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之地——梵蒂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知之地,上帝之城——梵蒂冈
韩炎菲人活着,总会有一些信仰。
有人相信自己,有人相信神明;有人相信佛祖菩提,有人相信真主安拉;他们信仰上帝,主耶稣,这是梵蒂冈。
大家好,这里是足迹,我是主播XX。
梵蒂冈城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
这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也就是一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人口仅有五百多的袖珍国家。
小时候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如果在梵蒂冈开枪,很可能会打到罗马的鸟。
”后来我总是很好奇,那样小的一个国家,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以怎样的方式生存下来,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生活,他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生产的么。
老实说,我真的曾经以为这个国家就像是一个藏在密林深处的小山村,人们农耕打猎,藉以生存;我以为,他们就像一群隐士一样,安闲得生活在密林深处,与外界没有瓜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儿时的天真与好奇,造就了现在的习惯于去了解那些自己曾经不知道的事情。
就像这个城国一样,它们对外的基本政策是宗教的、人道的,而非政治的,也无关经贸和军事,他们不与任何邦交国断绝关系,他们会接纳所有前来礼拜的教徒。
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
它是一个宗教领袖制的国家,而整个国家的元首也就是教宗,是由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也就是红衣主教在西斯廷礼拜堂内举行的教宗选举上产生的,任期可达终身。
按照天主教的说法,罗马教宗为基督在世代表,教宗又是梵蒂冈的首脑,拥有梵蒂冈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
教廷虽然有国家型态,但它的存在是建立在全世界教友信仰的基础上,因而它的政治制度不同于一般国家。
它的中枢组织包括:国务院;由圣赦院、最高法院及圣轮法院组成的宗教法院;十一个宗座委员会;宗座财务局、教廷财产管理局、教廷经济事务局、教廷内务管理处、教宗礼仪处以及分别掌理特定事务的委员会等事务机关;另外,为了治理梵蒂冈城邦,还设有“梵蒂冈城国管理委员会”。
其中国务院下设了掌管内政的一般事务组、掌管外交的外交事务组,以及信理部、东方教会部、礼仪及圣事部、册封圣人部、主教部、万民福音部、圣职部、修会部和教育部九个圣部。
十一个宗座委员会包括:平信徒委员会、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家庭委员会、正义暨和平委员会、一心委员会、移民暨观光委员会、医疗牧灵委员会、法典条文解释委员会、宗教协谈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及大众传播委员会。
教宗及其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天主教会发出指令时,使用的正式名称,是“圣座”。
作为全球天主教会的“中央政府”,教廷享有主权国家一样的地位,因而,圣座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签订国际性条约或加入国际组织,也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例如圣座公使、圣座大使等,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
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市设大使馆。
这样造成的一个有趣结果是,意大利驻圣座大使馆设在意大利自己的国境内。
圣座同179个国家和地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联合国也设有常驻观察员。
教廷主张与世界各国广建邦交,藉以提高本身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以达到保障各国境内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权。
可以说,梵蒂冈的实质就是以天主教教宗为首的教廷,享有了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样的权利而形成的城国。
这样的结果有几近十三个世纪的历史渊源。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地区送给教宗,后来这里成为西欧教会政治和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宗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在意大利的领土越来越少,半岛北方的萨丁尼亚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之后,更主导成立了意大利王国。
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法国,意大利王国的军队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宗。
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
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自此,梵蒂冈城国正式成立,正式以一个主权国家的身份在世界范围内活跃起来。
不得不承认,梵蒂冈是一个很特别,又很有趣的国家。
之前提到过它的人口只有五百多人。
2011年梵蒂冈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现在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
572名梵蒂冈人中有306名外交官,还有86人是瑞士卫队成员,此外还有73名枢机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
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冈护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冈。
除了本国公民外,梵蒂冈还有221名居民,他们大多数都是传教士、神职或者修女。
瑞士卫队是梵蒂冈的国防力量,负责保护教宗的安全、保障梵蒂冈的治安,教宗出访或在梵蒂冈举行重大活动,瑞士卫队的士兵身着便衣不离教宗左右。
近500年来,罗马教廷对众多教规条律都程度不同地作过修改,一些行为方式也不断地与现代生活贴近,而唯有对教皇卫队的要求丝毫不变。
其着装仍是当年由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红黄蓝彩条制服。
手持古代长矛、腰间佩剑的他们表情严肃,纹丝不动,保卫着梵蒂冈的安全。
卫队由100名瑞士籍罗马天主教信徒组成,其成员必须是身高1.74米以上。
作为保卫教会安全的他们,现已成为“梵蒂冈卫队”,“教皇卫队”的专属代词。
但事实上,一开始保护梵蒂冈教会的卫队,并非只有瑞士人组成。
1506年,梵蒂冈有了自己的卫队。
但那时,卫队的人不分国籍,只要符合招募要求就可以入选。
真正意义上的瑞士卫队在20年后才出现。
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
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最后一滴血。
瑞士人以自己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教廷的信赖。
从此,教廷卫队便只招收瑞士人。
卫队的名称也由“教皇卫队”改称为“瑞士卫队”。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因为它与巴黎凡尔赛宫的一组雕塑有着惊人的契合:1789年,凡尔赛宫的138名瑞士雇佣兵,誓死保卫路易十六国王,而这位懦弱而仁慈的君主竟因为敌人是法国人而命令瑞士士兵不要杀死敌人。
瑞士士兵既要保护主人又要服从主人的命令,结果无一生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在这组雕塑前久久伫立,叹道:“这是我看到的最感人的雕塑。
”
1847年,瑞士宪法便规定不再向外派遣雇佣兵,并因此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了著名的中立国家。
但是尽管如此,瑞士仍然承担着作为梵蒂冈守护者的使命。
我想,这也许就是天主教文化中最感人的一部分吧,无论是谁,来自哪里,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而关于梵蒂冈的文化,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
梵蒂冈也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伯多禄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侍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院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5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每年都会有无数天主教徒来到这圣城,瞻仰这座上帝之城。
值得留意的是,梵蒂冈禁止游客或当地居民在穿着上露出膝盖以上的部位,以示对这座上帝之城神圣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