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职教中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区职教中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保证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把课程改革作为全面索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化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一)积极稳妥的原则。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既需要积极推进,勇于创新,又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处理好课程改革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关系。
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探索解决课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
发现典型,引导课改工作,防止形式主义。
(二)统一安排、整体进入、分类指导的原则。
从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为、分类指导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
(三)科研课题引领、以校为本的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个新工作,需要课题科研支撑,用课题科研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工作。
尊重学校创新成果,总结学校成功经验,建立以校为本,利于调动学校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课改机制。
龙戏珠二、目标任务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方式及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堆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一)深化教育教学改节,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模式、方式种和途径,改革教帅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二)构建新课程程开发建设与管理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的能力。
(三)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评价内容及方式,制定和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改革办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增强选择性。
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
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
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
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
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
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创造多层级选择机制。
高一入学选大类,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为学生提供一次调整专业方向或专业的选择机会;就学一年后,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关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选择机会;两年半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选择机会;每一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一次课程选择机会与调整机会。
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我校制定了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将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趋势,我们将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增设新兴行业相关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工作需要。
此外,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教
师培训和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总之,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同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使教学 内容 更集 中 , 教学针对性更 强 , 理论与实践 紧 程 ( 俗称 白皮 书 ) 计 算机 专业 软件+ + 专业 录像 带 、
大, 土建类人 才需 求的顺序为工 民建 、 工业 电气 自动 的综合能力 。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见下表。 工
1 5
中等职业教育
能力分 类
21 0 2年 第 2 0期
成果 目标能 力 自 律
、
革的, 努力一 体情i
课业:
自我 管 理 能 力
语言表 达与非语 言表达能 力
中等职业教育
21 0 2年 第 2 O期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浙 江省衢 州 中等专业学校 1 陈国庆
[ 摘要 ]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传统的 中职 建筑 学科教 学以严谨 的学科 体 系为 知识 架 构 , 以规 范的理 论讲 解 为知 识传 输 途径 , 忽视
行业 的需 求 为我 校专 业发 展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力 , 并写进学校工 民建专业培养方案 中。 使教师确立 间,根据行业人才需求 预测 课题组近期发布 的调查 了以综合 职业能力为突破点 ,将专业能力与通用 能 报告 , 民建类人 才列入前十名短缺专业 , 工 需求量极 力相结合 , 将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 提高学生
对于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 的要求 。我们 建筑专业组的 了 中职工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 的多项综合 和专业 能
中高职院校系部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需要 加强产教融合,而系部改革是实现这 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中高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等,需要进行系部改革以提高教育质 量。
改革目标
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 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
性和适应性。
05
改革保障措施
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总结词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详细描述
成立由校领导、系部负责人组成的改革领导小 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总结词
明确职责分工
详细描述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改革中的职责,确保各项 任务落实到人,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沟通协调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方案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培养
总结词
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详细描述
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 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 交流、企业实践等活动,拓 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行业经 验。
总结词
培养双师型教师
详细描述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 格证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 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进 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人 才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师资 结构。
3. 外部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 协会等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改 革经验,提升自身改革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措施三:完善制度建设
总结词
制定规章制度
01
总结词
加强制度执行
03
中职院校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中职院校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中职院校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划并实施中职院校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升级。
二、实施原则1. 教材建设需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专业特色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材建设需严格遵循教育部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教材的合法合规。
3. 教材建设需注重创新理念和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4. 教材建设需充分考虑学科的内在逻辑和知识体系,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根据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制定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教材建设的目标、内容、进度和责任分工。
2. 调研与需求分析:开展市场调研和学生需求调研,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中职院校教材的需求,分析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要求,为教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 编写教材大纲: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的大纲,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界定教材的范围和主题。
4. 编写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大纲,组织编写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实践操作等,确保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5. 教材审定和修改:组织专家对编写的教材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教材的学术水平和教学适用性,修订完善教材内容。
6. 教材出版和发行:与教育出版社或相关出版机构合作,出版印刷教材,并将教材发行到中职院校和相关教育机构。
7. 教材使用与评估:指导中职院校组织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收集教学反馈意见和效果评估结果,为教材的优化及时调整。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中职院校应成立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指导。
