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6分)
立春日,鸟巢夜。
(甲)的北京冬奥会开幕了。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
每一朵雪花,都在(乙)一个冰雪故事。
冰面如镜,映照大千。
世界的目光,投向这晶莹剔透的舞台。
北京,奋斗成就“双奥之城”,时光见证笃行足迹。
2 000多个日夜砥砺前行,北京xié 手张家口,书写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时代华章。
冰雪健儿相聚五环旗下,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丙),为着同一个目标,展现更好的自己。
洁白的冰雪,向我们发出最诚zhì 的邀请——一起向未来。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tì dǔ 偕 挚 B.tī dú 偕 炽
C.tì dú 携 炽
D.tī dǔ 携 挚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万众景仰 讲述 呼唤
B.举世瞩目 描述 召唤
C.举世瞩目 讲述 召唤
D.万众景仰 描述 呼唤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富国和强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是需要关注、思考和谋划的重大课题。
富国是强军的物质基础,没有雄厚的国家实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便无从谈起□强军是富国的坚强柱石,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国家发展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A.: ? ;
B.。
? ……
C.。
, ;
D.: ,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坚持不懈地练习中,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古琴演奏家。
B.2022年我国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大约140.8%左右。
C.《红色气质》一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D.开放合作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而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4.2023年全国两会不仅展现了2022年取得的各项成就,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
请你为2023年全国两会拟写一副对联。
(4分)
上联: 下联:
5.同学们,讲述无处不在。
请从以下话题选一个,讲故事给同学听。
(100字左右)(10分)
①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②我喜欢的一本书
答: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17分)
《觉醒年代》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
这部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着重展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期。
不少人因为这部剧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纷纷去重新学习了那段历史。
《觉醒年代》让更多的人体会到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的艰辛……体会到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含义。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部剧是一部优秀的党史教书。
(摘编自《人民网》2021年05月31日) 6.请为这则新闻起一个标题,并说明标题的作用。
(7分)
答:
7.在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
献词,向我们的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抒发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
铮誓言。
请结合上面材料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
(90字左右)(10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 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
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又一次“冲顶”珠峰。
新纪录、新突破,振奋人心。
5月4日,在珠峰海拔8 830米处,登顶科考小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
5月9日,冰川与污染物考察小组对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对珠峰的全面“体检”活动史无前例。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海拔9 03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改编自沈虹冰等《无惧风雪鉴未知长空万里探山河》
“新华网”2022年5月19日) 材料二:5月,珠穆朗玛峰格外热闹。
“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展开。
据介绍,此次珠峰科考整合了一个十余人的登山团队,登山队员接受过长期系统训练,熟练掌握了气象站安装、调试的各项技术。
5月3日晚,登山队员们比预计提前一天抵达突击营地,4日凌晨,踏上了征途。
哪怕队伍里有曾16次攀登珠峰的“老将”,这趟路也并不轻
松。
因为要在珠峰完成架设气象站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
此外,山顶的积雪也带来了困难。
按原计划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 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但是在挖了一米多厚的积雪后,依旧没有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
在和指挥部交流后,他们选择继续攀登,最后在海拔8 830米处才找到。
在逼近峰顶的寒风中,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
探索珠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早在1959年,我国就成立了珠峰登山科考队,开展科考活动。
资料显示,当时的科学家们用简陋的仪器观察地形地貌,在冰面打孔观测冰川的流动速度……那时,仪器设备、观测手段都很落后。
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时,连登山鞋、冲锋衣都生产不出来,只能从国外进口。
几十年积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支撑了科考装备的升级。
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等,在此次科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巅峰使命2022”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申琳、徐驭尧《攀登,向着科学之巅》
《人民日报》2022年5月10日) 材料三:“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
”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的高度。
。
登顶珠峰,团结协作必不可少。
制定科考计划、做好后勤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等等,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
。
此次科考在海拔8 830米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正是全体科考队员坚持不懈的结果。
。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狂风、缺氧、极寒、雪崩等,时刻威胁着科考队员的生命,但他们不畏艰险,最终登顶成功。
。
攀登珠峰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科考队员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
每一次登顶都是他们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珠峰精神”。
“珠峰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
它必将激励青年一代以攀登者的姿态勇往直前,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改编自贾玉宝《弘扬“珠峰精神”,奋进伟大征程》
“四川新闻网”2022年5月6日)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纪录,非常振奋人心。
B.经过系统的训练,登山队提前抵达了突击营地,顺利找到岩体,架设好气象站。
C.珠峰科考团队的装备从落后到先进,彰显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D.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注了人生的高度,必将激励青年一代勇往直前。
9.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三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持不懈
②以“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合力,凝聚力量
③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超越自我
④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畏艰险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0.结合材料内容,根据提示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要求:问题之间有逻辑联系。
(11分)
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队长
采访目的①
问题一:在科考的过程中,科考队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题二:② 采访问题
(第一组)问题三:③
问题来源于材料二
问题一:什么是“珠峰精神”?
采访问题(第二组)问题二: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珠峰精神”?
