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标杆与进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标杆与进度
标杆管理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后来,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

标杆管理是现代化公司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不断和竞争对手及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比较实力,衡量差距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评估过程,其实质是模仿与创新,是一个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

通常标杆管理法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标杆管理主题。

详细了解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与管理策略,从构成这些流程的关键节点切入,找出企业运营的瓶颈,从而确定企业基准化的内容与领域。

明确标杆管理的目标一般需要思考是否与何时引入标杆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在产生了持续性的竞争劣势,或者面临着某些方面深入转型的压力情况下导入标杆管理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企业表现上看,会有以下特征:
(1)绩效劣势。

企业与外部竞争对手相比出现长期的绩效差距,也不明白这种差距的根源在哪里。

或者企业内部业务相似部门的绩效差距比较明显,但都没有紧迫的赶超愿望。

(2)战略劣势。

企业的现行战略效果不佳,需要寻求最佳战略。

或者企业始终无法有效超越领先的竞争对手。

(3)目标劣势。

企业设定目标的方式缺少科学性,缺乏有力的依据支持目标的合理性。

(4)成长劣势。

企业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新的成长机会在哪里,需要追踪领先者的发展踪迹或者挖掘自身内部已经产生的好的模式。

(5)改进劣势。

企业不确定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不知道各职能和流程的投入产出效率情况,无法定位自己的位置。

或者企业内部缺乏一种压力,使管理者没有动力去追求持续的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