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根键位分布规律总结(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根键位分布规律总结(精选文
档)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五笔字根的键位分布是很杂乱的,但字根在排位的时候,一定程度也加入了一定规律,只要好好研究,也是能找出不同的规律的,为了方便说明,笔者在下图插入五笔字根表
首先我们看看王、土、大、、七这四个字根,它们的键位分别是11、
首先分析字析“王”这个字根,它的第一划,第二划都是横,横为1区,所以它所在键位为11(第一划第二划都是1)
再分析字析“土”这个字根,它的第一划为横(横为1区),第二划为竖(竖为2区),所以它所在键位为12
再分析字析“大”这个字根,它的第一划为横(横为1区),第二划为撇(撇为3区),所以它所在键位为13
再分析字析“七”这个字根,它的第一划为横(横为1区),第二划为折(折为5区),所以它所在键位为15
相信经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已经了解了它的规则,其实大部份字根
都是可以按这个规律来进行键位记忆的
我们再来分析一组字根“一、二、三”,它们的键位分别是11、12、13,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已经明白是按键位数字增长的,明白这个道理,请你再分析“丨、刂、川”,“丿、彡”之类的就简单多了,这类规律还有很多,你对字根越熟悉,就越容易发现规律!
杭州实习总结
杭州是我们此次苏沪杭实习的首站,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杭州有着丰富的园林资源,对中国的园林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习内容:5月14日浙大紫金港校区;5月15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太子湾公园;5月16日杭州西湖;孤山;西冷印社。
1浙大紫金港
1.1简介: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投资30多亿元新建了一座现代
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大学校园——紫金港校区。
紫金港校
区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
建筑
●没有校门校门摒弃了传统,追求具象的创作构想。
以一块石头和
治安岗亭,以及一些交通设施。
采用了一种新的、抽象的模式,
极大地激发了人的空间想象能力,给人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没有围墙顺其自然的利用校园河流作为围墙,看似无围墙却胜
过传统的围墙,宽3-4米的水面显然比围墙更能防盗,清雅中凸
显一种透明与大气。
●建筑风格公寓以实用,大方,好看为风格,教学区吸收了中
国古代庭院楼阁的回廊的特色,突出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
植物配置:
✧重视植物多样性
✧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理水紫金港校园的总体规划中,将水作为最重要的统合手法。
以启
真湖为分水岭,东面是东教学区,西面是西教学区,学生
活动中心,图书馆-行政楼,几大主要建筑之间产生了自
然的联系,隔水相望。
采用朴素的“彩线穿珠”手法,以
一带碧水统领多座风格迥异的建筑。
叠石叠石与植物配置相结合,点缀校园风景空间。
用最简单的形
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1.3体会:
功能分区
紫金港校区功能分区明确,宿舍为主的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的北端,教学、研究为主的学习区布置在校园南端。
这样,生活区与教学区各自独立,避免了相互间的干扰。
在规模适中的情况下,这样的分区模式给学习和管理都带来了方便。
然而这样独立的分区使生活区和教学区距离过远,学生上下课的流线过长。
因此,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校园规划时,应充分
考虑到师生使用的便捷,尽量缩短生活区与教学区的流线。
可适当改变
原有的规划分区模式,采取宿舍组团与教学组团交叉布置的规划方法。
交通流线及承载力
校园交通以外环路和内环道为主要通道,外环路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自行车及人流为辅;内环道以通行人流、自行车为主,使整个校区道路
更加以人为本。
然而规划内环道并没有环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只能全
部集中于外环路,造成了在部分路口的周期性拥堵现象(集中于上下课
时段)。
因此,如果能真正将内环道环通,交通拥挤的现象就可以得到
缓解。
景观格局
校区规划结合江南与园林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突出了杭州的地域文化,以园为核心,体现出百年浙大千年杭州的深厚文化底蕴。
规划了一条生
态带—“曲水流觞”,从南到北依次将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
大功能区贯穿起来,组成大小不一的几十个园林空间,形成了三点一带
具有交响乐般的韵律。
同时,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
象环境有机结合,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有地域、地
区特点的校园环境,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
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