问题来源于材料三
三、写作(40分)
11.生活中处处有新闻,请你就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新闻。
(40分)
1.(1)D
(2)C
解析 (1)先正确注上拼音或写出汉字,然后对照选择。
(2)万众景仰:受到很多人佩服尊敬、仰慕。
多指人物。
举世瞩目:形容某一重大事件受到世人的普通关注。
多指事件。
北京冬奥会是重大活动,故(甲)处使用“举世瞩目”恰当。
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有口语化色彩。
描述: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
偏重文学化色彩。
“冰雪故事”是大众故事,故(乙)处使用“讲述”恰当。
因此,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C 第一处是一句话的结束,并非提示,所以应是句号;第二处是陈述句的停顿,并非疑问句,所以应是逗号;第三处是上下两层并列句之间的停顿,而非意义的省略,所以应是分号。
3.D 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把“在……中”或“使”去掉。
B.重复赘余,可去掉“大约”或“左右”。
C.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4.(示例)两会佳言圆绮梦 众贤妙策漾春风
解析 开放性试题,从赞颂全国两会的角度出发,结合对联的特点作答。
5.(示例)我有一位好朋友,他五官端正,有一双浓眉大眼,眉宇间流露出一派英气,非常招人喜欢,他不仅热爱学习,还有许多爱好,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但我最欣赏的,也是我与他交朋友的理由,就是他很自律,说不玩手机就不玩手机。
这一点令我佩服不已。
解析 讲述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讲述方式。
选择①时,可适当运用一些人物描写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等;选择②时,可结合里面重点的故事情节进行叙述。
不论选择哪一个,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6.《觉醒年代》让更多人爱上历史或优秀的党史教书《觉醒年代》。
标题概括了新闻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了思想感情。
解析 先抓住关键句“《觉醒年代》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不少人因为这部剧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纷纷去重新学习了那段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部剧是一部优秀的党史教书”,再结合新闻标题的作用可得出答案。
注意标题不唯一,意近即可。
7.(示例)百年风雨历程,让我们见识了伟人的风骨,抛头颅、洒热血的丹心,他们历经坎坷而又一往无前。
我们不要只是享受他们披荆斩棘创造来的幸福,而是要担当起爱我中华、复兴民族的伟大责任。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们!
解析 围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话题,联系新闻中的内容、观点及个人的生活体验,表达出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
8.B 对照材料二中第2段的“哪怕队伍里有曾16次……这趟路也并不轻松……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和第3段的“按原计划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 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可知,登山队员们找到岩体,架设好气象站,遭遇了困难,费了一番周折,并非顺利。
9.A 根据中心句与语段的关系确定句序。
第一处横线后的文字强调了“团结协作”对于登顶珠峰的重要性,与②句匹配;第二处横线后的文字强调了“坚持不懈”对成功架设气象站的重要性,与①句匹配;第三处横线后的文字强调了“不畏艰险”的品质,使他们登顶成功,与④句匹配;第四处横线后的文字强调了他们每一次登顶,都是一段“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与③句匹配。
所以最恰当的排列是②①④③。
10.(示例)①了解“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情况。
②科考队是如何克服困难的?③“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意义有哪些?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要立足材料提出采访问题,问题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①采访对象是“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队长,采访问题比较灵活,采访目的随之也会不同。
可以写一个采访目的,也可以写多个采访目的。
②③问题都来源于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第2、3段写科考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架设气象站的任务和第4段将中国人之前探索珠峰和此次科考活动对比,突出此次“巅峰使命2022”对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促进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可知,问题一是遇到了哪些困难,问题二应该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问题三则应该是完成此次科考活动的意义等。
11.[写作指导] 新闻的“六要素”: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如何。
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注生活,留心并注意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②确保新闻要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③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④精心推敲导语,写出最主要的事
实;⑤合理安排结构,可以运用“倒金字塔结构”组织材料;⑥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形象、生动。
[例文]
八年级(1)班举行“好新闻奖”推选活动
本报讯 5月5日上午,为激发同学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八年级(1)班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好新闻奖”推选活动。
通过交换阅读、现场打分等形式,根据新闻的完整性、时效性、新颖性等标准,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15篇作品。
本次活动由该班班委会、团支部发起,得到了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
活动中,该班共收到来自全班同学提供的各类新闻4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
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部分:一是由各位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好新闻,并简要陈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二是将这些好新闻进行交换阅读,在阅读中互相评价;三是对48篇好新闻进行现场打分,并当场公布结果。
活动持续了45分钟,最终经过老师、同学们的认真评选,有15篇新闻获奖。
新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喜获一等奖,《孤寡老人“儿孙满堂”》等4篇新闻获得二等奖,另有10篇新闻获得三等奖。
整个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
自始至终,同学们热情高涨。
正如有位同学所言:这次“好新闻奖”推选活动意义非凡,必将极大地激发我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衷心希望以后还能再举办这样的活动。
[点评] 这则新闻语言简练,结构完整,符合新闻的写作要求。
从导语的设置,到主体的描写,再到文章的结语,要素齐全,条理清晰。
结语借用同学的话说明活动的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设计巧妙而又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