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音乐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音乐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4
一、单选题(共40题)
1.下列作品中与《义勇军进行曲》具有相同时代背景和时代风格的是()。
A:《毕业歌》
B:《走进新时代》
C:《祝酒歌》
D:《歌唱祖国》
【答案】:A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聂耳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5年,其歌曲创作以20世纪30年代工农群众为题材的劳动歌曲为主,其中战斗性群众歌曲为《毕业歌》《前进歌》。
2.秦腔的领奏乐器是()。
A:京胡
B:高胡
C:板胡
D:坠胡
【答案】:C
【解析】: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
3.中花六板又被称为()。
A:阳春古曲
B:老六板
C:熏风曲
D:雨打芭蕉
【答案】:C
【解析】:
4.大卫的《马拉之死》是欧洲19世纪()的代表作。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现收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马拉之死》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
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
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寓言人物以及弱化所有的谋杀痕迹,创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作品。
5.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属于()。
A:古典乐派
B:浪漫乐派
C:民族乐派
D:印象派
【答案】:D
【解析】:
6.以下关于“艺术欣赏”说法错误的是()。
A: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并不是被动地反映或消极地静观B: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共存的关系
C:欣赏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我协调活动
D: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同时又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改造加上过程
【答案】:B
【解析】:在艺术欣赏中,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并不是被动地反映或消极地静观。
从心理上看,欣赏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我协调活动。
它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同时又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改造加上过程。
可以看出,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7.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
A:情感
B:意识
C:想象
D:感知
【答案】:A
【解析】: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心理学家把人所特有的复杂的社会性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划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欢乐颂》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
A:肖邦
B:贝多芬
C:莫扎特
D:约翰.施特劳斯
【答案】:B
【解析】:
9.“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这种类型划分最初见于()
A:《沧浪诗话》
B:《诗品》
C:《人间词话》
D:《艺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意境的相关内容。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
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10.音量是音的重要属性,音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发音体振动时的()。
A:振幅
B:频率
C:延续时间
D:泛音
【答案】:A
【解析】:
11.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中,最下面一层的是()。
A:忘我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答案】:B
【解析】:弗洛伊德用三重人格理论,来取代他的无意识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这样三个部分。
最下面一层是“本我”,它是人的各种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在无意识领域的总和,其核心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其中,生的本能又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第二层叫“自我”,它同“本我”
相对立,因为本能冲动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是不能够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自我”犹如一个看门人,专门控制和压抑各种不合现实标准的本能冲动;最高一层是“超我”,它是道德的、宗教的、审美的理想形态。
一方面“超我”对“自我”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超我”又与“自我”一道,从道德理想的高度来管制“本我”的非理性冲动。
12.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
A:模仿能力
B:原始文化
C:劳动生产
D: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艺术起源的大致有六种主要学说,前五种分别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但艺术起源的第六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14.被称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和“晋唐遗音”的是()。
A:福建南曲
B:广东音乐
C:江南丝竹
D:潮州音乐
【答案】:A
【解析】:
15.“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段话的作者是()。
A:茅盾
B:朱光潜
C:鲁迅
D:郭沫若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它阐明了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鉴赏主体总是根据其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因此,对于同一对象,鉴赏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6.贝多芬创作的唯一的歌剧作品为()。
A:《科里奥朗》
B:《埃格蒙特》
C:《费德里奥》
D:《莱奥诺拉》
E:《格诺菲瓦》
F:《雅典的废墟》
【答案】:C
【解析】:
17.“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段话是谁的观点()。
A:黑格尔
B:刘勰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答案】:D
【解析】: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也就是说,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
1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答案】:D
【解析】:
19.李斯特钢琴曲《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用了匈牙利民间舞曲()的曲调。
A:波罗涅兹
B:马祖卡
C:加兰达
D:恰尔达什
【答案】:D
【解析】:
20.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普洛丁
【答案】:C
【解析】:
21.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一个()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八分音符
D:十六分音符
【答案】:B
【解析】:
22.以下关于蒙古族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歌曲按体裁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B:蒙古族“长调”,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主要特征是旋律舒展、节奏自由
C:《银杯》是蒙古族短调歌曲,《天堂》是具有蒙古族长调风格的流行歌曲
D:《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短调歌曲
【答案】:D
【解析】:《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短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歌曲。
长调流传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
23.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所主张的艺术起源学说是()
