拐点后的图像不正确。

此项错误。

点评:正确地根据二者反应的规律,结合图像题的特点进行判断。

7.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 .碱溶液的pH 大于7,盐溶液的pH 等于7
C .测定溶液的pH 时,需先将pH 试纸湿润
D .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 ,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酸溶液的pH 越小酸性越强,不符合题意;
B 、碱溶液的pH 大于7,盐溶液的pH 不一定等于7,不符合题意;
C 、测定溶液的pH 时,不能将pH 试纸湿润,不符合题意;
D 、人体内液体的pH 需要在一个正常范围,测定人体内液体pH ,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酸性溶液的pH 值<7;中性溶液的pH 值=7;碱性溶液的pH 值>7;pH 值<7,pH 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 值>7,pH 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8.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 .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B .3Fe+2O 2
点燃Fe 3O 4
C .NaOH+HCl ═NaCl+H 2O
D .H 2CO 3═CO 2↑+H 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3Fe+2CO 2===点燃
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9.在使用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 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 ,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若是中性溶液则测定值不变,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故选D。

【点睛】
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1。

10.在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明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

小明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D.该溶液显碱性
【答案】D
【解析】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解: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A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C错误;
D、该溶液呈碱性,正确;
故选D。

11.下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是酚酞试液,a可能是碳酸钠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可能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故A正确;
B、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B正确;
C、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C正确;
D、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给定物质存在明显的颜色的变化,要抓住颜色特征进行突破,黄色溶液是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蓝色溶液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溶液,而浅绿色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二价的亚铁离子。

12.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

故选D。

13.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
【答案】A
【解析】
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
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14.小明设计了右图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红色石蕊变红色,
则A 物质是( )
A.浓氨水B.浓硫酸C.生石灰D.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使得紫红色石蕊变红色的物质是一种酸,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选D.
考点:酸碱的性质
15.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A.CO2B.CaO C.Cu(NO3)2D.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 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 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盐酸先生闯迷宫(见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锌、铁都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不与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C、碳酸钙、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是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是碱,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液体肥皂菠萝汁柠檬汁泡菜
pH范围9.5~10.5 3.3~5.2 2.0~3.0 3.4~4.0
A.液体肥皂B.菠萝汁C.柠檬汁D.泡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的pH>7显碱性,pH="7" 显中性,pH<7显酸性,从表中可以看出pH>7的是液体肥皂,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8.向a g K2CO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表示K+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a+b)g
C.将Ba(OH)2换成BaCl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D.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已知是向 a g K2CO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故下方烧杯中盛装的物质应为K2CO3,根据K+和CO32-的个数比为2:1,可知O表示K+,故正确;
B、K2CO3+Ba(OH)2═BaCO3↓+2KOH,有沉淀生成,则溶液的质量小于(a+b)g,故正确;
C、K2CO3+BaCl2═BaCO3+2KCl,也有沉淀生成,实质为CO32-与Ba2+的反应,故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结束时,溶液中含有KOH,呈碱性,故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故错误。

故选D。

恰好完全反应的理解:反应物都消耗,并且没有剩余。

19.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
D.
【答案】C
【解析】
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D、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

故选C。

20.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17.无18.无19.无20.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