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人群特有的高血压风险因素(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申国人群特有的高血压凤,险因素(全文)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高1080万人死[1句。
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 )I舒张压(DBP)注140/90 mmHg[3-5],而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江130/80mmHg[6]。
中国过去30年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预期寿命增加[7]。
鉴于中国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在过去30年中,已经在全国和地方进行了大量的患病率调查和纵向研究,以调查高血压的相关的危险因素。
这些研究包括来自几个公开数据库的数据,如中国健康与言养调查(CHNS) [8]和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坷。
尽管如此,高血压仍然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尤真是在农村地区[1OJ。
本文总结了中国高血压的较新流行病学数据,讨论了该人群恃蓓的高血压风险因素。
1、饮食中纳和仰的摄入
高纳和低押的饮食摄入是高血压及真并发症的公认危险因素。
这一健康问题在中国人口中加剧,不仅因为他们饮食中的纳摄入量非常高,还因为合神食物的消费量低。
在中国,目前的建议是纳摄入量应降至<2.4 g/ 天(6 g氯化纳),并且应该增加仰的摄入量[3]。
1988年,INTER S ALT 研究使用24小时尿液采集方法对膳食讷和押的摄入量进行了全球比较[11]。
在中国的三个参与站点中,24小时尿纳排泄量为169.2~245.6
mmol,而24小时尿押14卡J世量为27.2~35.3mmol。
总之,中国的平均尿制摄入量高于真他31个参与国,平均尿饵摄入量低于真他31个国家11]。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INTERMAP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该研究比较了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个体的营养摄入[12)。
在这四个国家中,中国的纳押摄入量比例较高。
2019年对70项24小时尿制排泄水平研究的系统综述和圣萃分析(n=26 767 )和59项关于24小时原押排泄水平的研究(n=24 738)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膳食纳和神摄入方面几乎没再变化[13)。
年龄>16岁的个体24小时平均钢和押排泄量为189.1mmol和36.4mmol。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的制摄入量高于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人。
1991~2015年间,来自29926 例成年人的CHNS数据显示了类似的发现,研究人员强调,减少制摄入量的策略应针对生活在中部地区和年龄>60岁的人,他们的纳摄入量较高14)。
30-40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表明高桐柏低伸饮食摄入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加之间存在关联[15-19)。
最近的研究重点是限制纳摄入量和补充神对血压水平和靶器官损伤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个体的盐敏感性。
尽筐盐敏感性的遗传和环境决定因素仍高待阐明,但中国和真他东亚人群被认为比真他种族对盐更敏感。
根据GenSalt研究,该研究涉及1906 名居佳在中国北方农村的汉族成年人,约32.4%的队列对盐敏感发现了几种与盐敏感性高关的遗传变异[20)。
然而,使用内源性理清除方法来评估盐敏感性,研究小组发现,盐敏感性仅在低盐摄入量时才相关[21].例如,
目前中国人口的制摄入量通常很高,高于目前建议的每天摄入氧化纳的克数,每个人都苟患高血压的高风险[5-6]。
这一发现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在过去10年中持续大幅上升[22-24],尽管在人口水平上饮食纳摄入量略高下降[13-14)。
在中国,许多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制定减少膳食纳摄入量和增加押摄入量的干预措施上,包括使用学校教育计划来提高儿童的意识[18-19)。
在一项涉及28所小学279名儿童和553名成年家庭成员的集群随机对照试验中,一项基于学校的教育计划将盐摄入量减少了1.9g,儿童每天摄入2.9g盐,相当于收缩压降低0.8mmHg和2.3mmHg分别为[25)。
与基线水平相比,参与该计划的成年人收缩压水平的降低真高统计学意义。
在随后的AppSalt试验中[26),调查了使用智能手机应用fil事向592名儿童和1184名成年家庭成员教授;咸盐知识的情况,干预措施使盐摄入量减少了0.25g,儿童每天摄入0.82g盐,相当于收缩压水平降低0.76mmHg 和1.64mmHg。
成年人盐摄入量和收缩压水平的降低真高统计学意义[26)。
盐替代是降低中国人群高血压风险的-种高吸引力的策略,因为芭可以减少铀的摄入量,同时增加仰的摄入量。
在2021的一项开放集群、随机、对日号i鹉金中,来自中国农村600个村庄的20995名受试者使用了盐苔代晶(75%氧化纳和25%氢化押,按质量计),收缩压水平显著降低3.34 mmHg,并将中风、重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4%、13%和12%23。
此外,盐替代晶引起的高饵血症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不显著高于普通盐。
24小时尿制排泄量轻度减少(15.2 mmol),发过来24小时尿饵排泄物中等程度增加(20.6 mmol ) 27-28]。
鉴于在随访期间没再测量血清押水平,并且高押血症仅通过临床事件进行评估,因此在中国进行了一顶模型研究,以评估富伸盐替代的益处和冈险[29)。
根据这项研究,即使考虑到与高伸血症相关的估计额外死亡人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战略也可以预防约丸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另一项由中国食盐替代晶研究协作小主自主行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测试食盐苔代晶(65%氯化钢、25%氯化押和10%硫酸镶);在中国北方农村608名参与者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盐苔代策略使收缩压水平降低3.7mmHg[30]。