2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1 简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
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
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
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2景观特征: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
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以鱼塘、河港、湖漾及
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
植物配置
在西溪湿地植物配置中,运用“三保”原则,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了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了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
建筑
西溪的建筑式样繁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牌楼等建筑。
室内外空间通透,木构件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均工艺精致。
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多样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建筑房舍力求疏朗,叠坎驳岸力求简远,总体结构讲求起承转合,疏密有致,轻重急徐的韵律,呈现清水涟漪、曲水流觞、林茂花繁、绿野松啸的自然环境。
筑山理水
在筑山理水时,考虑湿地地势多为平缓低洼,少有起伏,难免单调。
因此,随地形及景色之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
利用洲、
岛、桥、堤、荡、滩、木栈道等手法将大水面划分为若干不同形状、有
聚有散的水域,使江南水乡湿地烟水迷离、亲切幽邃的气氛尽现,应合
“一曲溪流一曲烟”和“西溪之胜,独在于水”的特点。
2.4体会
目前出现的问题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主要体现在:
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
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解决的方法:科学保护,规划先行;以民为本,妥善安置;生态优先,最
小干预;注重文化,恢复遗存。
3太子湾公园
3.1简介:太子湾公园位于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
据载南宋皇室庄
文,景献两太子葬此而得名。
太子湾原为湖湾,由山峦风雨冲刷,
泥沙淤积为沼泽洼地。
新辟为融田园风韵和山情野趣的大型公园。
3.2景观构思与设计
太子湾公园的立地环境与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柳浪闻莺不同,犹如一把太师椅的椅座,紧紧背靠着九曜山与南屏山,东边是肃穆宁静的寺观墓道,西面是借景入园的南高峰,北面又被一长列高大葱郁的水杉林封闭,与城隔绝,自成天地,显得格外安静和野朴。
这静、这野,便是太子湾景色赐给人们独特的精神享受。
现将太子湾山水园的概貌和造景手法简介如下:
·分区——中部引水河道及西岸的翡翠园、东岸的琵琶洲是主景区,翡翠园上的融春亭是中心建筑。
·地形——用挖池掘溪、堆丘开路的办法,大刀阔斧地改造过于低平的地形和不够活泼自然的西湖引水明渠,组织和创造池、湾、溪、坡、坪、林、山麓平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大大小小、虚虚实实的园林空间。
·水系——太子湾公园凭借钱塘江-西湖引水工程带来的便利,将园内部分水系变为动水景观。
引水河道如将军领卒,主宰着所有池湾溪流的动向和流量。
·驳坎——为了顺应自然,避忌过分的雕凿,我主张太子湾公园的池湾溪流不驳坎或少驳坎,让长长的缓坡直接伸进水中,使人和水更为亲近融和。
临水坡岸则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以减弱冲刷,保持水土。
·园路——园路共分七级八种,8米车道环行,2.5米主干道中行,其余园路勾通东西南北。
·园桥——石桥一座,木桥七座,木桥式样力求简朴大方,并带有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味。
为节省开支,取材因陋就简。
·绿化——植物配置力求单纯简洁,高层突出川含笑、乐昌含笑等木兰科植物,中层:春季突出樱花玉兰,秋季突出丹枫白芦,低层突出火棘和绣球,地被突
出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草坪突出剪股颖、瓦巴斯和早熟禾等常绿草种,部分草坪仍沿用狗牙根。
配置时去细碎、重整体、忌雕凿、求气势,着意创造树成群、花成坪、草成片、林成荫的壮阔景观。
·建筑——建筑设置了足够的休憩观景建筑和管理、服务、卫生用房。
格调清新,造型优美,外观悦目入画、协调统一。
构筑少许过渡性小品建筑:水杉为柱、为壁,茅草盖顶,不加雕凿,不施粉彩,渲染粗犷、朴实、原始的农家情和村野味。
3.2体会
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应该以因山就势、顺应自然、追求天趣为宗旨。
地形改造、水系处理和道路设计是造园的关键,这三个题目解决得好,全园的骨架就漂亮,肌肤就丰满,血脉就流通,穿花戴草、装点修饰,不但事半功倍,且能锦上添花。
统而言之,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严格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游人可沿多叠流水、起伏坡地、逶迤山岗、曲折小径,各自寻找各自的乐趣。
