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一、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电饭锅使用说明
【特点和用途】本产品为保温式自动电饭锅,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可以进行蒸、煮、炖等多种操作。
【使用方法】
①煮饭的米与水的比例,以1:1.5为宜。
②接上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要按下“开始”键,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注意事项】
①不宜用内锅淘米,以免变形而影响使用。
②饭熟时,红色指示灯自动熄灭,黄色指示灯亮。
此时不要急着揭开锅盖,再焖10分钟左右,饭才好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点亮一________ 麻烦一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只要一接上电源,电饭锅就可以正常工作。
②用内锅淘米,使用更方便。
①饭熟时,黄灯亮了,还要焖10分钟左右,饭才好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当微风拂过,声音是________的,当狂风吹起,声音是________的。
(3)为什么说“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你是怎么理解的?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
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莹莹……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
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美不胜收:________。
②天际:________。
(2)本文是按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其中,第2至5自然段又是按________转移,即由花园到田间,到果园,到山坡的顺序叙述的。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修辞手法。
(填序号)
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
Ⅰ稻谷笑弯了腰。
________
Ⅱ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________、________。
它浑身长满了________。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你喜欢哪种小动物?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点。
5.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
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作者眼中,水泥道像,梧桐树的落叶像,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2)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写出相关句子。
6.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特点。
(3)第4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4)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________的美丽景色。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港珠澳大桥材料的阅读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英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上面的材料中,可提取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大桥总长约55公里。
B. 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
C. 大桥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
D. 大桥建成通车。
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哪些地方的大桥?()
A. 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
B. 西接广东省珠海市
C. 西接澳门特别行政区(3)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工程。
它获得了什么赞誉?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
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
狼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
狼①()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②()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③()到:“行行好吧!山羊大哥。
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④()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给文中括号选择正确的字或词。
①A.纲 B.刚________ ②A.难道 B.难到________
③A.请求 B.哀求________ ④A.毫 B.豪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句,下列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变的是()
A. 反问;你一点不同情我。
B. 反问;你肯定同情我的。
C. 反问;你一点同情我。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
A. 剧痛—刺痛
B. 哀求—苦求
C. 发火—点火
(4)短文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
()
A. 对狼的凶恶本性是认识的,坚决不同情这只受伤的狼。
B. 对狼的狠心和不善良。
C. 对帮不帮助狼心中仍存着犹豫。
(5)这则寓言说明坏人的凶恶本性是的,我们绝不能。
()
A. 有可能改变的;一直当他们是坏人
B. 不会改变的;伤害他们
C. 不会改变;同情坏人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
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
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
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B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
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
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
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
A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________ 内疚--________ 灵巧--________ 希望--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是()句。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B,从中“我”明白了()
A. 黄燕特别的乖巧和讨人喜爱。
B. 黄燕都知道爱整洁,我们更应该注意卫生清洁。
C. 黄燕很爱整洁,所以特别惹人喜爱。
(4)小作者在写对黄燕的喜爱过程中,从______到注意它,______它;通过观察,觉得小黄燕______,它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______。
()
A. 经常看它、观察、很可爱、我们要多观察和了解黄燕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明白许多的道理。
B. 懒得管它、观察、很可爱、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就会得到更多知识和明白许多道理。
C. 懒得管它、观察、很可爱、我们要多观察和了解动物。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
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几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首先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
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的目标;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
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
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
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继续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
”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对于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
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
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
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1)用波浪线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中的“答案”的含义是________。
(3)丁肇中回答“不知道”的原因是()
A. 他不会回答
B. 他不能回答
C.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ǎng)山的客人。
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滴沥……”那是向黄莺(yīng)问好。
“布谷!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呜咿(yī)——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
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ō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
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大小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例:跳来跳去________来________去________来________去________来________去
(2)树叶为什么会唱歌?