2. 配备专业团队:中职院校应成立教材建设专业团队,由学科专家和教材编辑人员组成,保障教材建设的专业性和质量。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近年来,中国的中职教育机构正面临着诸多变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中高职教育。
浙江省很早就发现这一现实,于是出台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中高职教育协同体系,建立一完整有机的中高职教育、培养路径。
这一改革方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支持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为重点,着力把中职教育的终身化、立体化、技能化作为主要指向。
改革的具体措施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
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将整合省内外、学校企业之间的资源,深度挖掘、积极开展素质培养活动,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双方课程的交叉开放,实现中职教育的终生化、立体化、技能化的建设。
二是推进中高职教育资源共享。
浙江省将探索新型的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实施中高职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空间,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优化中高职教育的综合优势,提高学生受教育和获得就业的能力。
三是推进高中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浙江省将深化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解决学生上学没有专业的烦恼,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困境,实施“主动就业”的素质教育,支持社会企业实施“高校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中高职教育将得到有效的改善,浙江省将取得与时俱进的发展。
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中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贡献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为浙江省建立一完整的中高职教育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中高职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支持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建立更具竞争力、更具创新力的中高职人才体系,为浙江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高职教育正迎来重要的改革。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是浙江省改革中高职教育的首要指导方针,在高质量中高职教育建设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从教育理念和目标、入学制度和学制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该方案中重要的实施细则,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中文摘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状况受到更大的关注,社会对高质量中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此,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加强中高职课程改革,提高高质量中高职教育建设水平。
本文从教育理念和目标、入学制度和学制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该方案中重要的实施细则,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一、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1.1育理念:坚持“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融合、联系、融入、发展”的课程改革思想,突出教师学习发展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2育目标:通过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拓宽学生学习技能,强化学生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细则2.1学制度和学制制度:浙江省一体化课程实施前,对报考高职的学生需经过职业院校的入学考核,实施后,将采用普通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籍制度。
中职生在满足中职学制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学制提高,申请成为三年制高职学生;高职生也可以借助职业院校,拓展知识面,掌握新技能,提升职业能力,进行高级职业教育。
2.2程设置: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将实施班制,中职课程、高职课程进行融合,适应专业特色需求,补充高职课程,强化中职课程,实施技能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与职业实践分配到各个学校中去,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制定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2. 推动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2. 推动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增设新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1)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四、实施保障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3. 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机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总结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中职教育实施方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实施方案的重中之重。
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二、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学校管理。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将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职业指导。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六、加强与社会的对接。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七、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实施方案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总之,中职教育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中职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案,共同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2023年,中职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这些课程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基础。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政治、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课程,包括机电、电子、汽车、建筑、财会、互联网、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既涵盖了传统的技工类课程,也包括了新兴的IT、互联网、旅游等多个行业。
中职学校特别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除传统的理论课程外,专业课程中还包括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课程,主要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
二、实施计划1、优化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将优先采用国际化、现代化、高端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实现“网络思维”、“智慧教育”,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设置实践型教学环节中职学校也将开设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将配备更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打造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等专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中等专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中等专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篇1)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金华市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稿)为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但才成长通道,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学校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改革,全校教师能力协作、刻苦钻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初步制订了《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为基础,以增加职业教育的选择性为主旨,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优势专业设置、细分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等配套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校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模具制造三个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积极参与,形成同步实施、逐步推进的课改格局,通过三年努力,深化课改理论研究,夯实全面推广的实践基础,在五年内初步构建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多元化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改革的推进措施1. 大类招生学生对专业、专业方向及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应建立在对专业有充分认识、对相应职业工种有全面了解、对个人成长方向有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避免盲目选择专业、过早定位发展方向,三个省示范专业从2015年秋季起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
同时梳理、设计招生专业及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配套宣传材料,便于提升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准确认识。
根据学校实际,在第一学期适度增加专业课的开出比例,开展下企业见习活动,组织优秀毕业生举办生涯发展报告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体验中心,更多地给予学生关于专业情况、职业岗位、就业方向的体验和感受。
