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教师 通 过 创 设 有趣 的 情 境 , 不 断地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趣 我们在小学数学 中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后 , 一般 老 师都 会选 择 出一 道 比较典 型 的题 目 让 学 生讨 论 : 一个 半 径为4 米的圆, 它 的半径缩小2 倍后( 或扩大2 倍) , 它的面积
【 民主教学 】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 习的重要性
王效新
( 陕西省汉 中市实验小学 , 陕西 汉中 7 2 4 2 0 0 )
摘要 : 小学数学 中的探 究性 学习对于培 养学生的 实施能力、 创新精神、 合作 交流 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 巨大的 意义。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既可以所有学生共 同参加活动 , 每个学生又可以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 知识积累、 认知水平、 个性倾 向从不同角度进行 思考和探 索; 既提 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又满足 了多样化的 需求。
总表面积相 比减少了4 个小正方形 的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不会一致并且各有各的道理。 在学生都想知道正确答案的 情况下 ,老师可以让他们举例说明。随后教师再次提问: “ 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 , 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 这种方式, 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 , 引疑诱导 , 学生情绪高 涨, 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 ,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 知识 , 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 了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 以主体的姿 态探究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 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 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 、 分析 、 处理信息 , 感受和体验 知识 的产生过程 , 继而了解社会 , 学会学 习 , 培养分析信 息、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进 而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 探究性学
、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 : 在学生的参与过程 中, 认知参与和情 感参与有着密切 的联系。 “ 知” 和“ 情” 的密切结合是教学过 程的基本规律之一 。 好奇心产生求知欲 。 求知欲是学生学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 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
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中, 有这样的一道习题 : 用3 个棱 长1 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求这个长方体 的表面 积和体积 。较多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解决 问题 : 明明只告 诉我们正方体的棱长 , 怎么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 孩子们通过拼一拼摆一摆( 如图1 所示 ) , 进而计算得出 3 个小正方体拼在一起 , 长方体的表面积 比3 个小正方体的
又开始往上爬 。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 了5 米, 可是 晚上蜗牛又 滑下4 米。 爬呀爬 , 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 台。 小朋 友你算出来了吗 , 蜗牛爬上井台用 了几天时间?学生讨论 非常积极 , 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 教学效果极好。
二、 在 课 堂 中设置 一些 具 有悬 念性 的 问题 以激发 孩 子 们 的 兴趣 如在教学“ 圆 的认 识 ” 时, 老 师 提 出如 下 问题 : “ 同学
习” 呢?
一
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 时, 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 , 把学生的探究思维带入新 的学习背景中 , 让他们感到学 习是解决新 的问题 的需要 , 产生一种积极 发现 问题 、 积极探索的心理取 向, 使学生敢 想、 敢 问、 敢说 , 从而培养“ 探究” 的意识 , 激发“ 探究” 的欲 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 创设种种 问题情境 ,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研究欲 , 激发学 生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二、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解、 记忆得也很深刻。这种设 置悬念使得学生们的记忆更 加深刻 , 对书本 中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三、 在动手操作中逐渐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起
来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充分利用学具 , 增强学生 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 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 。例如
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样具有变化性的题 目使学生 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答案
的。” “ 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 学生笑着连连摇
头。 老师 又 问 : “ 如 果 车轮 是椭 圆形 的呢 ? ” ( 随手在 黑 板上
画出椭圆形 ) 。 学生急着回答 : “ 不行 , 没法骑。 ” 老师紧接着
追问 : “ 为什 么 圆 的就行 呢? ” 学生 一 听 , 马上 活跃 起 来 , 纷 纷议论。 这一系列 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 生悬念 , 而 且为 随后 的教学 提供 了必 要 的 心理 准 备 。学 生 “ 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 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
据个人 的经验来编造一些儿歌 ,使孩子们加强学习记忆 , . 慢慢地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九九乘法 口诀中 , 如果让孩子们单独地只背那些乘法 ,他们难免会失去兴 趣, 但是老师如果加上一些旋律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 兴趣 了: “ 一乘 以一呀等于一 , 二乘以二呀等于四……” 。 老 师可 以在课堂上将这些音乐下载下来让孩子们听 , 这样背 诵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园 回
图 1
雷
( 平方分米) , 1 ×1 ×1 X 3 = 3 ( 立方分米) 。 四、 老师们可以适时增加儿歌。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在数 学 课 堂 上 , 对 于 一些 比较 难 的 问题 , 老 师 可 以根
们, 你们知道 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 ” 学生 回答 : “ 是圆
