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第一篇:(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书生夜宿山顶寺院的情景,集中突出了寺庙高的特点。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就点出了寺庙的高,“危”并不是危险的意思,“危楼”不能理解为危险的楼,而是指很高的楼,“百尺”不能理解为高一百尺,而是虚指很高的高度。
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这时,可让学生回忆一下,你学过的李白哪首诗也很夸张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夜宿山寺》的第三、第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突出了诗人的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望庐山瀑布》中——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突出了诗人的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
由此可见李白是一个很浪漫,富有无穷的想象力的诗人。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第二篇: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件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件1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
(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宿寺危摘辰敢恐惊(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中国四上教材中的一篇古代寓言。
它讲述了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投宿古寺,与僧人和一只老猫的互动故事。
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反思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欣赏寓言故事中的深层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反思自我身份和人际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张插图,引发学生对寺庙和僧人的联想,让他们猜测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段阅读故事。
老师解释一些生僻字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 讨论与互动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一些问题的例子: - 李时珍为什么选择在古寺过夜?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什么体会和反思? - 故事中的老猫为什么要舍身救人?他的行为给李时珍带来了什么启示?- 你觉得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道理或哲理?4. 情感体验通过故事中的描述,画面和情感描写,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可以请学生写下他们对故事的感悟,或画一幅与故事相关的画。
5. 反思与扩展由故事引发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探讨在生活中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和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思考或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李时珍夜宿古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也促使他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故事的解读和讨论部分,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反思(通用5篇)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李时珍察访药材时衣食住行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述课文一二段1、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读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一心赶路飞鸟归林焦急隐隐约约轮廓破败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夜幕降临枯枝杂草舀煮沸喝啃长年累月奔波皎洁行囊砚台垒成端详嚼嚼山风呼啸2、你能用上面一些词语复述一二段内容?以上词语,是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经历,感受到什么?(苦累)二、读文寻“苦”。
文中介绍了他吃了哪些苦?默读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写批注,再同桌交流。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2.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教学反思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对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教学素材的分析与反思,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一素材来进行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素材分析素材背景介绍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的一段故事。
李时珍在他创作的这本巨著中,记录了他曾经夜宿古寺的经历。
这段故事中,李时珍通过观察寺庙中的各种草药和植物,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逐渐理解了草药的特性和药理作用,从而对中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素材价值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兴趣,了解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并从中学习到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此外,通过讲述这段故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教学策略设计学习任务在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素材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1.了解李时珍的生平和他的医学成就,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主题和含义;3.探讨中华传统医学和中草药的特点和功效,通过讨论和研究,了解中草药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4.根据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自行设计一种中草药的配方,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功效;5.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以上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阅读与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李时珍和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文献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了解其中的主题和含义;2.实践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制作中草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药的奥妙;3.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4.小组学习与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本节课时,我采用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选取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作为教学材料。
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安排在本次授课前,我充分准备了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等。
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小组讨论等。
为了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我还采用了邀请学生演讲、展示的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针对该故事中的“马老头”等角色,我教授了汉字、成语及文化背景。
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汉字,从而让学生了解、体验汉字的美妙之处。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本次授课中,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听讲,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交流中。
他们兴致勃勃地猜测“马老头”在故事中的身份,讨论古人对生命的珍视等内容。
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同学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高度评价了自己的小组成员的观点。
通过多次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有效地相互沟通、互相理解,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学反思与建议在本次授课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应该进一步把握故事教学的方法,在讲解故事内容时,应该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包括班级教育和学生纪律的管理等方面,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弥补。
同时,我也建议在教学授课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活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总结本次教学反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在文化教育类的教学中,必须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来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希望我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大程度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的教育成果。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篇1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篇1《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的: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慨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慨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读上,在提醒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学生带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良。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大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大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大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考虑,如何引导孩子深化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诗歌学习完毕,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因为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篇章需要学生去背诵,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是我一直在考虑的。
前阵子看高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到,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小组竞赛背,开火车背,快背,慢背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个给我一定的启示,让我在理论中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翻开陈旧的形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篇2《夜宿山寺》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之一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现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仔细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享乐的可贵肉体和严谨仔细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先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悠远的。
我希望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先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肉体,发生对这位历史巨人由衷的敬仰之情。
关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思索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了解也比拟难,如: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查访断垣残壁生嚼无涎生嚼涎滑呃逆,文章前面又有有关训练先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
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先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先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索: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时开展着,引导先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议住破庙。
夜幕降暂时,饥餐渴饮,笑谈享乐。