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改革方案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中职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学科式或准学科式的课程模式,具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等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尚未实现向能力本位转变,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课程改革尚不能与时俱进,中职教育的特色难以彰显,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很快适应社会需要。
我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实践证明,新的专业课程更具中职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市政工程施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通过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培育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施工、测量、试验检测、资料、造价等技术或初级管理工作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我校市政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校企合作:一是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
认真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是中职教育成败的关键,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以能力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我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职业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综合素质拓展”三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进一步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进一步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中职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经学校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1、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期。
2035中长期目标和2050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中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课程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二、中职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中职课程进行全面的建设和改革。
三、中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1. 原则,科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 目标,建立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中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中职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1. 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五、中职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1. 制定中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2. 加强政策引导,为中职课程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为中职课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 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资源。
六、中职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为中职课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保障,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为中职课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 师资保障,加强对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一、项目描述
课程体系设计目来源于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依据XXXX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严格按照示校项目实施步骤及项目推进计划,通过两年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体现XXXXX 专业岗位要求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xxxx技术》、《xxxxxx》、《xxxxx》、《xxxxxx》等专业课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出基于工作过程的XXXXX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整套课程标准。
二、组织机构
1.成员组成
成立课程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该子项目的实施工作,成员如下:组长:X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X XXX XXX XXX
企业专家:xxx XXX XXXX XXX XXX
课程专家:XXX、XXX、XXX
2.课题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子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工作,负责子项目评审与完善工作
(2)副组长负责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
职业资格标准
(3)成员负责编写课程标准
(4)企业专家参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分析职业工作能力
(5)课程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的开发,学习任务确定及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工作
三、重点工作容
1.研读课程体系设计相关容
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
组织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工作小组,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更加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为课程体系设计奠定基础。
2.学习课程开发流程
聘请课程开发专家解读课程开发流程,讲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任务确定、课程转换等方面的方法及相关要求,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情境→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如下:
3.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转换学习领域课程 以企业数控设备、生产项目为载体,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XXXXX 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容实施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并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归纳总结知识、技能、素质相关要求,整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行动体系课程结构,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程见下表:
教学过程分析
4.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框架结构确定的课程门类、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组织课程专家、项目工作小组研讨课程目标及学习容,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案例及规要求,由项目开发成员分工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初稿完成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最终定稿,为后续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依据。
5.学习情境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学生情况、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根据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课程,编写一系列学习单元,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详细描述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时间、学习容、教学条件、评价标准。
四、实施步骤
依据学校示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按照示校项目实施步骤及项目推进计划完成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实施步骤如下:
1.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岗位调研报告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更加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2014年3月)
2.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召开行动领域分析会,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归纳总结知识、技能、素质相关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
(2014年3-4月)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
(2014年5月)
4.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程标准(2014年5月)
五、子项目成果及其评审
1.课程体系设计子项目分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分析职业工作能力及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一体化课程标准几个阶段实施,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阶段性自查、评估、小结,发现问题进行补救或改进,编写完成一体化课程标准。
2.按学校要求,随时迎接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提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佐证材料。
3.课程标准初稿完成,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课程标准。
4.将修改完善后的课程标准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提出意见修改后,确定终稿,为后续教材编写及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依据。
六、保障措施
为改革工作小组提供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扫描仪、打印机,设备由教务统一保管,工作小组借用,需要复印资料,由教务协助。
附件:子项目实施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