今 天 的探 究 性 学 习活 动 是 明天研 究型 人 才 成 长 的沃 土 、 腾 飞 的跑 道 。 关键 词 : 创设情境; 提 出问题 ; 自主探 索 ; 拓展延伸; 创造 条 件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3 - 0 1 9 2 - 0 2
【 民主教学 】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 习的重要性
王效新
( 陕西省汉 中市实验小学 , 陕西 汉中 7 2 4 2 0 0 )
摘要 : 小学数学 中的探 究性 学习对于培 养学生的 实施能力、 创新精神、 合作 交流 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 巨大的 意义。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既可以所有学生共 同参加活动 , 每个学生又可以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 知识积累、 认知水平、 个性倾 向从不同角度进行 思考和探 索; 既提 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又满足 了多样化的 需求。
总表面积相 比减少了4 个小正方形 的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不会一致并且各有各的道理。 在学生都想知道正确答案的 情况下 ,老师可以让他们举例说明。随后教师再次提问: “ 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 , 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 这种方式, 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 , 引疑诱导 , 学生情绪高 涨, 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 ,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 知识 , 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 了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 以主体的姿 态探究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 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 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 、 分析 、 处理信息 , 感受和体验 知识 的产生过程 , 继而了解社会 , 学会学 习 , 培养分析信 息、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进 而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 探究性学
、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 : 在学生的参与过程 中, 认知参与和情 感参与有着密切 的联系。 “ 知” 和“ 情” 的密切结合是教学过 程的基本规律之一 。 好奇心产生求知欲 。 求知欲是学生学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 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
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中, 有这样的一道习题 : 用3 个棱 长1 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求这个长方体 的表面 积和体积 。较多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解决 问题 : 明明只告 诉我们正方体的棱长 , 怎么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 孩子们通过拼一拼摆一摆( 如图1 所示 ) , 进而计算得出 3 个小正方体拼在一起 , 长方体的表面积 比3 个小正方体的
又开始往上爬 。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 了5 米, 可是 晚上蜗牛又 滑下4 米。 爬呀爬 , 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 台。 小朋 友你算出来了吗 , 蜗牛爬上井台用 了几天时间?学生讨论 非常积极 , 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 教学效果极好。
二、 在 课 堂 中设置 一些 具 有悬 念性 的 问题 以激发 孩 子 们 的 兴趣 如在教学“ 圆 的认 识 ” 时, 老 师 提 出如 下 问题 : “ 同学
习” 呢?
一
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 时, 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 , 把学生的探究思维带入新 的学习背景中 , 让他们感到学 习是解决新 的问题 的需要 , 产生一种积极 发现 问题 、 积极探索的心理取 向, 使学生敢 想、 敢 问、 敢说 , 从而培养“ 探究” 的意识 , 激发“ 探究” 的欲 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 创设种种 问题情境 ,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研究欲 , 激发学 生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二、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解、 记忆得也很深刻。这种设 置悬念使得学生们的记忆更 加深刻 , 对书本 中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三、 在动手操作中逐渐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起
来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充分利用学具 , 增强学生 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 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 。例如
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样具有变化性的题 目使学生 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答案
的。” “ 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 学生笑着连连摇
头。 老师 又 问 : “ 如 果 车轮 是椭 圆形 的呢 ? ” ( 随手在 黑 板上
画出椭圆形 ) 。 学生急着回答 : “ 不行 , 没法骑。 ” 老师紧接着
追问 : “ 为什 么 圆 的就行 呢? ” 学生 一 听 , 马上 活跃 起 来 , 纷 纷议论。 这一系列 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 生悬念 , 而 且为 随后 的教学 提供 了必 要 的 心理 准 备 。学 生 “ 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 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
据个人 的经验来编造一些儿歌 ,使孩子们加强学习记忆 , . 慢慢地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九九乘法 口诀中 , 如果让孩子们单独地只背那些乘法 ,他们难免会失去兴 趣, 但是老师如果加上一些旋律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 兴趣 了: “ 一乘 以一呀等于一 , 二乘以二呀等于四……” 。 老 师可 以在课堂上将这些音乐下载下来让孩子们听 , 这样背 诵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园 回
图 1
雷
( 平方分米) , 1 ×1 ×1 X 3 = 3 ( 立方分米) 。 四、 老师们可以适时增加儿歌。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在数 学 课 堂 上 , 对 于 一些 比较 难 的 问题 , 老 师 可 以根
们, 你们知道 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 ” 学生 回答 : “ 是圆
今 天 的探 究 性 学 习活 动 是 明天研 究型 人 才 成 长 的沃 土 、 腾 飞 的跑 道 。 关键 词 : 创设情境; 提 出问题 ; 自主探 索 ; 拓展延伸; 创造 条 件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3 - 0 1 9 2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