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师专成立情况及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兰州师专成立情况及历史沿革
(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一、兰州师专成立情况及历史沿革
我校的前身之一,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是在兰州工农速成中学的基础上,于1958年8月成立的。

兰州工农速成中学创办于1950年5月,招生对象主要是长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工农青年干部,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校址在兰州市安宁区李家庄(即今天的兰州城市学院西校区所在地)。

5月21日,学校召开开学典礼,这是甘肃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向工农大众的招生,首次招收学员131人。

1955年7月,根据西北教育局的指示,西北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并入兰州工农速成中学。

兰州速成工农中学办学至1956年,根据全国第二次高等师范教育会议精神,即为了满足今后师范学校学生的来源,并保证一定的质量,各省市应有计划地将条件较好的几所高中、中师或工农速成中学改办为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5月1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呈报《关于请示兰州工农速成中学改为五年制师专预备班的报告》。

([56]教中字第七八〇号文件)。

5月26日,经省长集体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同意改制。

五年制师专预备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前三年学习高中课程,给以中师学生待遇,三年期满后升入师专继续学习两年后毕业。

从而大大缓解师范类毕业生紧缺和生源来源不足的实
际情况。

实际上,兰州速成中学已从1955年开拓招收普通高中生,因此学校决定,1956年在校的学生仍然按原来的政策直至毕业,而1955年招收的130名普通高中生班学员,征求学生意见,或改为五年制师专预备班学员,或调入兰州市其他中学学习。

1956年招生的400名学生(包括原来已下达的高中生招生指标),则全部转入五年制师专预备班学习。

这就是兰州师专创办的雏形。

1959年5月6日,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上报《报请兰州师专临时党委会委员组成人选》的报告,5月8日,省委宣传部同意省教育厅提出的兰州师专临时党委委员会组成人选的报告,并报请省委常委会审批。

6月8日,经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五八次常委会讨论通过,同意成立兰州师专临时党委会,由杜瑞兰、张静涵、高著贤、赵奋生、李成斌五同志组成。

杜瑞兰兼任党委书记,张静涵任党委副书记,高著贤、赵奋生、李成斌三同志为党委委员。

8月8日,经省委宣传部审批,同意兰州师专校务委员会由张静涵、高著贤、赵奋生、李成斌、杨炯云、何省吾、杨诚、沈序维、黄登山、廖斯极、乔克勤、蒋淑英、侯静山、霍旭东、马伟十五位同志组成。

1958年6月,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兰州工农速成中学即五年制师专预备班的基础上,成立兰州师范专
科学校。

兰州师专成立之初,与兰州工农中学(兰州工农速成中学同时改名兰州工农中学)实行“两校一体”。

1959年3月,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研究提出了兰州工农中学教职工人员编制表、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表和组织机构表,并上报甘肃省编制委员会([59]工函第字114号)。

1959年5月6日,根据甘肃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整理1958年以来各专署、县办高校的意见,原兰州市师范学院(由兰州市创办)将改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为了避免校名的重复,省教育厅决定将省办“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甘肃师范专科学校”。

发展至1962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的困难等原因,国家难以负担各类学校的日常经费开支;另一方面,1959年以来,全省大办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数量急剧增长,仅1958年就新建高校16所,由原来的5所高校发展到21所,当年招生5479人,比1957年增长倍,在校生增长46%,至1960年,全省高校达43所,大部分学校既无必要的校舍和设备,又无起码的师资队伍,加之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教学原则及反右扩大化,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1961年后,中共甘肃省委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甘肃的实际出发,提出缩短教育战线,调整学校布局,稳定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方针,将全省高等学校由1960年的43所调整为1961年的13所,1962年又调整为6所。

甘肃师专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于1962年3月改建为甘肃教育学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