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有限元设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车架有限元设计方法研究
§6-1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变更
以往多采用梁单元模拟车架建立车架结构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于一些由低合金钢板冲压成形或用槽钢,工
字钢等型材料制作的车架,采用梁单元建立模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每一个单元内,截面尺寸不变,因而,梁单元模拟变截面形状的构件时,计算精度较低,仅采用梁单元,无法反映车架纵梁与横梁的连接情况,难以准确计算车架构件结合部的应力,计算结果只是各节点的应力情况,不能得到构件截面应力
分布。

因而,不能为截面形状设计提供依据。

图6-1有限元模型
鉴于梁单元的上述不足,且由于车架结构及所采用的材料、截面形状、可以作为板壳结构处理。

采用板壳单元建立汽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不仅可以反映车架纵梁和横梁的应力分布状况,还可以反映车架纵梁及横梁联接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便于对车架结构和断面形状进行修改或采取局部补强措施,以获得合理的车架应力分布和合适的刚度特性,是一种合理的强度分析方法。

§6-2车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动力问题有限元建立的车架结构运动方程式为:
[]{}[]{}[]
{}(){}t R K C M =++000000δδδ (6-1) 式中[]0M 、[]0C 、[]0K 分别为车架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0δ 、{}
δ 、{}0δ分别为车架的加速度列阵、速度列阵和位移列阵;(){}t R 为外激励列阵。

车架结构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为:
[]{}[]{}00000=+δδK M (6-2)
其解为{}{}()i i i M i t φωδδ+=sin 00 (6-3) 将(6-3)代入(6-2)可得:
[][]()
{}0002
0=-i M i M K δω (6-4)
用“移动”的逆幂法计算车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根据经验,当车架在动载荷激励下,
只有少数几个低阶振型才会有较严重的激励响应,并产生共振得危险,因此,可计算前几阶固有频率和振型。

§6-3车架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简化
由于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所以整个汽车行驶系承受着很复杂的交变载荷,同时,车架也在相当复杂的工况下工作,因此,将车架的工况考虑到车桥、悬架、减震器以及车轮在不平路面上的运动受力,对其作振动分析,将前后轮胎看作弹性体,其刚度分别用TL K 、TR K 表示,其阻尼分别用TL C 、TR C 表示;前后悬架刚度分别用BL K 、BR K 表示,减震器阻尼分别用BL C 、BR C 表示。

将发动机和传动变速机构当质量处理[质量通过其支承点位置作用在车架上]。

经上述简化后,轮轴系统力学模型见图6-2所示。

对于两轴汽车来说,前后轴共有4个自由度,其位移分别是:
{}[]T RR LR RF LF δδδδδ= (6-5)
式中各量下标LF 、RF 、LR 、RR 分别表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轴头位置。

利用能量法对系统(车架和轮轴系统)进行综合,得整车动力学方程:
[]{}[]{}[]{}[]{}[]{}T
W T W Z C Z K K C M +=++δδδ (6-6) 式中[M ]、[C ]、[K ]分别为整车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K W ]、[C W ]分别由轮胎刚
度矩阵[K T ]和轮胎阻尼矩阵[C T ]扩展而成,即:
[]⎥⎥⎥⎦⎤⎢⎢⎢⎣⎡=T W K K 0 []⎥⎥
⎥⎦

⎢⎢⎢⎣⎡=T W C C 0 (6-7)
[]⎥⎥⎥⎥⎥⎥⎥⎥⎦⎤⎢⎢⎢⎢⎢
⎢⎢⎢⎣
⎡=TR TR
TL
TL
T K K K K K
[]⎥⎥⎥⎥⎥⎥
⎥⎥⎦
⎤⎢⎢⎢⎢⎢⎢⎢
⎢⎣

=TR TR
TL
TL T C C C C C
(6-8) {}{}T RR LR RF LF
n δδδδδδδδ 02
01=为广义座标总集,他由车架n 个(对
应前述的n 个固有频率),轮轴系统4个广义座标组成
{}[]T
TRR TLR
TRF TLF
T Z Z Z Z Z = (6-9)
方程(6-6)等号右边表示由四个轮子的位移产生的力。

将按时间变化的位移代入公式(6-6)中,用振型迭加法求解,即可得到按时间变化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按以下公式计算:
(){}[][](){}t B D t δσ= (6-10)
式中(){
}t σ式结构在t 时刻的动应力,[D ]为应力应变关系矩阵,[B ]为应变与位移关系矩阵(详细关系见§1-2-2),即可得到车架结构的应力响应。

而根据加在车轮上的不同激励,可以计算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曲线,并与车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相比较,分析车架的强度
和刚度。

统一出那种工况下接近极限状态,给出一个通用的规则,并通过使用NASTRAN 分析车架,熟悉使用MSC.PATRAN和NASTRAN,同时,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不同的验证,进一步提高车架有限元法设计的精确度和实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