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物理整体法隔离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物理整体法隔离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解析
一、整体法隔离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A、B、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作用于A上,三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某时撤去力F后,三物体仍一起向右运动,设此时A、B间摩擦力为f,B、C间作用力为F N。

整个过程三物体无相对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f=0 ②f≠0 ③F N=0 ④F N≠0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开始三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可知地面对B、C总的摩擦力
f´=F,B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C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撤去F后,B、C受地面的摩擦力
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B==,a C==,B、C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B、C间作用力F N=0,故③正确。

分析A、B,撤去F后,整个过程三物体无相对滑动,则A与B加速度相同,B对A有向左
的摩擦力f=ma B=,故②正确。

故选:A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后,调节R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增大ΔU,在此过程中有()
A.R2两端电压减小ΔU
B.通过R1的电流增大
C.通过R2的电流减小量大于
D.路端电压增大量为ΔU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因电压表示数增大,可知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增大,则整个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R2两端电压减小,电源内阻分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所以R2两端电压减小量小于ΔU,故A项不合题意.
B.电压表示数增大ΔU,R1是定值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1的电流增大量等于,
故B项符合题意.
CD.因R2两端电压减小量小于ΔU,有通过R2的电流减小量小于;由于R2两端电压减小,则知路端电压增大量小于ΔU,故C项不合题意,D项不合题意.
3.直流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不计,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右移动时,电源的
A.效率一定增大
B.总功率一定增大
C.热功率一定增大
D.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动势不变,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流I变小;A、
电源的效率
UI R
EI R r
η==
+
,电源内阻r不变,滑动变阻器阻值R变大,则电源效率增
大,故A正确;B、电源电动势E不变,电流I变小,电源总功率P=EI减小,故B错误;
C、电源内阻r不变,电流I减小,源的热功率P Q=I2r减小,故C错误;
D、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由于不知道最初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与电源内阻间的关系,因此无法判断电源输出功率如何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知道电路串并联中的电流电压关系,并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4.如图,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它们相互接触但不粘
连.其中B与斜面同动摩擦因数为
3
μ=,A为光滑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物体,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在下滑过程中会分开
B .两个物体会一起向下运动,加速度为2g
C .两个物体会一起向下运动.加速度为38
g D .两个物体会一起向下运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12mg 【答案】C
【解析】
对A 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A BA A A m g N m a θ-=
对B 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cos B BA B B B m g N m g m a θμθ+-=,且有A B a a =
联立解得11cos 28BA N umg mg θ=
=,38
A B a a g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点睛】两物体刚好分离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作用力为0,=a a 后前.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为定值,R 1为滑动变阻器,R 2和R 3为
定值电阻.当R 1的滑动触头P 从左向右移动时,伏特表V 1和V 2的示数的增量分别为ΔU 1和ΔU 2,对ΔU 1和ΔU 2有
A .12U U ∆>∆
B .12U U ∆=∆
C .120,0U U ∆>∆<
D .210,0U U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13U I r R ∆=∆+
23U IR ∆=∆
结合公式可知1U ∆>2U ∆,故A 对;B 错
当R 1的滑动触头P 从左向右移动时,回路中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所以电压表V 2增大,由于路端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V 1变小,则知ΔU 2>0,ΔU 1 <0,故C 错;D 对
故选AD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1U 、2U 和3U 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1U 、Δ2U 和Δ3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 减小,1U 减小、2U 增大,3U 增大
B .电源功率不变,1R 上功率增加
C .
2U I 变大,2U I ∆∆不变 D .3U I 变大,3U I
∆∆不变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外电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根据U E Ir =- 可知路端电压3U 增大,U 1测定值电阻的电压,所以U 1随着电流的减小而减小,根据321U U U =+ 可知U 2增大,故A 正确.
B.电源的功率P EI =,随着回路中电流变小,则电源功率也在变小,故B 错误;
C. 根据电路知识可知, 22U R I =
所以2U I 变大,()21U E I R r =-+ 可知21U R r I ∆=+∆不变,故C 正确
D.根据电路知识可知3U I =R 1+R 2所以3U I
变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3=E-Ir ,则有3U I
∆∆=r ,不变.故D 正确.
7.如图,电源内阻为r ,两个定值电阻R 1、R 2阻值均为R ,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 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U 3,理想电流表A 1、A 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I 1、ΔI 2,则
A .A 2示数增大
B .V 2示数与A 1示数的比值不变
C .ΔU 3与ΔI 1的比值小于2R
D .ΔI 1小于ΔI 2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闭合电键后,电路如图所示.V 1、V 2、V 3分别测量R 1、路端电压和R′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则A 1的示数增大,电源的内电压Ir 增大,则V 2示数减小,R 1的电压增大,V 3的示数减小,则通过R 2的电流减小,所以通过R′的电流增大,即A 2示数增大,A 选项正确.V 2示数与A 1示数之比等于外电路电阻,其值减小,故B 选项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3=E ﹣I 1(R 1+r ),则得31
U I ∆∆=R 1+r= R+r ,不一定小于2R ,故C 选项错误.A 1的示数增大量等于A 2示数增大和R 2的电流减小量之和,所以ΔI 1小于ΔI 2,故D 选项正确.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B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C用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B连接,且轻绳与桌面平行,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
B.要使物块A、B发生相对滑动,应满足关系
C.若物块A、B未发生相对滑动,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设A、B相对静止时A、B的共同加速度为a,绳对C的拉力为T,B对A的摩擦力为f。