4杭州西湖
4.1简介: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
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4.2西湖的特点。
城市大型园林。
西湖紧贴城市,“三面云山一面城”,这就是西湖园林的地势位置的特点,它同样起着城市“肺’的作用。
湖山主景突出。
西湖的南西北三面为挺秀环抱的群山,这一宏观的湖山秀丽景色是西湖的主要景观,其整体面貌十分突出动人。
“一池三山”模式。
在外湖中鼎立着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三个小岛,这是沿袭汉建章宫太液池中的做法。
园中之园景观。
这是中国造园的一大特点,园中有很多园景,游览路线将其连接起来形成有序的园林空间序列。
树木特色景观。
许多景点,绿树成林,各有各的特点,如杭州灵隐寺配置了七叶树林,很好地构成了西湖主景景色的背景,并突出了各个景点的
特色。
四季朝暮景观。
西湖十景以及其他许多园中园景观展现了四季朝暮的自然景色。
历史文化景观。
小园大湖沟通。
4.3西湖的造园手法
西湖中的造园手法最大的特点是因地制宜。
“孤岛”是当年在建造西湖中的淤泥堆积而成的,由于土壤极为肥沃,很适宜植物
的生长,于是人们就在岛上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致使今天我们
看到岛上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
苏堤也是当年用来堆积淤泥
的,后来经过人工改造而成的。
而十大名景之一的“三潭映月”,
也是因地制宜所致的。
西湖中的造园手法另一特点是借景。
借景是根据造园的需要把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的景色组织到园内来的一部分。
在西湖中应时因借这点很突
出,主要表现在于四季之景。
春赏桃红柳绿、夏赏荷塘月色、秋赏红
叶、冬赏雪景。
西湖中的造园手法又一特点是框景。
这一手法主要是用景门、景窗等
把一部分园林景点诗情画意化。
这可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巧妙结合。
这点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属于“曲径通幽”之景。
站在曲径通幽门前往
里望,你可以看到近处的“竹林”,远处的湖光山色。
这一望你会觉得
景色很怡人,会情不自禁地跨进去。
一进去你会有一种上当受骗之感。
其实“曲径通幽”只不过是一个圆形的园门,上面题有“曲径通幽”字
样,内有几米长的小径,小径旁种着一小丛竹子,外加一堵景墙,景墙上
有景窗。
景墙起到一种隔离的作用,景窗令你隐约见到一点竹子、花草
等。
当你看清楚她的真面貌时更佩服创园者的巧妙。
西湖中的造园手法又一特点是对景。
对景是指为了创造不同的景观,
以满足游人对各种景物的欣赏,对园林空间进行组织时采用的一种方
法,如西湖中的白塔、六合塔等。
它们和湖水、白堤、苏堤、三潭映月
等低矮的景色做为对比,突出它们的雄伟壮观。
西湖中的造园手法还有一特点是引用一些历史文化及传说。
西湖有许多文人墨客来过,也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4.4体会:西湖园林,是利用自然创造出的自然风景园林,极富中国园林特色它
是中国乃是世界的最优秀的园林之一。
西湖是秀丽江南自然景观之极
品。
它经过自魏至今1600多年雕琢、装点、修饰、呵护,处处显示出
它秀丽、精致、和谐的特色。
从形态上看,它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临城,空间轮廓由高及低错落有致,整体构架西密东疏开合有度,湖中一山、二堤、三岛、四园、五湖布局相得益彰,孤山一山凸起,苏白二堤一横一纵、一野一秀,湖中三岛岛里有湖、湖里含岛,湖周花港、曲院、湖滨、柳浪四园观鱼、赏荷、散步、闻莺各具特色,里外南北岳五湖,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明暗无不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就西湖空间形态而言,应保持现有山际线的基本架构,现有北山的保叔塔、吴山的城陛阁(体量略显过大)形成北山秀丽、南山富丽的构图,城隆阁与复建的雷峰塔,形成高低错落、南北呼应的空间金三角景观,山上建筑构筑物一般不宜过高,所建构筑物以不超过山际线(绿色植被)为宜.过山际线的建筑要慎之又慎.就临湖建筑而言,建筑体量不能过大、尺度不能过高、结构不能过实,应建设与西湖山水风光相协调的小型精致、线条柔美、结构空透的江南园林风格的精品建筑。
就环湖交通而言,湖中交通工具以木质小型划船为主体、辅以少量画舫作点缀,应取消湖中大型机动船只;湖中二堤以步行为主。
辅以敞蓬式小型观光车,严格控制出租车等车辆。
景区道路除主干道通公共汽车外,一般不宜进人大型旅游大巴车,还宁静于西湖。
同时沿湖景区扩建要控制。
特别要禁止建造大型现代的主题公园,沿湖各景点宜隐不宜露,在大的宏观视觉尺度上,一般不宜直接看到各景点的标志物。
另外应打通沿湖通道,形成环湖步行走廊打通西湖群山各山的山间通道,成为人们寻求野趣的新景区.观赏西湖的新视点。
还应扩大西湖水域面积。
加快实施西湖西进步伐。
恢复杨堤,西湖内六桥,形成与现有湖区“浩渺”景观不同的“清幽”湖面景区。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
———化合价升降配平法。
元素被氧化所失去电子总数=元素被还原所得到电子总数(得失电子规律)。
———电子得失法配平法。
例1: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B.2∶3 C.1∶1D.4∶3
【例2】(在一定的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molB.1.5mol
【例3】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1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A.S2-B.SC.SO32-D.SO42-
