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手机短信语言特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手机短信语言特点研究
姚黄张琴孙雪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中图分类号:H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4-0112-02
摘要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方式。
从形态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短信以其简短、快捷、价廉和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大学生的青睐,其本身的蓬勃发展也正促使短信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短信虽然是平民文学,却代表了当代大学生文化的某些内涵与价值认同。
因此,本项目对大学生的短信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加强人们对短信的了解和更加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手机短信大学生语言特点人际传播Research on the Traits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Lan鄄guage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Yao Huang, Zhang Qin,Sun Xue
Abstract Short Message Service(SMS)is a brand-new mode of transmission mainly 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or-phologically,it is a kind of society cultural phenomenon as well as language phenomenon.SMS is widely favor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its short,speediness,bargain price and safety,let alone its other advantages.Meanwhile,the booming of SMS is making itself a new form of literature.Though being a civilian lit-erature,SMS stands for some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Therefore,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traits of SMS langua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ims to strength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ext messages so as to enable people to make use of it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 SMS;university students;language;trai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1前言
在诸多传播方式中,手机短信从1992年兴起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为主的传播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受到大众的欢迎且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点。
有调查报告显示,15-19岁、20-25岁两个年龄段群体是使用短信的主要群体,其使用比例分别达83.3%、89.0%。
作为
使用短信的主流群体,可以说,短信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拘泥于传统语言规范的新一代“拇指族”试图打破语法限制,重组传统话语形态来推陈出新,创造出一种独特、新鲜、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
本文以短信语言的发展为线索,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探讨当代大学生短信语言的特色及其意义。
2调查问卷分析
在对大学生这一使用主体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大学生短信语言存在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简短化。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量限制在160个英文字符或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因此手机短信的信息内容要短而精辟。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成为手机短信语言上最显著的特征。
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表示为了节约时间短信长度不会超过40字。
此外,表示会以篇幅较长信息沟通的大学生仅占受调查人数的7%,如班委群发通知。
其次,符号化。
短信的某些特征以及他的语言文化格调都带有极强的时代特色。
在当代“拇指族”的手机短信中,不仅有传达短信内容的精炼文字,还有大量的表情符号,颇具趣味性和艺术性,将大学生的创造性彰显无遗。
例如“T^T”表示哭,“^O^”表示开心地笑,“~_~”表示可爱,“-_-!”表示汗,“囧rz→”表示囧。
:-)”或“○e”表示抛媚眼或者舒心的笑,“^:_D”表示开口大笑。
这些符号形象直观,符文相融,趣味盎然。
再次,多样化。
不同于传统的人际传播,短信传播对传播符号的数量有所限制。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短信交流少不了单词缩写、方言及数字与字母的结合。
如:“Thanx”(Thanks),“Love U”(Love You),“哈雨”(下雨),“V587”(威武霸气)。
这些多样的表达方式早已约定俗成,在顺利完成信息的传达与交流的同时,手机语言的经济性尽显其中。
3大学生短信语言的影响
手机短信是一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其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间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尤为突出,并具有两面性。
作者简介:姚黄,女,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习专业为商务英语;张琴,女,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习专业为商务英语;孙雪,女,江
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习专业为商务英语。
文史研究
112
. All Rights Reserved.
Total.262
December 2013(A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262期2013年12月(上)当地中小学生的父母多为在外打工或在家务农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
在孩子启蒙的阶段,父母并没有正确地对他们的普通话进行正确引导。
在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庭中,缺少家长的约束,使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都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家庭教育直接造成了当地中小学生普通话使用度低的现状。
5.3当地重视教育程度在调查中,人们普遍认为讲普通话会让人笑话,用方言则更为便捷。
在当地的教育机构中,教师们多使用方言。
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推广普通话的制度,或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
当地政府部门也从未做过推广普通话的宣传。
由此可见,当地政府、教育机构对普通话教育的重视程度低,是导致当地普通话水平低的直接原因。
5.4信息化社会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网络影像资料阅读逐渐取代文字阅读,学生阅读文字的时间大大少于阅读图片的时间,导致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下降,由阅读带来的文字习得的语言运用的规范性也大大降低,导致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对普通话运用的惰性。
6措施及对策6.1加强政府职能,依法推广普通话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与推广普通话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部门要做到加强分管。
《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推广普通话做出了相应要求,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逐步建立有效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为公务用语。
因此,党政机关还应起龙头作用,以身作则,在行政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更好地为民服务,同时树立公务员的整体形象。
6.2坚持以学校、教育机构为主的宣传阵地坚持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
各学校和教育机构应端正思想,正确认识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所在。
严格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讲普通话的语言氛围。
教师应在教学中坚持推行规范字,注重字词、字音教学,并督促同学落实书写练习。
6.3坚持教师为主力军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摇篮,教师作为推普的先行力量更应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推广普通话的各项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及教育机构制定相应普通
话测试考核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考试细则,严格考核,并把
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
促使广大教师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用普通话教学,以此带动学生普通话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6.4以公共服务业为窗口
语言是公共服务行业最基本的服务工具。
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外来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已是不可逆转的趋
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公共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让普通
话成为与本地方言并行的通用语,是加快普通话普及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文明社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7结语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既定国策。
近年来,普通话推
广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地
区仍是其工作的薄弱环节。
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标准化规范化,普通话普及的基本程度更多地代表了当地的城市文化,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整体形象还体现出一个人的公民素养。
大力加强推广普通话工作是每个人对时代号召的响应,需要国家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黎.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与推广普通话的互补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张璟玮,徐大明.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3]孙海娜.我国国家通用语———普通话推广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编辑王恒平
3.1优点随着手机短信的出现,大学生的交流、沟通、通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的表达有了新的平台,语言生活有了新的活力。
大学生手机短信语言有以下优点:短小的篇幅里寓意丰富;生动幽默,风格万变,其形式涵盖诗歌、广告、网络新潮语言等等;用语时尚,内容轻快……这些都为手机短信语言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让其更有特色,更为人们喜闻乐见。
同时它还为大学生的短信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大学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其短信的传播还为民间语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
传统文化从原来口耳相传的语言形式转为通过手机短信这个媒介发扬光大。
另外,手机短信也加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流。
人们在社会交际的过程
中,表达情感比较含蓄。
而在手机短信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中,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3.2缺点短信语言给大学生带来许多便利和好处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短信语言的形式很不规范,存在着大量错别字,标点的使用中也出现了不用、误用等现象,这些都给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诸如色情短信、
暴力信息等的手机短信也给大学生传播不良信息提供了一个温床,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另外,过重依赖于短信交流会不利于大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今后适应社会。
总之,手机短信语言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同时,手机短信也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手机短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合理使用手机短信语言。
参考文献
[1]曾红梅.手机短信语言特点[J].黑龙江史志,2009.
[2]陈嫒嫒.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J].2004(8).
编辑王恒平(上接第111页)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