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4个不同区域的经纬同图。
读图回答1~4题。
1. 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A。
(10︒E,10︒N) B. (10︒E,10︒S)
C。
(10︒W,10︒N)D。
(10︒W,10︒S)
2。
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区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甲、乙、丙、丁均位于
A。
太平洋 B. 大西洋C。
非洲D。
欧洲
4。
4个经纬网线图,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2是印度洋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8题。
5. 图中代表非洲的是
A。
大洲(一)B。
大洲(二)C。
大洲(三) D. 大洲(四)
6. 沟通印度洋与大洋(二)的海峡是
A. 马六甲海峡B。
英吉利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D。
直布罗陀海峡
7。
海是洋的一部分,下列海域不属于大洋(一)的是
A。
黑海 B. 地中海C。
阿拉伯海 D. 加勒比海
8. 与大洋(一)及其周边海域相临的大洲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D。
6个
图3中,①、②分别是0︒纬线和20︒E经线上的地形剖面简图.读图回答9~12题。
9. 图中反映的地形区是
A. 四川盆地
B. 刚果盆地
C. 云贵高原
D。
东非高原
10。
甲地位于丙地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D。
东北
11. 图示区域照造成全球变暖的人为活动主要表现为
A. 水土流失
B. 工业排放
C. 城市热岛效应
D. 森林资源破坏
12。
图示区域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增长过快 B. 老龄化严重C.劳动力短缺D。
城市人口过多
图4中,甲是乌拉尔山脉及附近地区某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乙是该地区P地气温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
P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东欧平原 B. 西欧平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D。
中西伯利亚平原
14. P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A.24︒C B. 28︒C C.34︒C D。
38︒C
15。
P地年温差线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维度、地形 B. 维度、海陆C.洋流、地形 D. 洋流、海陆
16. 甲图气温情况出现的时间(月份)是
A.1月 B. 2月C.3月D。
4月
图5表示撒哈拉沙漠附近牧区的荒漠化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发展,该牧区部分牧民转而从事旅游相关的产业。
读图回答17~20题。
17.甲表示该地区荒漠化过程的自然背景,其含义是
A.气候干旱 B. 土地贫瘠C.植被稀
疏 D. 地表崎岖
18。
图中序号按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
①③②C.③②
①D。
③①②
19. 图示箭头乙的含义是
①人口数量增加②草地面积减少③载蓄能力下降④放牧规模扩大
A.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
20. 该牧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意义表现为
A.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改善 B. 牧场压力减轻,草原质量改善
C.就业增加,牧民收入提高D。
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加快
图6时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
读图回答21~22题.
21. 该城市盛行风为
A.东北风 B. 西南风C.偏北风D。
偏东风
22. 该城市要新建一所中学,最佳位置是
A.甲 B. 乙C.丙D. 丁
读图7回答23~25题.
23. E地检测到一次性水源污染,其污染源可能位于
A.①地B。
②地C.③地D. ④地
24。
图示区域有一处瀑布,其最佳观赏位置位于
A.甲地 B. 乙地C.丙地D。
丁地
25。
高铁线以高架桥方式水平经过图示地区,F地桥墩高度为18米,该线路建在清水河上的桥墩高度可能为
A.46米 B. 56米C.66米D。
76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图8一带一路战略图。
(1)据图指出一带一路沟通的三个大洲。
(3分)
(2)列举图中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4种气候类型。
(4分)
(3)甲地部分传统工业迁往乙地发展,简述这些传统工业在乙地获得的有利条件。
(3分)
27。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9是美国略图,①②③代表商品谷物农业中3种农作物。
(1)图中代表农作物的序号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一一对应。
(3分)
(2)简述休斯敦石油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
(3分)
(3)指出美国西部和中国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同特点。
(4分)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0是略图。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两列南北延伸的珊瑚礁和浅滩组成的群岛国家.马尔代夫的海拔最高点是2.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一个国家。
为应对未来严重的生态危机,政府从每年十亿美元的旅游业收入中拔出一部分作为专项基金,在马累附近的一座暗礁上开垦土地,建设一个高于海平面的人工岛。
(1)简述马尔代夫的海陆位置。
(2分)
(2)指出马尔代夫生态危机的表现,分析造成危机的人为原因.(5分)
(3)推测马尔代夫生态建设人工岛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3分)
(4)列举马尔代夫特色旅游项目。
(4分)
29。
(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为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玛瑞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11)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
(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
(4分)
(2)分析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4分)
(3)简要说明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河流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4)简要说明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面临的问题.(4分)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
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选该小题均不给分.满分50分)
1。
D 2. D 3。
B 4.A 5.B 6。
A 7。
C 8.D 9. B 10。
C 11.D 12.A 13。
A 14。
C
15。
B 16.D 17。
A 18。
C 19。
B 20.B 21。
B 22。
A 23.A 24.C 25。
B
【部分试题解析】
8.大西洋通过地中海、黑海与亚洲相临。
除大西洋洲外,大西洋与其它6大洲相临.
16。
甲图中,P地气温为10℃,乙图中,P地4月份气温为10℃. 22。
综合考虑大气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
23.①与E在同一谷地,且海拔高于E地。
24。
瀑布形成于河流流经陡崖处,瀑布欣赏宜正面仰视。
25.该桥墩高度值为(30+18)至(45+18)之间。
二、综合题(满分50分)
26.(10分)
(1)亚洲(1分),欧洲(1分),非洲(1分).
(2)温带季风气候(1分),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地中海气候(1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
(3)廉价劳动力(1分),廉价地租(房租)(1分),丰富的自然资源(1分)。
27。
(10分)
(1)①春小麦(1分),②玉米(1分),③冬小麦(1分).
(2)靠近油田(资源丰富)(1分),交通便利(1分),工业基础良好(市场广阔,技术雄厚)(1分)。
(3)山地广布(1分),干旱范围广(1分),自然资源丰富(1分),地质灾害频繁(1分)。
28。
(14分)
(1)位于亚洲(南部)(1分),(四面)临印度洋(1分)。
(2)海平面上升(国土被淹没)(1分)。
燃烧(矿物)燃料(工业发展)(1分),排放二氧化碳(1分); 植被破坏(1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下降(1分)。
(3)影响珊瑚礁形成(1分),造成海水污染(1分),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4)游泳(潜水)(1分),冲浪(游轮观光,垂钓)(1分),日光浴(海滩游览)(1分),海上观日出(日落)(1分)。
29。
(16分)
(1)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1分),气温高(热量丰富)(1分),盛行上升气流(热带雨林气候影响)(1分),降水丰富(1分)。
(2)降水丰富(1分)。
河流水量大(水位高)(1分),地形低平(1分),河水泛滥(土壤含水量大)(1分)。
(3)水土流失(1分),河流含沙量增大(1分),泥沙淤积(河床阻塞,降水向径流转化的速度加快)(1分),河流流量(水位)变化增大(1分).
(4)远离市场(当地经济落后)(1分),交通不便(1分),服务设施不足(1分),生态脆弱(游客安全难以保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