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外阅读培优提升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外阅读培优提升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1.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横掠”能换成“飞”字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因为“横掠”也是“飞”的意思。

B.不能,因为“横掠”更好地表现了小燕子飞行时的速度快、动作灵敏的特点。

2.选文分别描写了______和______时的小燕子。

通过______与______的对比,表现了小
燕子的可爱,生动地写出了______是春天主人翁的姿态。

3.从“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可以想象出小燕子休憩时______、
______的画面。

4.读了选文,你喜欢小燕子吗?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péng pén)。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zhī zī)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
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tíng ti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5.在括号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读音。

6.文中画线部分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把__比作___。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___。

7.文中第二段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把它们的形态具体写下来。

____
8.用“一……就……”写一个句子。

____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9.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瓢虫的________。

“款款”一词说明瓢虫下落的速度______(A.快B.慢)。

这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瓢虫的______(A.活泼B.优雅),很有画面感。

10.在描写瓢虫外形的句子下面画“__”。

11.“_________”是瓢虫的别称。

选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瓢虫的。

从中可以知道,瓢虫是根据________来分种类的。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卑微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奇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辩论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2.用“√”标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13.根据上下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睦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铁罐认为自己和陶罐有什么不同?陶罐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文段,你更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感悟。

鹿角和鹿腿(节选)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来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6.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17.画“﹏﹏﹏”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美丽只能是长处,不会是短处。

B.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因为长处而忽视不足,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19.河流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0.河流推断池子会被人遗忘,不再被提起。

你赞同她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
B.“河流”比喻那些辛劳忙碌、胸怀大志、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人
C.池子认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抛弃自身的安逸,带给人们幸福,那才是光荣、幸福的
D.要利用才能为人们做有意义的事,一旦懒惰,就会一无所为
课内阅读。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2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3.根据制作的顺序,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剪或切→( )→( )→捞→( )
24.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多选)
A.因为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

B.因为原料容易得到。

C.因为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

D.因为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课内阅读。

这座桥不但(),而且()。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ǎo zhuǎ)相互抵着,各自回首();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sì shì)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25.将下列词语填入选段的括号中。

精美坚固美观遥望美丽
26.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7.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回首.( )
A.第一 B.头 C.头领
(2)双龙戏.珠( )
A.戏剧,也指杂技 B.开玩笑;嘲笑 C.玩耍;游戏
28.选段中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29.选段主要描写了哪几种不同形态的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比喻句。

A.是B.不是
阅读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节选)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着马,有的()着担,有的()着毛驴,有的()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3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下来。

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描写了各种各样的。

A.店铺和行人 B.各种建筑 C.形态各异的人
32.将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挑赶骑推
3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从文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很小?用“﹏﹏﹏”画出来。

参考答案
1.B 2.飞行休憩动静小燕子 3.恬静悠闲 4.我喜欢小燕子,因为它活泼可爱,是春天里的一幅美丽的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辨析。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
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写出了燕子的飞行姿态。

这句话中“横掠”不能改为“飞”。

“掠”是轻轻地擦过或拂过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迅捷和轻盈。

B选项正确。

2.不能退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选文分别描写了飞行和停歇时的小燕子。

通过飞行时的姿态与停歇时的姿态的对比,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生动地写出了燕子是春天主人翁的姿态。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

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可以想象出小燕子休憩时闲散、有趣的画面。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我喜欢小燕子。

因为它不仅小巧玲珑,长得可爱,而且还是吉祥的鸟儿,它在谁家做窝,就会给谁家带来好运。

5.péng zī tíng 6.比喻荷叶碧绿的大圆盘多、密 7.①半开: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②全开: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③未开:还是花骨朵儿。

8.今天的月亮与往常不同,刚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蓬,读音péng;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

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

姿,读音zī;样子;形态。

蜓,读音tíng;动物名。

昆虫纲蜻蛉目。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句子的理解。

本句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多、密的特点。

7.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语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看出写了荷花三种开放的情况。

8.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运用“一……就……”这几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一……就……”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造句时注意。

示例:考试一结束,我就到校园里散散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9.动作 B 比喻拟人 B 10.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11.花大姐动作外形种类习性星点
【分析】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一段的“落、折”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写“瓢虫”;
“款款”意思是:诚恳、忠实;缓慢。

