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师大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北师大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71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2、博物馆是一本特殊的历史书,下列国家与博物馆(纪念馆)对应错误的是
A. 奥地利——萨拉热窝一战纪念博物馆
B. 塞内加尔——戈雷岛海上博物馆
C. 波兰——奥斯维辛殉难者纪念馆
D. 德国——纽伦堡审判法庭纪念馆
3、“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
”上述材料说明阿里改革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A. 改革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军事需要
B. 强制征兵,引起人民的不满
C. 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D. 发动对外战争,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
4、“他,目光敏锐,率先看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声势浩大而又严厉无比的改革运动,使俄国‘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光荣的舞台’”。
“他”是
A. 彼得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 列宁
D. 斯大林
5、古代封建王朝的内部统治危机绝大部分与财政危机有关,这是历代王朝的通病,因而张居正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
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这一改革起到的作用()
A. 农民对国家依附增强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扩大国家税收范围
D. 根治了官吏的腐败
6、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该调查说明
A. 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 《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共内战
C.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
十年来海内前清。
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
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
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
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刚愎自用,成权震主。
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
经济性的革新……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切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编织厂。
在这些工厂里做工的都是农奴和工人……政府贷款给商人去建设新的工厂。
彼得一世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
教育……彼得一世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
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雷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上述材料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些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
9、
材料1978年前三个季度,广东省的国营企业产值、利润都完不成计划。
清远县委、县革委会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从10月份开始先在四间国营企业中试搞“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办法,扩大企业自主权,使奖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经过三个月实践,到年终时,四个厂的利润比未实行之前的1-9月还多35%,年终上缴利润比原计划增加33.8%。
这一办法从1979年开始在17间国营企业全面铺开。
翌年4月,该县进一步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撤销局一级工业机构,县经委对人、财、物、产、供、销实行统一管理,并相应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
县经委统一对县财政实行上缴利润承包,企业则对经委承包,开创国营企业承包之先河。
1982年底,“清远经验”被中央肯定并陆续推广至全省、全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远经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无法恢复或再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上但凡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俄国人有芭蕾,而中国毫无例外的是昆曲。
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在一起的一种表演形式。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就包括昆曲。
——摘编自《中国五大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材料二近年来,各地“申遗”呈现出哄抢态势。
曾经,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六个省去争;一个“梁祝故里”,有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很少有人搭理的文化遗产,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香饽饽。
一方面,是削尖脑袋拼命想挤进国家级“遗产名录”,另一方面,是对一些文化遗产的不断过度开发。
比如,原生态或特定时期的某些生活形式,如“裸体拉纤”、“抢亲”等仪式或风俗在一些地方被滥用,为了迎合游客口味,甚至加入了许多不健康内容。
破坏性建设、掠夺性开发、企业式经营等现象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难点。
——据杨海波等《浅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被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11、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
材料一: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
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
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权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
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
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
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
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
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
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世纪欧洲人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民主”认识的不同。
(2)“光荣革命”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
12、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
13、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
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
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
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
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
——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
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任
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
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
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简答题(共2题,共12分)
18、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
1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