A:模仿说
B:游戏说
C:表现说
D:劳动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艺术起源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有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等。
24.双簧管属于()。
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打击乐器
D:弓弦乐器
【答案】:B
【解析】:
25.接受美学认为阅读活动的中心地位是()。
A:读者
B:听众
C:出版者
D:作家
【答案】:A
【解析】: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①作品本身;②读者的赋予。
因为在艺术鉴赏活动中,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是读者、观众和听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外,在艺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创造活动。
26.扬琴是:()
A:击弦乐器
B:打击乐器
C:拉弦乐器
D:吹奏乐器
【答案】:A
【解析】:
27.()不仅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A:艺术形象
B:艺术画面
C:艺术情境
D:艺术审美
【答案】:A
【解析】:艺术形象不仅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艺术形象可以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它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
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语言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而艺术意蕴也蕴藏在艺术形象之中。
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
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
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
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9.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原始的动力,人的一切
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性欲而展开的,人类的活动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具有性的意义。
因此,()成为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概念。
A:人格论
B:变性论
C:理性论
D:泛性论
【答案】:D
【解析】:泛性论(pansexualism)是把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视为由性
本能所驱使的心理学学说。
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提出“泛性论”后
成为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无不带有性的色彩,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与性有关,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可归结为性本能的冲动。
弗洛伊德根据神经症患者的性倒错现象及幼儿表现出的性欲色彩,将性的概念扩大为心理性欲,将性感扩展到生殖器官以外的唇、舌、皮肤等身体器官和不畏的快乐,认为性感包括一切情感、爱和柔情,不仅成人,儿童也有性欲;人格的发展过程即性心理的发展过程。
性欲的这种决定作用并不局限于个人,甚至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禁忌、法律都针对性欲问题而产生,社会宗教、道德的起源都是性,艺术不过是性欲升华的结果。
30.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这决定了艺术鉴赏的()。
A:多样性
B:一致性
C:复杂性
D:保守性
【答案】:A
【解析】:艺术鉴赏的这种多样性,原因在于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
审美再创造活动。
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艺术门类的选择(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绘画),艺术体裁的选择(有的选择诗歌,有的选择小说),艺术题材的选择(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军人喜
欢军事题材),以及艺术层次和风格的选择(文化层次高的需要“阳
春白雪”,文化层次低的需要通俗文艺),等等。
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鉴赏要求也会是多样的、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生活阅历的变化,也会逐渐改变他自己艺术鉴赏的趣味和要求。
郁达夫把艺术鉴赏的这种多样性,看作是文艺鉴赏中实际存在的偏爱价值。
郁达夫说:“文艺鉴赏上的偏爱价值,完全是一种文艺鉴赏者的主观
的价值……但在爱好文艺的鉴赏者中,却是很普通的一种心理。
”31.“八音”是对音乐的一个概括,很多诗词文章中都使用“八音”
来表示音乐,比如“八音盒”就是指会发出乐音的盒子。
“八音”来
源于中国的民族器乐中的“八音分类法”,把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
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比如“江南丝竹”
或者“丝竹乐”就是指以“丝”和“竹”为制作材料的乐器合奏的一种音乐形式(笛子、箫属于竹类)。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琵琶、三弦、古筝、二胡属于丝类
B:琵琶、三弦、笛子、埙属于竹类
C:编钟、三弦、古筝、二胡属于金类
D:笛子、三弦、古琴、埙属于土类
【答案】:A
【解析】:琵琶、三弦、古筝、二胡属于丝类,笛子属于竹类,编钟属于金类,埙属于土类,
32.在艺术思维中,()是主体。
A:审美思维
B:灵感思维
C:抽象思维
D:形象思维
【答案】:D
【解析】: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构成了十分复杂的辩证关系,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是主体,但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也在积极发挥作用。
33.《黄河船夫曲》创作的素材是()
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
【答案】:C
【解析】:
34.艺术生产的方式不同,其中一次性艺术生产包括()。
A:文学、曲艺、音乐
B:舞蹈、雕塑、音乐
C:绘画、雕塑、文学
D:音乐、舞蹈、曲艺
【答案】:C
【解析】:由于艺术生产的方式不同,有一次性的艺术生产如绘画、雕塑、文学等,也有多次性的艺术生产如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
所谓一次性的艺术生产,是指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一次完成创作,拿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
所谓多次性的艺术生产,是指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多次完成的艺术形式。
一般来讲,作为多次性艺术生产的表演艺术,除需要进行一度创作(或称作初度创作)的艺术家如作曲、作词、编舞、编剧之外,还需要进行二度创作(或称作再度创作)的艺术家,如歌唱演员、器乐演员、指挥家、舞蹈演员,等等。
这些进行二度创作或再度创作的,同样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同样属于艺术家的范围。
对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来讲,虽然一度创作是基础,但二度创作也非常重要。
对于同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表演艺术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演出效果。
35.《非洲赞歌》是一首由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歌曲。
卡拉巴罗比被称为非洲西部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非洲赞歌》的演唱以()作为伴奏,歌词大意为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
A:非洲鼓
B:马林巴琴
C:姆拉比
D:塔布拉鼓
【答案】:B
【解析】:《非洲赞歌》是一首由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歌曲。
卡拉巴罗比被称为非洲西部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演唱伴以非洲古老的马林巴琴,歌词大意为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
A选项的非洲鼓作为非洲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C选项被人们称为拇指琴,是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D选项不是非洲代表乐器,属于印度代表乐器。
36.艺术民族性来自于()。
A:民族的社会生活的斗争性
B:民族的社会生活的普遍性
C: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共同性
D: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答案】:D