真他几项中国试验也显示,在至少再一名成员患高高血压的中国北方农村家庭中[31-32)在患有己知高血压的年龄注40岁的藏人中[33],以及在根据血浆肾素浓度分层的高血压患者中,盐苔代策略真高显著的收缩压降低效果[34]。
此外,在2022年DECI D E饮食试验中[35],评估了以烹饪为基础的中国心脏健康饮食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被分配到心脏健康饮食的参与者在28天收缩压降低了10.0mmHg,舒张压降低了3.8mmHg,这可能主要归因于饮食制和押摄入量的短期变化,通过24小时尿液排泄进行评估。
这种饮食对血压水平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直到2016年,中国政府垄断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这一制度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因此,中国政府在普通民众的食盐消费水平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SMASH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多部门、墓于人群的干预措施,旨在降低2011~2016年山东省的盐消费量和血压水平[36]。
干预擂施包括媒体宣传、分发带刻度的盐勺、在市场和餐馆推广低钢产晶、支持减少家庭纳摄入量的活动,以及减少纳摄
入量的学校教育。
根据2011年和2016年选择的两个真奇代表性的随机样本的数据,在此期间,在患高高血压的个体和没高高血压的个体中,24小时尿纳排泄量从5.3g下降了至4.0,降低了25%;而24小时尿押排泄量从1.6g增加1.8g,增加了了15%。
调整后的平均血压水平从131.8/83.9 mmHg下降至130.0/80.8mmHg [36]。
2、真他饮食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纳和神消费量变化很小[53-54],但各种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变化很大[37-38],如脂肪[39]和蛋白质[40-41]、碳水化合物[39,42]、纤维[43],甚至维生素[44-46]。
这些饮食变化可能在调节中国人群高血压凤险方面发挥作用,但尚未像饮食盐摄入那样受到关注。
此外,这些饮食变化与高血压凤险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考虑到这些食物通常是通过饮食回忆(一种回顾性评估方法,由受过训练的采访者进行或自行进行,收集过去一天摄入的所高食物和饮料的详细信息)来评估的,并且不能用生物标记物可靠地测量。
在纵向CHNS中[9],使用饮食回忆来评估饮食模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39-42,44-46]。
在饮食和高血压冈险之间经常观察到J形、U形甚至L形的关联,这表明了这种关系的复杂性。
此外,在556名新诊断的1级高血压患者中,基于DASH(停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的饮食咨询并没再降低血压水平,而是介导了饮食的一些变化,例如蔬菜和低脂乳
制晶的摄入量略高[47]。
3、大豆摄入量
中国人通常在饮食中摄入大量大豆,这丰即』泛认为对健康高益。
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67499名中国成年人中,CHI N A-PAR顶目84的消费量注1259每天的大豆制晶相比之下<125g,在平均7.4年的随访中,每天1g大豆制晶可降低27%的突发性高血压风险48]。
同样,在一顶阜期的随机双盲试验中,302名收缩压水平为130~159mmHg和舒张压水平为80~94mmHg的中国成年人,每日消耗量含40g大豆蛋白的饼干,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降低4.3mmHg和2.8mmHg[49]。
4、喝茶
几个世纪以来,喝茶一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个由38 913名墓线时没高高血压的中国参与者组成的队列中,在中位5.9年的随in期间,习惯性喝茶(每周三次或三次以上,持续至少6个月)的高血压发病冈险比非习惯性喝茶的人低14%[50]。
在所用茶叶的重量与每月使用100 g (干重)的茶叶与高血压风险之间观察到了相反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比之下,在另一项更大的研究中,来自上海的31351名男性和28 342名女性参与了这项研究,在平均7.1年的随访中,目前习惯喝茶的人(与上述定义相同)患高血压的风险比目前不喝茶的人高7%[51]。
茶的
消耗量与高血压的风险显著相关。
与不饮茶的男性和女性相比,每月摄入>250g茶的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8%和10%。
这两项大规模研究之间的矛盾发现可能归因于所研究的剂量范围的差异和各种混杂因素,如饮食。
5、辛辣食物摄入
几个世纪以来,辛辣食物一直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个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官也在中国真他地区流行起来。
高人认为,喜欢吃辣的食物与又才添加盐的渴望减少高关,因此在饮食中加入辣的食物可能会潜在地减少盐的摄入,进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52]。
在2021年一项涉及53916名年龄在30~79岁之间的浙江省参与者的大规模横断面研究中,参与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前瞻性研究的参与者中[53]I 12.3% 的参与者表示每周至少吃一次辛辣食物。
女性每周至少食用三次辛辣食物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而男性则不然。
然而,在2003~2008年期间参加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的30325名参与者中,每周至少5天食用辛辣食棚12.9%的参与者)与不食用辛辣食物相比股缩压水平增加2.44mmHg 和舒张压水平升高1.94mmHg[S4]。
这两项大规模研究之间的差异可能再次归因于混杂因素,如辛辣食物的消费量和辛辣菜肴中的成分。
6、身体活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大幅下降[55-56],心理社会压力水平上升[57]。
众所周知,身