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
再依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局部。
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全体感知上。
文章内容基本没有触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串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中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到达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第二课时,为了完生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抓住李时珍的言语〝嗯,天长日久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入手,让先生了解,并以此引出中心效果: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先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先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载苦,再展开想象: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肥市金葡萄小学孔德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李时珍察访药材时衣食住行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述课文一二段1、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读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一心赶路飞鸟归林焦急隐隐约约轮廓破败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夜幕降临枯枝杂草舀煮沸喝啃长年累月奔波皎洁行囊砚台垒成端详嚼嚼山风呼啸2、你能用上面一些词语复述一二段内容?以上词语,是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经历,感受到什么?(苦累)二、读文寻“苦”。
文中介绍了他吃了哪些苦?默读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写批注,再同桌交流。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2.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三、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
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他甘心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尝药材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备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不大,难点在于两个。
首先课文是通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普通的小事揭开了他寻访生涯艰辛的一角。
几乎没有吃过苦头的学生仅凭文字的描述很难感同身受李时珍那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苦。
解决这一难题我想了两种方法进行突破,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谈李时珍在野外饱受的让人难以忍受的风霜之苦,所以在课堂上就有同学通过对比有了他们没有家人照顾,可能会得胃病等精彩的生成。
二是由于本课文字只能写出他吃的一部分苦,让孩子们借助有限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他吃的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当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完这座古寺的破败之后,我通过出示图片的形式继续追问,这仅仅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吗?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李时珍还要在野外面临着恐惧、危险、孤独等别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另外,课文处处都能看到李时珍和弟子吃的苦,但只有很少同学关注到他为什么的能吃得下如此多的苦。
仅仅靠那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的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似乎不能充分体现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境界。
所以必须要同学们走进《本草纲目》,了解它的在医学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才会真正体会李时珍的为民着想。
这一点我没有充分设计,只是多次回环的朗读此句,似乎不能让学生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
所以这一处可以修改为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在救死扶伤医治病人上的巨大贡献,从而联系到李时珍的一心为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次上课,首次正式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和问题,值得我以后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导学案确实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由原来的听学生说变为现在的看学生写。
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_7

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针对今天上课情况,学校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对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现做如下反思:一、板书时“苦”字的间架结构摆放不好,板书时速度过快、字迹不够工整美观。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多练字、写好字。
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要更加从容,课堂教学时板书要速度适中。
二、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苦”展开讨论,着力让学生自读自讲,却没有让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所以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找的句子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给人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觉。
三、在讨论完李时珍和庞宪的“苦”之后,我三言两语就将李时珍的精神品质给总结了,然后匆匆给学生拓展李时珍的其它故事,却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而分析李时珍的精神品质就要抓住关键段落第七小节来讲,我在第七小节用时过少。
四、在与学生讨论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时,学生都谈到李时珍是个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我就只板书了这两个词。
其实,在__的第12小节,有描写李时珍亲自品尝药草的细节,这里可以体现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我没有引导学生展开描述,因而没能讲出李时珍还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五、在课堂最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拓展了李时珍开棺救人的故事,本意是想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的医术高明。
但所选故事与__内容联系不大,因此给人较为突兀的感觉。
其实选择古今中外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无妨,只要该人物也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品质就行,这样就能和__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
六、在讲读__的过程中,我只关注__内容,却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学语文是为了在生活中用语文。
__大范围描写人物的苦,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
“励进杯”赛课已经结束,老师们的热心指导让我获益良多,愿反思后再上此类课时能有所长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宝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别离从三部份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
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小孩们对课文的明白得很到位。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尘埃”、“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够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示,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觉的“教师,我感觉‘处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
”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关于四年级如此课文深层的明白得,小孩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仍是顺利的。
古寺超级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意,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表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诵,一字一读一品中告知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成,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
学习这一部份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知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教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刻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知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小孩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文章尽管是三部份,可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小孩们一路受了洗礼。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宝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不管是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是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
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
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体会到的。
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
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1把握教材特点合理运用教材《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李时珍》是一篇旧课文,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该如何赋予旧教材新的教法,我引导学生逐段进行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在解决了一般问题之后,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再读书。
在学生读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激趣导入、复习旧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巩固了上一节课的生字词,又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探求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第二环节中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细读中悟情。
在这一大环节中我是用分层次、由易道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达到由教到不教的目的。
又能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的“我会填”意在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阅读的目的,并且让学生大胆想象完善的药物书会是什么样的,并进行比较填一填,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接着以半扶半放地形式设计的,这样环环相扣,让学生尽情的自学、研讨学,然后老师采取扶一扶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掌握学法。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学,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最后想让学生自己尝试尝试,放手进行自学训练,融会贯通前面的指导方法,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我虽然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误,首先是老师本人未能进入课堂授课状态中去,导致课堂中紧张乱了阵脚,引导学生阅读不到位,学生个性化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的感受。
因此,__的人性化、思想性基本要靠教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
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
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我有选择地把生字、
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
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
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
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
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