例题4:分别以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求两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
练习:1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摩尔KH ( )
A失去1摩尔电子 B 得到1摩尔电子 C 失去2摩尔电子 D 没有电子得失
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 + 2KI + 12H2SO4 = 2Cu!+ 1
3 I2 +12K2SO
4 +12 H2O 其中1摩尔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3在100毫升的Fe Br2溶液中通入2.24L的标况下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三分之一的Br-被氧化为Br2,求原Fe 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价态规律及价态归中规律:
①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可能表现出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可能表现出还原性,处
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可能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
②一种元素若有几种化合物,含该元素高价态的物质可作氧化剂,含该元素低价态的物质可
作还原剂,含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如:H2S —S —SO2—H2SO4(只从S元素考虑)
只有还原性有还原性和氧化性只有氧化性
③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具有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其单
核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
①归中原则:某些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如果是相邻价态的,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是不相邻价态的,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中间价态理论:两种含有高低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只有当这种元素有中间价态时,才
可能起反应;而且,元素的高低价态变化的结果是生成该元素的中间价态。
歧化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③只相撞,不交叉。
H2S + H2SO4(浓) == S↓+ SO2↑+ 2H2O
【例4】K35ClO3晶体和含有H37Cl的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已知反应方程式为KCl03+6HCl(浓)KCl++3Cl2↑+3H2O,此反应生成氯气的摩尔质量为()
A.74g.mol-1B.73.3g.mol-1C.72g.mol-1D.70.6g.mol-1
【例5】G、Q、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G→Q+NaCl,②Q+H2O→X+H2↑,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试判断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X>Y>Z>G>Q B.Y>X>Z>G>Q C.G>Y>Q>Z>X D.X>Z>Q>Y>G
3.强氧弱还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的还原剂(还原产物)和较弱的氧化剂(氧化产物)。
(即:强强代弱弱)
Zn +CuSO4=Cu +ZnSO4
较强还原剂较强氧化剂较弱还原剂较弱氧化剂
4.反应先后规律: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另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会把氧化性(或还原性)最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先还原(或氧化)。
①最强的氧化剂与最强的还原剂最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先强后弱:如过量铁加入同浓度的Fe3+、Cu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氧化能力:
Fe3+>Cu2+,铁先被Fe3+氧化。
例如:把Cl2通入含有Br-、I-、S2-的溶液中,依次置换出的是S、I2、Br2、而不是同时生成这三种物质。
再如:把Zn加入到含有Cu2+、Ag+的溶液中,首先置换出的是Ag,只有Ag+反应完后,才能置换出单质Cu
【例6】在bLFeBr2溶液中通入amolCl2时,使溶液中50%的Br-氧化为Br2,则原FeBr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3a
b mol.L-1B.2a
b
mol.L-1C.a
b
mol.L-1D.5a
b
mol.L
-1
用惰性电极电解同浓度的Cl-、I-的混合溶液时,由于还原性:I->Cl-,在阳极上先被氧化的是I-,析出I2。
例题7: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AgNO3与Cu(NO3)2混合溶液中,讨论最终析出的固体!
