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1. 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非法从下水道和泔水中提取“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一旦食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B. 通过油脂的碱性水解来制肥皂
C. 牛油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 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用作发动机燃料
2. 目前含有元素硒(Se )的保健品已开始涌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主族,而与钙同周期,下列关于硒的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原子序数24
B. 最高价氧化物为SeO 3,为酸性氧化物
C. 原子半径比钙小
D.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2Se
3. 甲苯与足量H 2加成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4. 燃烧某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 2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的CO 2的质量,该混合气体可以是 ( )
A. 丁烯、丙烷
B. 乙炔、乙烯
C. 乙炔、丙烷
D. 乙烷、丙烯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SO 3溶液中投入过氧化钠粉末:+--+↑+=+Na 4O S O 4O Na 2HS O 4223
223
B. Cl 2与FeBr 2溶液反应,当=)FeBr (n :)Cl (n 221:1时, -+-+++=++Cl 6Br 2Fe 2Cl 3Br 4Fe 22322
C.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 2:
HClO 2CaCO O H CO ClO 2Ca 3222+↓=+++-+
D. AlCl 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
-)Al (n :)OH (n 37:2时, O H 2AlO )OH (Al OH 7Al 22233++↓=+-
-+
6. 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A. B. C. D.
7. 山梨酸(COOH CH CH CH CH CH 3-=-=-)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任何情况下,甲烷分子中一定有3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B. CH 3—CH 3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C. CH 2=CH —CH 3分子中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 CH 3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10. 中学常见物质A 、B 、C 、D 、E 、X ,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D 是一种强碱,则A 、B 、C 均可与X 反应生成D
B. 若D 为NaCl ,且A 可与C 反应生成B ,则E 可能是CO 2
C. 若D 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 可能是铁
D. 若D 是一种强酸,则A 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 可与铜反应生成B 或C
11.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 1能与NaOH 溶液反应
B. 1mol 中间体X 最多能与2molH 2发生加成反应
C. 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中间体X 能发生银镜反应
12.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乙醇、苯、CCl 4,这种试剂是
A. NaOH 溶液
B. 新制的2)OH (Cu 悬浊液
C. 石蕊试液
D. Na 2CO 3溶液
13. 某工厂生产的某产品只含C 、H 、O 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COOH )CH (C CH 32=
B. 32CHCOOCH CH =
C. CHCOOH CH CH CH 23=
D. COOH )CH (CH CH 33
14. 可逆反应:)
g (A 3)()(2)(s D g C g B ++在VL 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
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 的同时生成n mol A
(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 的同时生成3nmol A
(3)化学反应速率:)(C )(A V 2V 3逆正=
(4)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5)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 (1)(3)(4)
B. (2)、(5)
C. (2)(3)(4)
D. (1)(2)(3)(4)(5)
15. 在4L 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A 气体和5mol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 (g )+B (g )2C (g )+xD (g ),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olC ,经测定D 的浓度为mol 5.0·1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x =1
B.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倍
C. 平衡时A 的浓度为mol 50.1·1L -
D. B 的转化率为20%
16. 向mg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 氢氧化钾溶液VmL ,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 。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 。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V 2.11b 1000c = B. 125
V m p C += C.
m 917p m 35<< D. C V 17m n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 (8分)下列是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
(1)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的水解产物中不属于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水解后的氨基酸中,某氨基酸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
①该氨基酸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氨基酸两分子缩合形成的环状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化学式量为364,则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式量之和为____________。
18. (5分)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回答:
(1)该物质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____________mol NaOH,若1 mo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H2加成反应,最多消耗H2____________mol。
19. (15分)有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上的高分子涂料,是按下列流程生产的。
图中的(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试写出:(1)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
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______。
(2)N+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与B同类别、不能被氧化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5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 反应,能与NO 2反应。
O H NaNO NaNO NaOH 2NO 22232++=+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1. (4分)(1)在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生成水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2)(5分)若在150℃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丙烯和甲烷混合气,再充入足量的氧气点燃,待反应完全后,再恢复到150℃。
欲使丙烯和甲烷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p ≥15.8,且反应后气体增加的总物质的量n ≤0.4mol ,则丙烯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5 CADBB 6—10 DCDCC 11—16 DBBBDD
17. (共8分 每空2分)
(1)
(2)① ②221416O N H C
(3)436
18. (共7分)
(1)(3分)羧基 羟基 羰基 (2)1 mol 4mol
19. (共15分)
(1)(6分)A :CHO CH CH CH 223 M :CHO CH CH 2-= CHO )CH (CH CH 33
(2)
CHCOOH
CH OH CHCH CH =+2223)(23122)CH (CH CHCOOCH CH = +H 2O
(3分) (3)
2322)CH (CH CHCOOCH nCH =−−−→−一定条件(3分)
(4) (3分)
20. (15分)
(1)3 mol/L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 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O H 2NO 2)NO (Cu )(HNO 4Cu 22233+↑+=+浓
(4)将2NO 转化为NO NO HNO 2O H NO 3322+=+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21. (7分)
(1)3:1 3:2
(2)3/2 ≤)CH (n :)H C (n 463≤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