根据题意可知此时C的加速度大小也为a(方向向下);
取C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T=ma,解得T=mg-ma①;
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2Ma②;
取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③;
联立①②③得:④
A、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μMg,其加速度也达到最大值
a max=ug⑤,故A正确.
B、由④⑤解得此时,所以B错误.
C、由③可推导出,将a代入④可得;故C正确.
D、因为绳对C的拉力T=mg-ma,所以绳对滑轮的力
;故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
解决好本题的关键是灵活的选取研究对象,要充分理解A 滑动的临界条件是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充当合外力.
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B 叠放在斜面体上,物体B 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沿斜面匀速上滑,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且
A 、
B 质量均为m ,则( )
A .A 、
B 保持相对静止
B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mg sin cos cos Fcos θμθθθ-+
C .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M +2m)g
D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F mgsin mgcos mgcos θμθθ
-- 【答案】BD
【解析】
A 、对A 分析,因为μ<tan θ,则mg sin θ>μmg cos θ,所以A 、
B 不能保持相对静止,故A 错误.
B 、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B 对A 的摩擦力,如图甲所示.
N =mg cos θ,
mg sin θ-μN =ma ,
由于μ<tan θ,则ma =mg sin θ-μmg cos θ>0.
将B 和斜面体视为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可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mg (sin θ-μcos θ)cos θ+F cos θ;故B 正确;
C 、以三者整体为研究对象:A 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故地面受到的压力不等于(M +2m )g , C 错误.
D 、B 与斜面体间的正压力N ′=2mg cos θ,对B 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有
F =mg sin θ+μmg cos θ+f ′,则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f F mgsin mgcos N mgcos θμθμθ
-='=,故D 正确. 故选BD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电压表V 1、V 2、V 3为理想电压表,R 1、R 3为定值电阻,R 2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为电容器,闭合开关S ,电容器C 中的微粒A 恰好静止.当室温从25 ℃升高到35 ℃的过程中,流过电源的电流变化量是ΔI ,三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是ΔU 1、ΔU 2和ΔU 3.则在此过程中( )
A .V 1示数减小
B .
32U U I I
∆∆>∆∆ C .Q 点电势升高 D .R 3中的电流方向由M 向N ,微粒A 匀加速下移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室温从25℃升高到35℃的过程中,R 2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总电流增大,外电压减小,V 1示数为U 1=IR 1增大,故A 错误;
B. 由
()21U E I R r =-+

21U R r I
∆=+∆ 由
3U E Ir =-

3U r I
∆∆= 则有:
32U U I I
∆∆>∆∆ 故B 正确;
C.由于外电压减小,V 1示数增大,所以V 2示数减小,而:
2N Q U ϕϕ=-
且0N ϕ=,所以Q 点电势升高,故C 正确;
D.V 3测量的是电源路端电压,由:
3U R Ir =-
得U 3减小,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电容电荷量减少,电容放电,形成从M 到N 的电流,两板间场强降低,电荷受的电场力减小,故将下移,但电场强度不断减小,由
mg qE ma -=
得加速度增大,微粒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D 错误。

