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卷: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安徽专用)(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
九年级语文·全解全析
1. 蜡炬成灰泪始干;汉文有道恩犹薄;无家问死生;肯将衰朽惜残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云归而岩穴暝;朝晖夕阴;鸟下绿芜秦苑夕;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蜡炬、薄、衰、朽、寓、暝、晖、芜、苑、蓝”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1)kuàng;bèng;撒;踏
(2)A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等
(4)我的感受:《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眼眶(yǎn kuàng):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眼睛周围面部区域;
迸出(bèng chū):指爆开,溅射出来;
撒开(sā kāi):撇开,散开;
大踏步(dà tà bù):迈开大步。

(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

第3回故事概括:史进私通少华山贼寇,被李吉告发,官兵包围史家庄。

史进无奈,火烧史家庄,并率领众庄客及少华山好汉杀出了庄,躲进了少华山。

史进不愿落草,辞别了朱武等人,去了渭州。

在渭州一酒楼上,史进结识了鲁达(④酒楼宴友)。

二人出了酒楼,在街上又结识了李忠。

三人上了酒楼喝酒,遇上了金老汉父女(②父女诉苦),知道了他们的遭遇后,鲁达义愤填膺,给了父女两人钱(③义赠白银)叫他们快逃。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⑥旅店送行)又找镇关西算账(⑤消遣郑屠),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又慌张逃到了雁门县(①智走他乡)。

据此,顺序为:④②③⑥⑤①。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人物形象。

文段选自于《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胆大心细,勇中有谋。

鲁智深在惩治镇关西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开打,先激后打,后不小心打死后,临危不乱,称镇关西诈死慢慢离开。

据此回答即可。

(4)此题考查写读后感受的能力。

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如:我的感受:《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3. (1)示例:课后服务是指推迟放学时间,为学生放学后在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学校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锻炼及拓展训练等,这也为家长下班时间和学生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措施。

(意思对即可)
(2)①删除“比较”或“十分”。

②把“2022年1月6日”和“倡议人:×××”调换位置。

③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加体育运动,坚持每天锻炼B:了解、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锻炼效果(倡议合理即可)
(3)示例:爸爸,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通过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借助情境展示历史、政治、社会及日常生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学习京剧,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我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我的学习成绩。

另外,学习京剧的做派身段,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提升个人气质。

所以,学习京剧不仅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对于我的身心成长也大有裨益。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点明“课后服务”出现的原因;“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开展延迟放学、‘愿留尽留’的课后服务”点明“课后服务”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可知,《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课后服务”包含“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锻炼及拓展训练”等;据此可概括为:课后服务是指推迟放学时间,为学生放学后在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学校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锻炼及拓展训练等,这也为家长下班时间和学生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措施。

(2)本题考查倡议书及语言表达。

①病因:语意矛盾;删去“比较”或“十分”。

②考查倡议书格式。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①标题,居中写“倡议书”或“×××倡议书”。

②称呼,开头顶格写称呼;③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写清倡议理由;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
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第二,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

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排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④结尾,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⑤在右下方写提出倡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在名称或名字下写日期。

此倡议书日期与倡议人位置写反;应把“2022年1月6日”和“倡议人:×××”调换位置。

本题围绕“呼吁大家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提出合理建议即可。

如: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讲究方式方法;体育锻炼要做到持之以恒。

(3)本题考查劝说语。

题干写你的爸爸认为京剧对学习没有帮助,不认可你参加京剧学习小组,认为应该参加一些和读书学习相关的活动;回应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围绕“京剧”的意义展开。

示例:爸爸,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民族的瑰宝。

学习京剧能够让我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京剧表演有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气质,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4.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

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C.D分析鉴赏正确;
B.不正确;B项,“采用有限叙述视角”错误,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是全知视角。