【解析】: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
生活的特殊性。
别林斯基说:“既然艺术,就其内容而言,是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表现,那么这种生活对艺术自必有巨大的影响,它之于艺术有如燃油之于灯中的火,或者,更进一步,有如土壤之于它所培养的植物。
”
37.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二线的音是小字三组的C音,低音谱表下加二线的音是()
A:大字一组的C
B:大字组的C
C:小字组的C
D:小字一组的C
【答案】:B
【解析】:
38._____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_____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A:想象;情感
B:联想;感情
C:感知;想象
D:审美;情感
【答案】:A
【解析】: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尽管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
发挥作用的,只有在艺术家炽烈情感的浇灌下,才能形成审美意象,完成艺术构思。
39.《夕阳萧鼓》是琵琶()曲。
A:文曲
B:武曲
C:文武曲
【答案】:A
【解析】:
40.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A:妙品
B:神品
C:逸品
D:能品
【答案】:C
【解析】:古人将中国绘画作品分为四个等级:①神品。
神品指极精妙的书画等,形容极其精妙的文艺作品。
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还可作为范本临摹学习。
②逸品。
逸品又称“逸格”,是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指的是技艺或艺术品达到超众脱俗的品第。
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
即“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逸品是无法使人楷模的。
③妙品。
旧时品评书画、文物用语,谓精妙之作,也指的是好的人品。
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临
摹学习。
④能品。
能品同精品,是精品之意。
多指书画、诗词等艺术作品。
指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此品可供临摹学习。
二、多选题(共20题)
41.舞剧《鱼美人》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主要作曲者是:()
A:杜呜心
B:贺绿汀
C:吴祖强
D:陈刚
【答案】:AC
【解析】:
42.下列作曲家中,作有9部交响曲的有()。
A:柴可夫斯基
B:贝多芬
C:舒伯特
D:门德尔松
E:马勒
F:布鲁克纳
G:舒曼
【答案】:BCEF
【解析】:
43.注意的产生有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属于主观原因
的是()。
A:新颖
B:心境
C:兴趣
D:经验
E:态度
【答案】:BCDE
【解析】:注意是心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之上。
注意能够使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时撇开其他事物,集中而清晰地反映某个特定的事物。
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
心理学认为,注意的产生有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客观原因是刺激物的特点,如突出鲜明、变化多端、新颖别致等;②主观原因则是主体的心境、兴趣、经验、态度等。
44.构成艺术活动的四个要素或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
A:艺术审美
B:客体世界
C:艺术创作
D:艺术作品
E:艺术传播与接受
【答案】:BCDE
【解析】: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包括四个要素:①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对象。
②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即指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制作活动。
艺术制作体现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以精神性创造为辅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发展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③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即指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④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地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45.以下关于“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不是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都与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有关系
B: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是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
C: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对艺术家们所起的作用显得更加迅速、直接、全面而又强大
D: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
E:艺术家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答案】:BCDE
【解析】:A项,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
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BD两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是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
因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包括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诸特征)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中特别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民族生活习惯、思想信仰和表现形式的积淀,才最终形成稳定的民族精神力量和习惯力量,凝集成不可用强力摧毁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民族魂。
C项,从全世界人类思想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言,这种冲击力是非常强劲而有力的,可以直接渗透和灌注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中去,促使民族艺术在增添新的血液的同时产生新的表现形式与新的艺术种类。
如今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的时代,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对艺术家们所起的作用显得更加迅速、直接、全面而又强大。
E项,优秀的艺术家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奋斗的伟大抱负。
艺术家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46.以下关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表述,正确的是()。
A:抽象思维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B: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
C:在绘画造型艺术中,可以完全脱离抽象思维
D:形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于抽象思维的规律
E: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基本的和主要的思维方式
【答案】:AB
【解析】:A项,抽象思维就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
B项,如同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常有形象思维伴随一样,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
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
C项,在绘画这样的造型艺术中,也不能完全脱离抽象思维。
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语言来描述形象,更需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王安石把“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把“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一字之动,反映出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对每个字含义的反复推敲。
D项,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