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
典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保护牙龈等。
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B.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
C.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
D.维生素C分子是由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铁生锈
B.木柴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瓷碗破碎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AL3O2B.氖气Ne2
C.铵根离子NH3+D.三氧化硫SO3
5.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A.过滤B.吸附C.沉淀D.蒸馏6.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决定用途B.保护生态环境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燃料①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合理利用资源D.注意实验安全
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②推广使用节水马桶①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②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密封保存只是因为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
B.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没有腐蚀作用
C.向鱼缸中通空气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D.用pH试纸测定某地雨水的pH为4.5,此雨水为酸雨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Fe
B..CO2→H2O
C..HCl→CO2
D..H2O2→H2
9.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C.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它的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0.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全都正确的选项是
A.实验操作B.分子性质
①先查气密性,再装药品
②气体先验纯,再点燃
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先盖玻璃片再正放桌上①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运动
②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③电解水—分子改变
C.水的净化D.物质鉴别
①除去水中色素、异味—活性炭
②除去悬浮颗粒物—明矾
③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①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②双氧水、水—用二氧化锰
③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用燃着木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即水在通电时,水分子变成了_____和_____两种不同的微粒,水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所以水的通电分解是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水电解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过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步骤②中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不能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
(5)该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的水不到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6)该实验得出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定量的数据分析,可以使你的分析更加准确。
(资料):硫酸亚铁(Fe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可以作净水剂;制造铁红颜料、磁性材料;治疗缺铁性贫血;用作农药和肥料等。
(1)硫酸亚铁类别是________(选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硫酸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硫酸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医用硫酸亚铁片说明书如下
(配料)硫酸亚铁(FeSO4)、蔗糖、维生素C。
(规格)0.3g/片,每片中含铁0.060g。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1片,吞服。
若含铁元素都来自硫酸亚铁,试计算该硫酸亚铁片中所含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______?(要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6H10FeO6,某乳酸亚铁保健品每片含乳酸亚铁0.1g,1片硫酸亚铁含铁元素的质量约相当于________片(计算结果取整数)该乳酸亚铁保健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______。
14.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需要补钙的主要人群,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补钙的钙片出售,如图是某品牌高钙片的部分说明。
(提示:维生素D中不含钙元素)
(1)CaCO3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计算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的质量______;(第(2)题写出计算过程)
(3)某种牛奶中含Ca≥0.10g/100g,若改用该牛奶补钙(假设钙元素在体内完全被吸收),则每天至少喝______盒牛奶(250g/盒)才与该钙片的补钙效果相当。
16.下图为某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试计算:
①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
②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CaCO3)的质量。
_____________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成分)补钙
每片含钙(以Ca计)500 mg、维生素D100ug
(食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规格)2.5g/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B
【解析】
A、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维生素C 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8:6=3:4:3,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没有说明维生素C分子的个数,无法确定原子核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A
【解析】
A. 铁水铸成锅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 木柴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 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 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解析】
A、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错误;
B、氖气的化学式微Ne,错误;
C、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错误;
D、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A、过滤只是将可溶物和颗粒较大的不溶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
B、吸附主要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C、沉淀是使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
D、蒸馏是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再进行液化的一项操作,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6、B
【解析】
A、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保护气,正确;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正确;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正确,符合题意;
C、①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错误;②推广使用节水马桶,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灭错误;②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A、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氢氧化钙有腐蚀性,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故B错误;
C、1L水中只能溶解30mL的氧气,向鱼缸中通空气,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故C正确;
D、pH试纸测定的结果是一个整数,不会出现小数,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A、Fe2O3在高温时被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剂还原为Fe,可以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
B 、CO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一步实现,故B 不符合题意;
C 、HCl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 2,可以一步实现,故C 不符合题意;
D 、H 2O 2不能一步生成H 2,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9、D
【解析】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C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0、B
【解析】
A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B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运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电解水是由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分子改变,故正确;
C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错误;
D .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故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 氢原子 氧原子 化学 氢原子和氧
原子 水分子 水−−−
→通电 氢气+氧气(或H 2O −−−→通电 H 2+ O 2) 【解析】
(1)从图中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水在通电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种不同的微粒,水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所以水的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或H 2O −−−
→通电 H 2+ O 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4P + 5O 22P 2O 5 防止空气受热部分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容积的1/5 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中压强降低,水不能倒流 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 22P 2O 5; (2)步骤②中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的目的是防止空气受热部分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3)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红磷燃烧消耗了,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水倒吸,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容积的1/5;
(4)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中压强降低,水不能倒流,所以不能用碳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等;
(6)水进入瓶内占五分之一。
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不能与红磷反应,也不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红磷熄灭说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睛】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固体,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化合物 +2价 36.8% 由1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因此该硫酸亚铁片中所含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0.060g
36.8%100%=100%54.3%0.3g
⨯⨯≈硫酸亚铁质量药片质量
故该硫酸亚铁片中所含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4.3%。
3 0.0194g
【解析】
(1)硫酸亚铁中含有铁、硫、氧三种元素,故属于化合物。
硫酸根化合价为-2价,因此亚铁的化合价为+2价。
=100%⨯⨯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元质量素质量分数,56100%36.8%56+96
⨯≈,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8%。
(2)由1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因此该硫酸亚铁片中所含硫酸亚
铁的质量分数=0.060g
36.8%100%=100%54.3%0.3g
⨯⨯≈硫酸亚铁质量药片质量
故该硫酸亚铁片中所含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4.3%。
(3)由题意有该乳酸亚铁保健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56=
100%28819.4%⨯≈ ,由此其中铁的质量为:0.1g 19.4%=0.0194g ⨯,
0.060g 30.0194g ≈片,因此1片硫酸亚铁含铁元素的质量约为3片乳酸亚铁。
【点睛】
本题涉及到的计算数据复杂,但只要明确计算思路即可,需要掌握质量分数及质量的相互转化
14、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Cl -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 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 、B 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
易得到电子;(4)C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10:3:120.5g(计算过程见解析)2
【解析】
(1)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2)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25g××100%=0.5g;
(3)每100mL牛奶中含钙≥0.10g,则若改用喝牛奶,每天至少需要喝牛奶的体积为100mL×=500mL,每天至少喝牛奶0.5g÷0.25g/盒=2盒。
16、39684∶11∶4 1.25 g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详解】
(1)①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8+1×44+16=396;
②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8:1×44:16=84:11:4;(2)每片钙片中含有钙元素500 mg=0.5 g,CaCO3中钙的质量分数
=
40
100
×100%=40%,
每克钙片中含CaCO3的质量0.5 g÷40%==1.25g。
答:每克钙片中含CaCO3的质量为1.25g。
【点睛】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