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两平台”智慧山东黄河体系建设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6(上)
论坛Forum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既对治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治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提出了四个“进一步”的发展理念。

其中进一步构建“一网双平台”,明确了智慧山东黄河的体系组成和实现路径。

如何以“一网两平台”建设撬动工作模式更新、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提高监管能力和工作效能是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智慧山东黄河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山东黄河在网信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一网两平台”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信息感知网方面,主要存在感知体系不健全,传输支撑能力不足,“三个全覆盖”应用不够等问题。

具体表现为:卫星遥感影像关键信息解译能力急需提升;河道整治工程水下监测能力不足;河道整治工程无线通信覆盖形式单一,“最后一公里”保障能力薄弱;视频监控找不到更多的业务应用结合点;无人机采集信息无法进行深层次应用等。

山东黄河数字孪生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是关键,当前急需完成基于整体解决方案的体系架构建设,重点关注体系的整体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山东黄河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走在了流域前列。

同时,由于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存在数据资源分散、业务相互隔离、能力支撑不足等问题。

二、“一网两平台”
建设思考1.山东黄河感知网建设与应用
经过2021年“三个全覆盖”建设,河流宏观
运行、工程外部形态感知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下一步应聚焦定量分析、
工程内部变化量、工程水下形态等业务信息的采集。

主要包括河道下垫面形态、根石监测预警、
堤防浸润量感知、涵闸安全运行、在线流量监测、
生态水应用效能等。

“三个全覆盖”应用方面要聚焦业务实用、
关注基层痛点,主动开展技术攻关和系统升级,建议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在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
加装云台LED 探照灯,关键根石、
水尺粉刷荧光等反射涂料,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能力;
二是建立视频、无人机监控数据库,
设定采集时间点、预置位、预制线路,定时定点图片、
影像回传入库,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支撑素材;
三是制定无人机河道巡查体系标准,推广倾斜摄影技术,
定期采集河流运行、滩地基准、河道形态等巡查成果,建立河流、滩地、生产堤、堤防关系数据库,
进而提供“一网两平台”
智慧山东黄河体系建设思考与实践

李绪鹏
智慧山东黄河体系
56
分析预测成果,为防汛、工程管理提供基础业务信息。

2.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与应用
搭建基于主动感知的物联网平台,推动实现对河道工程空间布局的感知设施主动监测、感知信息主动采集;建设基于超融合技术架构的云平台,提升信息数据存储、计算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山东黄河时空大数据平台,以防洪工程基础数据、水利一张图为空间数据体系,以实时感知的水位、工情等业务信息流为时间数据体系,通过时空信息叠加形成完整反映河流、工程运行状态的大数据架构体系,进而通过GIS+BIM+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推动典型数字化场景建设;建设基础模型、算法、知识平台,按预定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处理,塑造形成可用、有用的业务数据流,按需求推送至各业务平台。

3.智能业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以感知网和数字孪生平台为支撑,建设具备“四预”能力的山东黄河智能业务平台。

智能业务平台建设要有整体观、大局观,要综合分析防凌防汛、工程管理、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工程建设、水行政执法等相关共通性业务属性,以业务融合、协同管理为建设目标,开发底层基础业务应用平台,进而根据业务需求搭建个性化业务管理平台,确保信息流转顺畅、运行高效。

进而根据业务管理属性和信息流转方向,改变不合理的业务分工,推动机构职能转变,撬动工作模式更新、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提高监管能力和工作效能。

例如:基层要建立大巡查的理念,改变以往单一业务巡查模式,按需求上报各治黄应用需求数据、信息;省、市、县三级管理单位应统筹整合各类表格,编制一体化巡查清单,切实推进流程再造,减轻基层职工负担。

三、智慧山东黄河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智慧山东黄河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网信办牵头、业务处室和局属单位开展需求分析、信息中心负责体系建设和维护管理的责任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并强力推动。

智慧山东黄河建设的关键是需求分析、重点是实用管用,业务部门要以需求为导向深度参与数字孪生山东黄河体系建设,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优化。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智慧山东黄河体系建设规划,为信息化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提供思路和指引。

以打牢基础、急用先行为原则推动工作开展。

基础支撑层要加快推动山东黄河云平台、时空数据中心、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等体系建设。

能力层开展重点工程的数字化场景和模型算法平台搭建。

应用层要在基层广泛推广应用已建成果,以问题为导向反推技术革新和升级;管理层要注重规范和标准制定,鼓励倡导先行先试。

3.业务融合,实用至上
推动智慧山东黄河发展融入治黄业务全链条。

一是从防洪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等项目立项起始,就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入,特别侧重感知、传输体系的综合布局,近期要高度重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

二是以需求为牵引、实用为导向,按照大系统建设、模块化接入的建设理念,统筹谋划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项目建设、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三是统筹谋划“2+N”智能业务应用的数据、信息、应用等共享资源属性和应用交叉性,推动业务流和数据流的有效合理再分配,进而推动工作流程再造和管理体系优化。

4.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智慧山东黄河建设需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第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业务发展为牵引,有计划地引进高层人才,培养既懂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打造有创造力的科创平台。

在内部整合技术力量,对外强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汇聚形成数字孪生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合力。

三是形成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成立创新工作团队,开展高层次人才遴选,形成带头人引领、团队集体发展、单位积极支持的良好创新环境。

57
2022.06(上)黄河黄土黄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