体不活动[94]和心理社会压力都与高血压风险增加哥关[58]。
在73077 名参与C hina-PAR项目的受试者中,总体力活动水平与基线血压正常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呈负相关(n=SS 101 ),并且在墓线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n=17 976) [59]。
此外,在久坐不动的参与者中,随i}J期间体力活动水平的增加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降低25%再关。
在CHNS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发现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与高达15%的高血压风险较低高关[56]。
然而,随后对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CHNS分析揭示了与交通相关的体育活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61]和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与高血压凤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62]。
许多研究将高血压的风险与一般的心理压力联系起来[63],在工作或家庭中[64),但与心理压力无关[63]。
尽管心理压力很重要,但宫对血压水平的影响并没萄像盐摄入等真他凤险因素那样得到高力的研究。
尽管如此,一项随机t鹉金显示,团体太极训练高许多高益效果,包括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压力、降低体童和血压水平[65]。
7、吸烟
尽管目前中国男性的吸烟率略低于30年前,但吸烟仍然是中国普通人群的主要心血管风险因素[38]。
在2003年进行的一系列全国性调查中( n=153 450) I 2008年(n=145 223)和2013年(n=229 676)在年龄注15岁的参与者中,男性的吸烟率分别为48.4%、47.0%和47.2%女性分别为3.1%、2.3%和2.7%[66]。
吸烟,无论是主动吸烟[67]还是被动吸烟[68],都会严重损害内皮功能,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69]和高血压[70-71]的风险。
2020年的一顶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吸烟与男性隐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72]。
8、酒精摄入
与吸烟一样,过量饮酒仍然是中国男性的一个问题,尽管国家数据显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经常饮酒的比例有所下降[74]。
饮酒是高血压和真他心血管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73-75],如中凤和心房纤颤[76]。
根据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的研究,该研究包括2004~2008年约50万名注册的中国成年人,33%( n=69 897)的男性报告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饮酒,主要是以烈酒的形式,而只高2%( n=6 245)的女性[74]。
在10年的随访中酒精摄入量每周>280g与男性收缩压水平升高4.3mmHg[77]。
此外,尽管经常饮酒的比例从2004~2008年基线时的33%[74]下降到2013~2014年的随访调查中的29%[7日,但重度闯歇性饮酒(注90g) 在经常饮酒的人群中增加了30~35%。
事实上,无论饮酒频率高还是饮酒总量高,在男性和女性以及汉族和真他民族中,大量饮酒都与更高的高血压风险高关[75-79]。
此外,一项针对内蒙古老年人的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锅加强了酒精摄入与高血压风险之间的联系[80]。
9、睡眠习惯
睡眠时间不足(每晚<7h)也与高血压风险增加高关[81-118]。
一
I页针对中国中老年无高血压个体的研究表明,超长或短暂的曰间睡眠可能通过补偿夜间睡眠减少而降低高血压凤险[83]。
此外,女性护士的夜班工作也被发现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高关[84-85]。
然而,这些关联可能被真他因素所混j肴,如睡眠障碍、呼吸暂停或工作压力,需要谨慎解读。
需要进行干预研究以确定因果关系和可逆性。
10、肥胖和生长模式超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国民营养调查的数据,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16.4%和3.6%分别大幅上升到2010年的34.3%和16.4%[37]。
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这一时期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尤真是在35~54岁的人群中。
然而,只再过度减肥才能再效降低超重或肥胖患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风险[86],这表明肥胖相高血压之间的联系可能会被真他因素混j番。
过去10年的研究表明,某些与超重和肥胖再关的因素,如腹部肥胖[9,87]、苗条的身体质量[88]和年轻时的超重[89-91],以及儿童时期所谓的”追赶”生长模式[92-93](真特征是在特定时期的身高速度高于年龄或成熟度的正常统计极限-段时间,在短暂的生长抑制期之后),都与高血压的风险再关。
小结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上升,目前约再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患高高血压。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预期寿命的增加是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年轻人和中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
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血压主要风险因素,如高盐饮食摄入,真他几个风险因素,包括身体不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增加,也可能在增加高血压风险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