(3)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
(4)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鼹鼠的月亮河(节选)
图书中心的前面是中心广场。
广场一直是最拥挤的地方。
书城的居民大部分都喜欢读书,除了少数不爱读书的,比如猫。
凡是爱读书的就一定会到这里看书。
可是,今天大家都没有在看书,而是围成了一个圈,伸着长脖子在看。
米加想了想,也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
呵,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穿彩色条纹衣服的人,大家正对着他扔鲜花。
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些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
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他手里举着一根银色的棒,这是魔术棒。
他挥动魔术棒的时候,空中就划出了一道道银色的光圈。
“各位请看,这是一个马铃薯。
一个真正的马铃薯。
昨天刚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马铃薯。
一个还带着泥的马铃薯。
”他说一句就换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看清楚。
大家的眼睛马上就都盯着马铃薯了。
“现在,我,咕哩咕,要把它变成一只手表,一只嘀嗒嘀嗒响的手表。
”原来他的名字叫咕哩咕。
他刚刚说完,人群中就发出“噢——噢_——”的声音。
大家都很激动。
“真的?你不会是要把马铃薯变成土豆吧?”人群中有人大叫着。
“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很厉害。
“吧哩卟噜,稀里哗啦……”
所有的人都不再发出声音,好像停止了呼吸。
突然,他停了下来。
啊,大家面前的马铃薯真的不见了!他变出来的是一块石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魔术师外貌的语句。
(2)短文中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了()
A. 手表
B. 土豆
C. 石头
(3)听了咕哩咕说要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的话后,“大家都很激动’’的原因是()
A. 大家怀疑咕哩咕能否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B. 大家期待着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C. 大家根本不信咕哩咕能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4)如果咕哩咕再次变魔术的话,有没有可能将马铃薯变成手表呢?说出你的预测和理由。
13.读短文,做习题。
小蓝裙的故事
[美国]彼兰特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
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1)第五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A. 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与乱糟糟的家不协调
B. 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C. 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不协调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A. 奖励肯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B. 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妈习作天地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房子变大房子
一位小老太太,独自住着一间房子,房子里有桌子和椅子,架子上放个瓷罐子。
她对聪明老先生发牢骚:“我家地方真是小。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母鸡抱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母鸡抱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母鸡走上小地毯,下了个圆圆的大鸡蛋。
它还扑棱扑棱到处飞,瓷罐子掉下来,摔成了一堆破烂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该怎么办才好?一个待着已经小,两个待着可就更加小!我的鼻子直痒痒,想打个喷嚏也没地方。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山羊牵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山羊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山羊咩咩叫,窗帘咬破了,鸡蛋也踩碎。
它还就地一坐,流着口水啃桌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妈!哎哟哟!两个待着已经更加小,三个待着可就更加更加小。
母鸡啄山羊,因为山羊身上有跳蚤。
我的房子挤得不得了。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奶牛牵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奶牛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奶牛一进屋,它还跳上了桌子,大跳踢踏舞。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天!哎哟哟!三个待着已经更加更加小,四个待着那就一团糟。
我已经烦得不得了,想把头发都扯掉。
我的房子实在小得不能够再小。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你把它们都放出来。
”聪明老先生对她讲。
“那不就和原来一个样儿?”小老太太打开窗子,放出了母鸡。
“好点儿了——我到底能重新打喷嚏。
”她嘘嘘嘘,放走了山羊。
“我的房子好像开始变宽敞了。
”哼唷,哼唷,她又把奶牛推出了门。
“看啊,我的房子现在大得很。
”
“谢谢你,聪明老先生!你可帮了我大忙!四个待着小得不能再小,一个待着真是宽敞。
现在不用再发牢骚,我的房子大得不得了。
”
现在,小老太太欢天又喜地。
房子一点儿也不小,一点儿也不挤了。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动物们进屋后的表现的句子。
(2)“这个主意真稀奇”中“稀奇”的反义同是________
A.奇怪 B.平常 C.稀罕 D.古怪
短文中“这个主意真稀奇”反复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第三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
A.把小老太太的奶牛牵进屋
B.把小老太太的山羊牵进屋
C.把小老太太的母鸡抱进屋
(3)下列各句中,与“我家实在挤得慌”中的“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心里憋得慌
B. 心里慌得不行
C. 走得太慌
(4)小老太太最后欢天喜地的原因是()
A. 房子变大了。
B. 动物们都出去了。
C. 内心豁然开朗,感觉上发生了变化。
(5)小老太太会怎样收拾自己的屋子呢?想一想,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
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
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
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
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_____(果然、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
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
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
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两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______(果然、竟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君子三
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
一个有思想哲学信仰的人,;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选自《论语别裁》)(1)选出文中横线上运用恰当的词语。
(2)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
①周游列国()
A.圈子,环绕。
B.普遍,全面。
C.星期。
②言不压众()
A.从上面加力。
B.用威力制服,镇服。
C.逼近。
(3)文中的横线上填哪句话最合适?(在文中填序号)
A.不会轻易成功
B.其成就绝对不凡
(4)老头儿要求太子怎么做?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5)“君子三畏”的道理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洁工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1)积累词语。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________雪花一________孤灯一________暖意一________银箭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里。
微风________柳梢清风________明月
狂风________巨浪台风________山岭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横线。
(4)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呢?请写在下面。
(5)文段思维导图,请你填一填。
17.课外阅读。
花钟
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