故答案为:B。

5.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戴车匠做木工活引来孩子们围观;戴车匠养一窝洋老鼠给孩子玩;戴车匠做螺蛳弓给孩子们射螺蛳壳玩。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根据文章第⑥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可知,“戴车匠”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
根据第⑦段“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第⑧段“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可知,“戴车匠”最细致的活是做木工活、养着一窝洋老鼠给孩子玩;
根据第⑨段“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

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

射得相当高,相当远”“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

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可知,“戴车匠”最细致的活是做螺蛳弓射螺蛳壳给孩子玩等事件。

6. 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突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等。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运用动作描写,“踩”“执刀”“就料”“吐出”等动作,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戴车匠做木工活时的连贯动作,“旋刀轻轻地吟叫着”表现了戴车匠技术的娴熟;“吐出细细的木花”表现了戴车匠技艺的高超,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7. 勤劳、吃苦耐劳:他起得很早: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

车床技艺高超:他做的活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善良、热心:受刘长福之托斡旋事儿,为孩子们做螺蛳弓。

有忧患意识:担忧传统手工艺的命运,他隐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第④段“戴车匠起得很早。

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可看出他勤劳、吃苦耐劳;
结合第⑥段“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第⑦段“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可看出他车工技艺精湛;
结合第⑦段“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第⑨段“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

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等语句,可看出他热心善良;
结合第⑩段“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可看出他有忧患意识。

8. ①情节生活化、真实化。

小说叙事归结为“回忆”,不以虚构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②人物性格质朴自然。

小说写戴车匠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呈现了人物本真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抒情化。

使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戴车匠的工作状态、戴车匠爱孩子的品性和童心。

④叙事风格舒缓,营造了一种对传统技艺流逝的淡淡的忧伤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艺术风格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读懂小说,再分析题干有几层意思,将题干分为几点,再结合对材料一的理解简要分析。

“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这篇小说情节生活化,真实化,小说叙事归结为“回忆”,不以虚构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这篇小说人物性格质朴自然,小说写车匠,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呈现人物本真的性格特点;同时,从语言的角度看:话言抒情化,使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车匠的工作状态。

戴车匠爱孩子的品性和童心。

从叙事风格角度看:舒缓,营造了一种对传嵌技艺流通的淡淡的优伤。

9.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C正确;D.有误。

D.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的“要完善教育惩戒后的疏导机制,及时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沟通,提供帮扶”可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扶,而不是所有学生,表述错误;故选D。

10.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和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鄙视失败,也不必过分强调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决不放弃、战胜自我,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都错了,为什么还要决不放弃”可知,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和失败;
根据材料一第②③段可知,通过举李雪琴的例子证实我们要正确认识“放弃”和“失败”;根据材料一第④至⑦段可知,主要论述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亮点发挥出来也是一种“成功”,由此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和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11. 举例论证,论证了“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就是成功”的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都是为了有力的论证论点。

根据“日本有个工作叫做‘收纳咨询师’”可见是举例论证,论证了结尾处“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就是成功”的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2. ①要服务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这个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②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具体化。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校规校纪建设必须服务这一根本”可知,要做到服务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这个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结合材料三第①段“要坚持过罚适当的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
的教育惩戒措施”和第②段“学校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予以具体化,以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和适用”可知,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校规校纪,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具体化。

13. 寄托;消散;出使;谱写,创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句意为: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寓:寄托。

(2)句意为: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

开:消散。

(3)句意为:我奉命出使契丹。

使:出使。

(4)句意为:回来创作了一支琴曲。

写:谱写,写作。

14.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句中重要的词语为:芳,花;发,开放;秀,繁茂;声,声音;辞,歌词。

15. (1)各位游客,这就是美丽的琅琊山,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美丽的醉翁亭。

当年的大文豪欧阳修在这里借景寄情时年龄不过四十多岁,正当盛年,但是,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上的挫折,让他十分灰心。

于是,他纵情山水,流连于美景之间,一时传为佳话。

请随我走进醉翁亭。

(2)①醉翁亭里赏山水②欧阳修与人民同乐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依据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

①“岳阳楼”是建筑物,我们可以对出“醉翁亭”;“上”是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里”等;“品美文”是个动宾短语,我们可以结合《醉翁亭记》对出“赏山水”。