1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r ,R 2、R 3、R 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R 1的滑动触头P 向右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I 、Δ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
C .
U r I
∆>∆ D .U r I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R 1、R 2、R 3、R 4的电流分别为I 1、I 2、I 3、I 4,电压分别为U 1、U 2、U 3、U 4.干路电流为I 干,路端电压为U ,电流表电流为I .
A 、R 1变大,外电阻变大,I 干变小, U=E-I 干r 变大,U 3变大.故A 正确.
B 、I 3变大,I 干变小,由I 4=I 干-I 3变小,U 4变小,而U 2=U-U 4,U 变大,则U 2变大,I 2变大,I 4=I 1+I 2,I 1变小.故B 错误
C 、
D ,由欧姆定律U=E-I 干r ,得 =U r I ∆∆干
,由I 干=I 1+I 2+I 3,I 1变小,I 2变大,I 3变大,I 干变小,则△I 1>△I 干,即△I >△I 干,所以
U r I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点睛】
由图可知,R 1、R 2并联,再与R 4串联,与R 3并联,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等于R 3电压.由R 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关系,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电流表示数变化量△I A 与干路电流变化△I 干的大小,采用总量法,这是常用方法.同时,要理解 =U r I ∆∆干
12.某温度检测、光电控制加热装置原理如图所示.图中R T 为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阻值减小),用来探测加热电阻丝R 的温度,R G 为光敏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阻值减小),接收小灯泡L 的光照,除R T 、R G 外,其他电阻均为定值电阻(虚线框内两元件距离很近).当R 处温度升高时( )
A .L 变亮
B .R 3的电流减小
C .E 2的路端电压增大
D .R 的功率减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R 处温度升高时,R T 阻值变小,小灯泡L 的电流变大,所以光照强度增大,R G 阻值变小,通过R 2的电流变大,E 2的路端电压变小,R 两端电压变小,通过的电流也变小,功率变小,通过R 3的电流变大,故AD 正确.
13.电路图中,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增大
B .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减小
C .电压表V 1的示数变化量小于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化量
D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V 2读数变大,V 1读数减小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电源的电动势不变,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流I 减小,而路端电压U E Ir =-,则U 增大,电阻1R 的电压11U IR =减小,则电压表1V 示数减小;并联部分的电压1U U U =-并 增大,电压表2V 示数增大;U 并增大,通过2R 的电流增大,因为总电流减小,所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B 错误,D 正确;电压表1V 的示数与电压表2V 的示数之和等于U ,即12U U U +=,因1V 示数增大,2V 示数减小,而U 减小,所以电压表1V 的示数增加量小于电压表2V 的示数减小量,故C 正确.故选CD .
【点睛】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由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1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U 1>△U 2 ,△U 2>△U 3
B .U 1:I 不变,△U 1:△I 不变
C .U 2:I 变大,△U 2:△I 变大
D .U 3:I 变大,△U 3:△I 不变
【答案】BD
【解析】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
的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R 1的电压减小,R 2的电压增加.电源的内电压减小,则路端电压增大,因为U 1+U 2=U 3,所以R 1的电压减小量小于R 2的电压增加量,即有:|△U 1|<|△U 2|,且有|△U 2|>|△U 3|.故A 错误.B 、由于R 1是定值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得知,保持不变,故B 正确.C 、,变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U 2=E -I (R 1+r ),则得,保持不变,故C 错误.D 、
,变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3=E -Ir ,
保持不变.故D 正确.故选BD . 【点睛】本题要注意对于定值电阻,是线性元件,有
,而变阻器是非线性元件,
r .
15.如图1所示,m A =4.0 kg ,m B =2.0kg ,A 和 B 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 t =0 时刻起,对 B 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 F 2=4.0 N ,同时对 A 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 F 1,F 1 变化规律如图 2 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 t =0 时,A 、
B 物体加速度分别为225m /s ,2m /s A B a a ==
B .A 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C .t =12s 时刻 A 、B 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 a =2m/s 2
D .A 、B 分离前后,A 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不相同
【答案】AB
【解析】
【详解】
A .若A
B 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则:
222m/s B B
F a m =
= 当0t =时,120N F =,而4A m kg =, 215m/s A B
F a m == 所以1F 单独作用在A 上的加速度大于AB 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时的加速度,此时AB 一起运动,加速度为:
212
4m/s F a m m =
=+合 A 错误; B .由A 得分析可知:随着1F 的减小,刚开始时AB 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故B 错误;
C .当1F 单独在A 上的加速度等于2F 单独作用在B 上的加速度时,AB 之间恰好没有力的作用,此后1F 继续减小,A 的加速度继续减小,AB 分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8N A B F m a ==
根据图像可知,此时t=12s ,所以t=12s 时刻A 、B 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
222m/s B B
F a m =
= C 正确; D .A 、B 分离前,A 受到1F 和B 对A 的弹力作用,分离后A 只受1F 作用,A 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不相同,D 正确;
故选AB 。

【点睛】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意临界条件,当AB 之间刚好没有作用力且加速度相同时开始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