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固体物质的组成:
1)活细胞(Ma): 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 3)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4)无机物质(Mii):
有机物 75~85%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污泥浓度
3.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或 g/m3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主要特点:
a. 曝气池推流式,废水浓度从进水端到出水端逐渐下降 b. 沿曝气池长度方向曝气量相等。
• 主要问题:
a. 池首端供氧速率低于需氧速率易形成缺氧状态,不宜 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 b. 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 浪费了动力费用; c. 对冲击负荷(有机物浓度突然增高)的适应性较弱。
第五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 少量能量
代谢产物 O2
(CO2、H2O、NH3、SO42-…)
+ 能量
(1/3) 分解代谢
污水中的可 降解有机物
+ 异养微生物
(2/3) 合成代谢
~80%
内源呼吸产物
+ 能量
新细胞物质
(C5H7NO2)
内源呼吸
k ) 有助盾纤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l ) 纤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
e ) 大口钟虫
f ) 念珠钟虫
活性污泥系统启动初期,游离细菌居多,原生动物 肉足虫(如变形虫)——游泳型纤毛虫(如豆形虫、 草履虫)。 菌胶团培育成熟,细菌多“聚居”在活性污泥上, 处理水水质良好;原生动物以带柄固着型的纤毛虫 (如钟虫、等枝虫等)为主。
活性污泥增殖规律的应用
• ① 活性污泥的增殖状况,主要是由F/M值所控制; • ② 处于不同增殖期的活性污泥,其性能不同,出水 水质也不同; • ③ 通过调整F/M值,可以调控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达到不同的出水水质和不同性质的活性污泥; • ④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不同,其在增殖曲线上所 处位置也不同。
推流式曝气池
曝气池 进水 初沉池
二沉池
出水
初沉污泥 回流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推流式曝气池
呈长方形;廊道的长度可达 100m,但以5070m之间为宜; 长度应是宽度的510倍;宽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为1-2; 从池首到池尾,微生物的组成与数量、基质的组成与数量 等都在连续地变化;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也都连续地变化; 活性污泥在池内是按增长曲线的一个线段进行增长; 一般呈廊道型,可有单廊道、双廊道、三廊道和五廊道等。
功能: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
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
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 正常范围: 50150 ml/g(处理城市污水时)
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是分三阶段进行
吸附阶段 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表面上含有多糖类黏性 物质,使活性污泥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污水与活性污泥混 合后,污水中的固体有机物等污染物首先被吸附转移到活性 污泥表面。 稳定阶段 (降解阶段) 吸附转移到活性污泥表面的污染物 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CO2和H2O等简单化合物及自身细胞。 混凝阶段 曝气池中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活性污泥颗粒 和游离微生物等固形物在微生物释出的β羟基丁酸和黏性物 质等的作用下,相互凝聚形成大颗粒絮体。 吸附和稳定在曝气池中完成,而混凝则在二沉池进行
曝气池的类型
曝气池的分类:
根据曝气池内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运行与 间歇运行两种; 根据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 合式和封闭环流式三种; 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 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鼓风曝气池; 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 形、方形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 式(即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二沉池 出水
回流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CLR)
• 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 水反应池与反应池中的混合液迅速混合后,在封 闭的沟渠中进行循环流动。 • 流速一般为0.25-0.35m/s,完成一个循环所需时 间为5-15min,污水在反应器内停留10-24小时( 循环40-300次)。
1912年开始,污水曝气产生悬浮状态褐色絮状 污泥 活性污泥组成: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 动物 1916年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 活性污泥法的实质: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 人工化和强化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A.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 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 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c ) 油滴虫(原生动物鞭毛纲)
d ) 粗袋鞭虫(原生动物鞭毛纲)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
e ) 草履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f ) 纺锤全列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g ) 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h ) 瓶累枝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
i ) 漫游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j ) 漫游虫(原生动物纤毛纲)
特征:
1)多属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有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为2030分钟; 4)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 的功能。
5
B
其他微生物—原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
a ) 变形虫(原生动物肉足纲)
b ) 表壳虫(原生动物肉足纲)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1、物理性质:
——“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 (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2、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 99.299.8%
序批式反应池(SBR)
进水
反应 (曝气)
沉淀
出水
闲置
5个不同阶段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二沉池 曝气池 初沉池
初沉池
二期 曝气池
二沉池
正在运行的曝气池