(1)铁粉过量一定析出()金属
(2)铁粉少量一定析出()金属;可能含有()金属
(3)`若将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AgNO3溶液中,完成以下情况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Ag+,则一定还含有()(填金属阳离子,以下相
同)一定没有()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u2+,则一定还含有(),一定没有()
(4)若将(3)中的AgNO3溶液改为Fe(NO3)3溶液,完成以下各题
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3+,则一定还含有()
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则一定还含有(),可能含有()
若溶液中没有Fe3+则一定还含有(),可能含有()
练习
1 已知氧化性;Cl2>Br2>Fe3+, 2Fe2+ + Br2=
2 Fe3+ + 2 Br-在Fe 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是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1) Cl2过量
(2) Cl2少量
2若将以上Fe Br2改为Fe I2 ,那结果有如何?
(1) Cl2过量
(2) Cl2少量
3制印刷电路时常用Fe 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 Fe Cl3 + Cu= Fe Cl2 + Cu Cl2
向剩有Fe 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烧杯中有铜无铁
B 烧杯中有铁无铜
C 烧杯中铜铁均有D烧杯中铜铁均无
4将单质铁和铜与Fe Cl3, Cu Cl2溶液一起放入某容器内根据下述不同情况填写金属或金属离子(1) 充分反应后,如果铁有剩余,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2) 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的Fe3+,则还含有( ),一定没有( )
(3) 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的Cu2+和相当量的Cu,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5、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
(1)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8根据反应:①I2+SO2+2H2O=H2SO4+2HI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I2+2HCl可知:I-、Fe2+、Cl-、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例9: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
I2+SO2+2H2O= H2SO4+2HI 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 +I2
A.I->Fe3+>Cl->SO2 B.Cl->Fe2+>SO2>I-C.Fe2+>I->Cl->SO2 D.SO2>I->Fe2+>Cl-
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也应遵循“由强到弱”的规律,即反应式中的物质应符合“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10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Fe2+< 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2-+4H+(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2++I2=2Fe3++2I-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还原性渐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化性渐强
例如,氧化性:F>Cl>Br>I>S(含常识性知识)还原性:Na<K<Rb<Cs
相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F-<Cl-<Br-<I-<S2-氧化性:Na+>K+>Rb+>Cs+(3)根据元素的价态。
①同种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3+>Fe2+),但例外地,氧化性:
HClO>HClO2>HClO3>HClO4,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②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S2->S>SO2),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③中间价态兼具氧化性和还原性。
(4)根据反应条件. 反应原理相似的不同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越强。
则以上三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总的来说,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根本依据在于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即得失电子的难易,而绝不能以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判断。
(5)根据与同一种物质反应情况判断
Fe + 2HCl = FeCl2 + H2↑2Fe + 3Cl2 = 2FeCl3
所以氧化性:
1、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
A.SO2+2NaOH ==Na2SO3 B. SO2+Cl2+2H2O==H2SO4+2HCl C.SO2+2H2S==3S+2H2O D.SO2+NO2==SO3+NO
2、根据下列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只有氧化性B.S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SO2只有氧化性D.H2S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