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GZHOU 2013.10
19
三是建立居民公共服务偏好表达的长效机制,引导公民参与决策过程。
目前绝大部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还是各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制定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忽略或者说不够重视居民真实的公共服务需求,从而导致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公共服务的浪费。
四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信息系统整合,实现多网融合。
全市大部分职能部门都实现了日常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其中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残联等20多个应用系统在多数区都已实现联网运行,并延伸至街道和社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下发街道和社区垂直应用系统的增多,“纵强横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上级部门下发的垂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不能互连和共享,造成信息孤岛问题;基础数据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基础数据不一致、不准确;基层管理难度大,社工重复劳动多,工作负担重。
希望能整合这些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政性事务下沉到社区,社区和社区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基层政府延伸的腿和脚,工作范围不断“膨胀”。
要把社区工作者从千头万绪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亲访民、服务群众,提升服务质量,我觉得这需要:
一是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社区管理机制来保障。
目前社区运行机制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主办。
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基本都是兼职,实际上工作是由民政局一个处室、街道一个科室在做。
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好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工作难度很大,而社区工作者又都是由街道统一管理,社区“准入制”已成为一种向往。
社区作为城市中的一支扎根在群众中并极具影响力、庞大的、地基式的队伍,政府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部门来统筹协调,对社区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二是政府部门服务资源在社区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实现联动,而不是仅仅把社区当成一条腿,什么都往社区装,却弱化了自身的服务。
各级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对街道的工作任务,大量被分解和下沉到社区,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工作台帐,并辅以自上而下的考评和检查手段。
我们认为很多工作都应该是社区协同政府部门办理的,结果却成了部门考核社区的项目。
在这种运行机制下,社区疲于应付部门工作,自身服务居民工作弱化,而社工大多数会重上而轻下,为民服务观大打折扣,我们戏称“被机关化”。
建立居民公共服务偏好表达的长效机制,引导公民参与决策过程。
社区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杨晓霞 西湖区北山街道友谊社区书记
减负后轻装上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