5.2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 传统活性污泥法; •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 氧化沟 • SBR
4.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MLVSS = Ma + Me + Mi 单位: mg/L 或 g/m3
在条件一定时,MLVSS VSS 较稳定; 对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系统,一般为0.75~0.85
原生动物能不断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起到进一步 净化水质的作用。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中是不经常出 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活性污泥系 统(如延时曝气)中出现,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 非常稳定的标志。
11
后生动物
a ) 线虫
b)
台氏合甲轮虫
c ) 无常胶鞘轮虫
d ) 对刺同尾轮虫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6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定义: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 成的污泥体积,( ml/g)
SV (m l / l ) SVI MLSS( g / l )
SV (%) 1000 (m l / l ) SVI MLSS( g / l )
c. 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3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 主要特点: 将吸附、降解两个过程分别控制在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作用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 ③ 减速增长期: • 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底物的浓度成为微生 物增殖的控制因素; •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底物呈正比,为一级 反应; • 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也开始下降; •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在逐渐下降,直至在本期的最后阶 段下降为零,但微生物的量还在增长; • 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絮凝体开始形成,活性 污泥的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均较好; • 由于残存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有较大改善, 并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 一般来说,大多数活性污泥处理厂是将曝气池的运行 工况控制在这一范围内的。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空气
废水
初次 沉淀池
曝气池
二次 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曝气池: 在池中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与活性污泥 充分接触,并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质。 曝气系统:供给曝气池生物反应所需的氧气,并起混 合搅拌作用 二次沉淀池: 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活性污泥, 污泥回流系统 :把二次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沉淀污泥再 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 生物。 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殖,增殖的 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排放系统中排出。
MLSS SS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5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定义: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 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功能: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 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范围: 2030%
~20%
(CO2、H2O、NH3、SO42-…)
内源呼吸残留物
O2 净增细胞物质
剩余污泥
主要内容
活性污泥法基本概念 活性污泥基本性能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二次沉淀池
5.1 基本概念
• 活性污泥的发现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 ④ 内源呼吸期: • 内源呼吸的速率在本期之初首次超过了合成速率,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活性污泥的量在减少,最终所 有的活细胞将消亡,而仅残留下内源呼吸的残留物, 而这些物质多是难于降解的细胞壁等;污泥的无机 化程度较高,沉降性能良好,但凝聚性较差;有机 物基本消耗殆尽,处理水质良好;一般不用这一阶 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采用,如延时曝气法。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 ① 适应期: • 是活性污泥微生物对于新的环境条件、污水中有机 物污染物的种类等的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经过适 应期后,微生物从数量上可能没有增殖,但发生了 一些质的变化: • a.菌体体积有所增大; • b.酶系统也已做了相应调整; • c.产生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等等。 BOD5、COD等各项污染指标可能并无较大变化。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曝气池 进水 初沉池 二沉池 出水
初沉污泥 回流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废水一进入曝气池,即与池内原有混合液充分混合; 混合液组成、微生物组成与数量等完全均匀一致;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等在池内各部位都是 不变的;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CLR)
曝气池
进水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 ② 对数增长期: • F/M值高(2.2),所以有机底物非常丰富,营养物质 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的增长速率与 基质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它仅由微生物本身所 特有的最小世代时间所控制,即只受微生物自身的 生理机能的限制;微生物以最高速率对有机物进行 摄取,也以最高速率增殖,而合成新细胞;此时的 活性污泥具有很高的能量水平,其中的微生物活动 能力很强,导致污泥质地松散,不能形成较好的絮 凝体,污泥的沉淀性能不佳;活性污泥的代谢速率 极高,需氧量大;一般不采用此阶段作为运行工况, 但也有采用的,如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主要特点: a. 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 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b. 池液中各部分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同,有机物浓 度基本相同,需氧速率比较均匀;可以方便地通 过对 F/M 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 控制在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