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心性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外因性的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最致命的一种,并且往往发生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

目前,心性猝死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性猝死的死亡人数约达30万人,且这一数字不断增加。

因此,早期发现心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减少心性猝死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一种心电图表现,它可以反映出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程度。

几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心性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且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出现的概率更高。

因此,开展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
1.归纳总结微伏级T波电交替作为心性猝死预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 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出现概率和对心性猝死预测价值的差异;
3. 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方法和流程;
4.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建立心性猝死发生风险评估模型。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网站,梳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出心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心电图分析:采用标准心电图分析方法对高危人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识别。

3.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通过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提高心性猝死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能力,为心血管高危人群预防心性猝死提供基础和依据,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还能为进一步防控心性猝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五、研究实施计划
时间安排:
2022年9月-2023年3月:文献调研和心电图数据收集
2023年3月-2023年7月:数据统计和分析
2023年7月-2023年11月:研究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
研究经费:15万元
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人员2名,辅助研究人员1名
参考文献:
1. Bigger JT, Fleiss JL, Kleiger R, et al.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2 year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84;69:250-258.
2. Bloomfield DM, Steinman RC, Namerow PB, et al. 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 distinguishes between patients likely and patients not
likely to benefit from 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therapy. Circulation. 2004;110:1885-1889.
3. Exner DV, Kavanagh KM, Slawnych MP, et al. Noninvasive risk assessment early aft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FINE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07;50:2275-228
4.
4. Hohnloser SH, Ikeda T, Bloomfield DM, et al. T-wave alternans negative coronary patients with low ejection fraction: a subset of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Circulation.
2003;108:2473-2478.
5. Narayan SM, Smith JM. T-wave alternan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o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J Am Coll Cardiol. 2002;40:329-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