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卡的隐患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卡的隐患与对策
申慧丽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开封475002
[摘要]目的查找输液卡书写应用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措施。

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7个临床科室的输液卡,每5张共135张。

结果输液卡填写不完整104例次,输液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75例次,输液卡填写错误25例次,名字填写不清晰62例次,没有巡视记录86例次,换药时间不清楚58例,家属无签名10例次。

结论应重视对输液卡的管理使用,加强对护
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认真开展全程观察及护士素质的培养,保证输液过程安全性。

[关键词]输液卡;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11(c)-0166-02
输液卡是护士静脉给药治疗的直接信息载体,其准确程度对于治疗及核对有重要意义,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


液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静脉输液的安全,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差错,提高输液质量,进而改善了医患关系。

然而输液卡的使用不规范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作用,反而会给我们护理人员但来较多的隐患以及医疗纠纷。

为了了解我们医院的输液卡的使用现状,笔者在2013年4月对我院27个临床科室的输液卡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方法
27个临床科室每个科室在使用过的输液卡中随机抽取5张,共有135张。

内容:①有无漏写;②滴速与填写是否相符;③输液卡填写字迹是否清晰、签名是否规范;④输液卡填写是否有错误;
⑤是否有巡视记录;⑥换药时间是否清晰;⑦有无漏患者家属签字。

2结果
输液卡填写不完整104例次;输液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75例次,输液卡填写错误25例次;名字填写不清晰62例次;没有巡视记录86例次;换药时间不清楚58例;家属无签名10例次,总体合格率仅5%。

3讨论
3.1原因分析
①护理人员不重视输液卡的填写,随意性较强如名字只填姓不写名字,还有换药时间填写不清,药名剂量填写不清,这样使下班护士很难进行查对。

②护理人员慎独性差,输液卡填写不完整大部分是晚间输液时输液卡不进行填写。

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临床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精细,人员严重缺乏,护理人员常忙于完成治疗、护理,忽略了相关的文字填写。

④健康教育的意识淡薄:首先护理人员对于输液安全重视不够,部分护士对于输液滴速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随意调节滴速导致严重后果。

⑤专业知识差:在输液卡填写错误的例次中有9例是专业知识不足引起如甘露醇35滴/min。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71滴/min,完全不符合用药要求,进而会出现护患纠纷。

⑥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输液卡可成为公开证据和资料,本研究发现输液卡填写不完整104例,夜间输液漏填排在首位,其次为液体更换时间漏填,还有bid液体相距时间不足2h就有8例次,这些都表现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执行医嘱也存在安全漏洞,进而在输液卡中全部表现出来,给患者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也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⑦监管不到位:护理部、护士长对输液卡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没有针对输液卡进行培训、管理。

3.2对策
①重视对输液卡的管理:加强输液中的质量管理,制定较为细化的准则[2]。

将输液卡的使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②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用药的使用和观察。

③加强相关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深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相关法律问题,严格遵守相关规程。

④利用计算机系统打印,使工作流程更进一步优化及时打印输液卡,核对后粘贴至输液瓶,这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杜绝转抄时出现的错误,提高了护理质量[3]。

⑤增强道德责任心、注重慎独素质的培养是防范输液管理缺陷的基础。

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什么时间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能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用输液卡作为保护医护人员的一道有利屏障
⑥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进行用药观察,及时发现输液中的隐患,保障输液安全。

4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有相关文献报道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占28.28%[4]。

所以应重视对输液卡的管理,加强相
.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转第168页)
(上接第166页)
关法制教育,认真开展输液全程的监护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Wang M,Gupta RC,Rastogi S,et al.Effects of acute intravenous?infu⁃sion?of apelin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dog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13,19(7):509-516.doi:10.1016/j.cardfail. 2013.05.004.
[2]Etezadi F,Najafi A,Yarandi KK,et al.ICU sedation with haloperidol-propofol infusion versus midazolam-propofol infus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 prospective,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J].
Ann Card Anaesth,2012,15(3):185-9.doi:10.4103/0971-9784.97974.
[3]Soon D,Ho HH,Loh KK,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intracoronary eptifi⁃batide bolus only versus intracoronary bolus and intravenousinfusion of eptifibatide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cute Card Care,2012,14(1):42-44.doi:10.3109/17482941.2012.655288. [4]Ren J,Yang M,Qi G,et al.Proinflammatory protein CARD9is essential for infiltration of monocytic fibroblast precursors and cardiac fibrosis caused by Angiotensin II infusion[J].Am J Hypertens,2011,24(6):701-707.doi:10.1038/ajh.2011.42.
(收稿日期:2013-09-17)
品合理供给的同时而不流失,又方便临床使用。

根据6家医疗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麻醉药品的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加强麻醉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麻醉药品的监管力度。

积极发挥药剂科的作用,加强医务人员对相关新法规的学习,将麻醉药品使用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改变医务人员传统的用药习惯。

对于癌痛患者,尽量以缓释和控释制剂代替注射剂的使用,如果患者不能口服,也可以用外用透皮制剂替代。

实施新的处方管理法规,正确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5]。

医院的药剂科、护理部和药事委员会应联合对麻醉药品管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和评价。

对麻醉药品保管、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由护士长负责每日具体监察工作,这样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汇报给上级部门(医务部),在每周例会上,提出全院麻醉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力度,确保麻醉药品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不会在临床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流失。

此次调查中6所医院管理制度文件较为齐全,但是一些医务工作者并未真正执行,在麻醉药品管理方面也缺少相关的奖惩措施。

文件记录是麻醉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使文件归档规范化,要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定时自查自纠,可以实施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记录要规范化书写,详实可靠。

注重过程管理,不能只看保险柜与警报器是否齐全。

药剂科、护理部和病区应加强协作,共同建立规范化的麻醉药品保管制度。

医院应将麻醉药品的管理人员固定化,实行麻醉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并选择业务水平高、政治品质好、责任心强的护士管理麻醉药品。

同时,对全科护士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强化培训,使其熟知麻醉药品交接班制度,培养护士规范记录登记册、专用账册,保证各种记录的完整性。

加强麻醉药品注射剂型的管理,麻醉药品注射剂的使用范围应受到严格限制,仅限于在医院内使用,或者经医疗机构许可,由医生亲自到患者家中使用。

禁止病人直接来医院取药。

病人需要持医生所开取的处方到药房,经药师审核后在处方上签字,药师告知病人拿签字的处方到注射室注射,注射室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应为备有基数的,患者注射麻醉药品后,由护士负责签名,并来药房补充注射剂基数。

该工作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癌痛病人家中治疗合理的使用麻醉药品带来了困难,但是能够避免病人违规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麻醉药品注射剂外流。

但癌痛患者对麻醉药品合理使用的可获得性仍需进一步改善。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医院不仅要引入科学的管理办法,还应该结合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理念。

一些医院药剂科已开始使用Microsoft Excel设计药品管理表格,将麻醉药品信息输入电脑,制定表格进行系统的管理,并将信息和资源进行全院共享、统一管理,该方法得到了一些医院内部的一致认可,可以进一步推广与完善。

总之,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使麻醉药品合理、合法、安全使用,既满足患者合理用药,又要杜绝麻醉药品非法流入社会,扼制药物滥用、危害人体健康现象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林焕泽.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
杂志,2009,17(7):631-633.
[2]张万智.4家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调查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5): 683-685.
[3]张煜.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药事,2010,24(1):60-62.
[4]郝素芳.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及合理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 (10):133-134.
[5]李燕玲.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 55-56.
[6]宗怡.2006-201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药品用药频度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06-209.
(收稿日期:2013-09-18)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