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对出“醉翁亭里赏山水”的好对。

②“范仲淹”是个人名,我们可以对出“欧阳修”;“以天下为忧”是个介宾结构,我们可以对出“与百姓同乐”。

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对出“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的好对。

【参考译文】
【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
我在滁州写了篇《醉翁亭记》,沈遵是个好奇的人,听说后特意跑到滁州游览,爱上那里的山水,回来后创作了琴曲为我弹奏,我听了很高兴并应他的请求为该曲作了《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天,我奉命出使契丹,沈君在恩州、冀州之间和我见了一面。

夜深之时,酒至半酣,拿起琴来弹,有音乐却没有歌辞,于是写了歌辞赠送他。

16.
我的精神力量
非常感谢《简·爱》,给予我精神的力量。

一个瘦弱矮小的姑娘,仿佛可以望见她苍白瘦削的面庞,与灰褐色的炯炯有神闪着光的眼睛。

她衣着朴素,笑容恬淡,有时会露出几许孩子般的狡黠。

可就是这么一副瘦小的身躯,却有着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那时,我已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沉状态,觉得自己不受理解,甚至一无是处。

直到我遇见了《简·爱》,我才觉得,我所受的那点委屈,与简·爱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当她受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诬告,站在耻辱台上示众;当她流落荒野,饥寒交迫;当她从因害怕鬼神而忧惧的小女孩,长成了直面风雨、独立自尊的女子,她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但她都顽强地克服了。

就像一株从墙角处长出的小树,不攀援,不依附,努力而坚定地向上生长,伸出细瘦的枝。

当有一天,第一条枝高过了墙头,终于可以直面阳光,却有倾盆大雨相迎。

那纤瘦的枝在风雨中颤动,却也很鲜活一那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的力量。

她或许平凡卑微,内心却有充盈的精神力量。

我常为之震撼:从那样阴暗的家庭与学校中走出来的女孩,竟如此明媚坚强!而生长在如此优越环境中的我呢?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娇惯、任性、意气用事。

我所遇的微小的事,都只能算作“不顺”,我又怎能如此软弱怯懦?那么,就让我像简·爱一样,勇敢地迈过,将挫折当磨炼,将风雨当作滋润我的雨露甘霖吧!
简·爱始终心怀感恩,在看尽了生活的本质后,仍能热爱生活。

由于长期缺爱,缺少亲情,当她得知自己仍有表哥与两位表姐时,是多么惊喜啊!看着她因偶得亲人而激动得寝食难安,我的内心涌起一股酸涩。

我一直生活在充盈美好的亲情之中,却从不知珍惜,甚至对亲人恶语相向!我的生活原来一直如此美好,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理解,有人同行。

向外远眺,一片青葱,一只麻雀在檐顶蹦来蹦去。

世界如此美好!
合上书,我的内心充盈而感动,是简·爱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

第一句名言出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句话说的是只要自己内心充实、快乐,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人生,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让灵魂永居高位,才能拥有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此句阐明了精神力量的强大。

第二句是毕淑敏的名言,阐述了事业、理想在生活中的价值。

第三句阐述了要以美好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我们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思:①只要精神富足,积极乐观,就会越奋斗,越快乐;②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要用美好去丰富它,就会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力量;③高尚的精神追求,会让自己远离世俗,让自己的人生追求充实而有意义;④内心的强大,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是一种
心胸的豁达;是一种笃定、豁达的生活态度;从而让我们具备一种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刻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

围绕这些立意,进行写作即可。

第二,文体及思路。

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议论文,开篇围绕“精神追求”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通过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法等论证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可引用的名言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强调精神世界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可列举袁隆平院士为让百姓远离饥饿,投身于农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事例,亦可列举贪官和珅的事例,一味贪图钱财,最终“惨淡收场”的事例作为反例,最后得出结论,重申论点,强调精神上的富足远比身体上的富足(享受)重要的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