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百家争鸣》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百家争鸣主备人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审核人科目历史
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

2.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

3.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

学习关键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活动
教学意图
(学习感
悟)
教师活动
【课前预习】
一、导学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2、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能够。

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追求“”的理想社会。

3、老子是,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中,又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他提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在政治上主张,提出“”。

在文化教育上,他,打破了的局面,主张。

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3、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对古代;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进一步瓦解,逐步确立。

“”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2、学派
①儒家代表人物是和。

孟子主张实行“”;提出“,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主张实行,提倡,明确尊卑等级。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分别被保存在和两书中。

②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提出要选的人治理国家,提倡,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一书中。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著有一书,他强调要;认为人生应追求,保持人格独立。

④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保留在一书中。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树立,建立。

⑤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他的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成为,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任务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任务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研读材料,阅读教材,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

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题百家争鸣分值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在教育领域,它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孩子天性,充分信赖孩子能力,放手让孩子探索与尝试。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性工作。

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2.下表内容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孟懿子端木赐颜回冉雍
家庭情况鲁国贵族富商“居陋巷”“贱人之子”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以德治国
D.启发诱导
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4.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
B.批判以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5.下表反映了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A.都反对不义的战争
B.都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都主张天下统一
D.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
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以法治国。

6.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的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A.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锢人民的思想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在新旧制度急剧转型过程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于是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繁荣的经济、政治根源。

材料二: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用贤能;提倡节俭 儒家 ________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礼治;人定胜天
________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完善材料二表格。

(3)假如你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你会欣赏材料二表格中哪一个人的主张?并简
要说明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