结合“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来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把膜翅比作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落地时优雅的样子。

1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二段“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中可以看出。

1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可以看出“花大姐”是“七星瓢虫”的别名。

结合第一段来看主要写了其习性特点;
第三段写了其名字的由来;
第四段写了其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所以分别从其动作、外形、种类、习性以及星点进行分类。

12.谦虚神气争辩 13.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
待。

彼此友好、和谐地相处。

14.铁罐认为自己是铁质的,很坚硬,而陶罐一碰就碎。

而陶罐认为它们都是盛放东西的器具,本质没有不同。

15.我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和友善,宽容大度,不和铁罐计较。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

卑微:(形)地位低下而渺小。

谦虚:(形)不自满,肯接受意见、批评。

符合原文的语境。

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神气:神灵之气。

得意傲慢的样子。

精神。

符合原文的语境。

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争辩:意思是辩论;争论。

符合原文的语境。

1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

本题中“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文中指铁罐不愿意和和陶罐被一起看待。

“和睦相处”指的是彼此融洽的相处,文中指的是铁罐和陶罐一起融洽相处。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可以得出铁罐认为自己和陶罐的不同是铁罐认为自己是铁质的,很坚硬,而陶罐一碰就碎。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可以得出陶罐认为它们都是盛放东西的器具,本质没有不同。

15.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自己更喜欢哪一个的理由。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理由充分详实即可。

16.跑蹦跳挂扑扯 17.鹿认为自己最美的是角,最难看的是腿。

结果,在狮子的追赶中,角差点送了自己的命,而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18.B
【解析】16.本题考查课文默写。

跑:为某种事务而奔走。

蹦:跳。

跳: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扯:拉。

结合原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
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从“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可知,意思是鹿认为自己最美的是角,最难看的是腿。

结果,在狮子的追赶中,角差点送了自己的命,而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各有各的用处,我们不能单凭外观的美丑来判断事物的价值。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章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

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

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

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故选B。

19.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20.赞同。

因为池子终日过得安逸清闲,无所事事。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会一无所为。

一无所为的池子终将被人遗忘,不再被提起。

21.C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文段第一句话揭示了河流受人尊敬的原因。

2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完成此题时,要先明确观点,在说明理由,注意表述要清楚。

21.本篇课文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做人要像河流那样勤奋努力,为人们服务,不要像池子那样贪图安逸的生活。

C项不是池子的观点,而是河流的观点。

22.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23.浸捣晒 24.BCD
【解析】22.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从“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可知,本段主要写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故本段的中心句为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可知,制作的顺序是剪或切→浸→捣→捞→晒。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可知,蔡伦的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是因为因为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25.坚固美观美丽遥望 26.zhǎo shì 27. B C 28.承上启下 29.两条相互缠绕的龙;两条飞龙;双龙戏珠。

30.B
【解析】25.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精美:精致美好。

坚固:结实而牢固。

美观:看上去舒服。

遥望:往远处望。

美丽:好看,漂亮。

这座桥不但结实而牢固,而且看上去很漂亮。

故分别填“坚固”和“美观”。

嘴里吐出漂亮的水花,故选“美丽”。

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远处望,故选“遥望”。

26.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

爪:zhǎo指甲或趾甲:趾端有爪。

zhuǎ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前爪。

似:sì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

shì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似的。

27.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1)回首:把头转向后方(看)。

首:头。

(2)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戏:玩耍;游戏。

28.考查了对中心句的理解。

这段话主要写了桥的美观,所以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上一段写的是赵州桥的坚固,这段写的是桥的美观,所以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9.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结合句子“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可知答案。

30.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不是比喻句,因为如果是比喻句的话,得有喻体和比喻词,它只有本体,没有喻体,所以这不是比喻句。

3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A 32.骑、挑、赶、推 33.很多事物形状、姿态、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或样子各不相同。

34.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解析】3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整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得出主要是围绕画上的街市的热闹来展开描写的。

所以文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根据文段的内容“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可以得出作者主要描写了作者主要描写了店铺和行人。

32.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填入合适的动词即可。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应该是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推着车。

3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词语的特点以及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

本题中“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34.本题考查的是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文章中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很小的句子是“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