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阅读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西弗神话》阅读感想(一篇四年前的编辑手记)
每个感到人生无意义的瞬间,西西弗都能陪你度过
《西西弗神话》这本书读起来有难度,但是其中的名篇《西西弗神话》就好理解多了。
不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不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难题,这篇文章都能给人强大的继续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个读者,我被加缪打动了。
他笔下的西西弗拥有无与伦比的对抗荒诞的力量,并且他将这种力量,穿越时空,带给了当初正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我。
原来人生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下一个困难。
这是我对《西西弗神话》的初体验。
没想到越过考研,读完研究生,开始工作以后,我跟加缪又有了新的缘分。
那些帮助我成长的书,如今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于是我做了编辑。
而那个曾经在我人生低谷拉我一把的加缪,我现在有幸做他的责编,把他的文字带给更多的人。
01
面对一本只有 35%读懂率的书,如何让普通读者也接受它
《西西弗神话》确实是一本不好读的书。
翻遍了豆瓣网友的评论,“读不懂”是一个高频词。
更精确的说法是,35%的读懂率。
所以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它翻了三遍。
每一遍都在书上做笔记、贴便条。
三遍读完,这本书已经被翻到烂得不成样子,花花绿绿的便条贴满了书页。
好吧,还是没读懂。
读客对编辑的要求是,要对自己做的项目无所不知,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这本书/这个项目的人。
读不懂怎么办,找大量参考资料。
创作《西西弗神话》的初衷,加缪在一篇序言中写得明明白白:
《西西弗神话》的根本主题是:思考生命是否有意义是正当且必要的,因此直面自杀问题也是正当的。
表面矛盾之下且贯穿其间的答案是:即便不信仰上帝,自杀也并不正当。
本书写于 15 年前,即 1940 年,当时法国乃至欧洲深陷灾难之中。
本书认为,即便在虚无主义的局限下,仍可找到超越虚无的方式。
可以看到,加缪要通过讨论自杀,来思考“生命是否有意义”这个话题。
更准确地说,他在《西西弗神话》中所探讨的起点,是“人生没有意义”,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的“荒诞”。
他想知道,既然
人生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还活着,更进一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无意义的世界。
“荒诞”的概念,是加缪写作的核心。
不论是《局外人》还是《鼠疫》,故事都围绕“荒诞”展开。
但是只有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对此作了细致的解释:
一边是人的呼唤,另一边是世界毫无理性的沉默,这两者对峙便产生了荒诞。
他说,荒诞产生于人的理性与世界的冷漠之间的对峙,人对意义的探寻与世界无意义的本质之间形成的对立,这就是荒诞,这就是荒诞的根源。
因此,也有不少评论认为,《西西弗神话》是解开加缪所有作品的钥匙。
从这个点出发,我又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从加缪全集到加缪传记再到心理学家、哲学家所写的与“人生意义”有关的书籍,都被我找来了。
当然,看这些书只能说了解了《西西弗神话》在讲什么,但是加缪那些绕来绕去、文学性过强的语言,依然让人抓不到头脑。
本着“我的困难就是读者的困难”的精神,我找到了当初为读客《局外人》《鼠疫》撰写导读的张博老师。
张博老师有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研究 20 世纪法国文学,在法国生活长达 10 年。
我们再次向张博老师邀约了一篇导读,请他将《西
西弗神话》分篇章进行讲解,张博老师欣然同意。
这是我们解构《西西弗神话》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件值得一提的趣事。
《西西弗神话》中,加缪对各时代的哲学家都进行了一番点评。
相信很多读者读完这一段都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所云。
张博老师对法国 20 世纪文学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他告诉我,其实加缪并没有真正读懂那些哲学家的言论。
加缪当时读的哲学著作都是一些科普性著作。
像海德格尔那样的哲学家,在彼时的法国还没有完整的译著引进,因此《西西弗神话》中,加缪对他们的点评,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
“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通过对其他哲学家的批判,来抒发个人意见。
张博老师想通过这段趣事告诉读者,读不懂也没有关系,加缪本人也并没有真正读懂那些哲学家呢!(有关这段故事的完整版,欢迎大家翻阅本版《西西弗神话》的导读。
)
通过这些努力,我想让读者朋友们知道,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打开《西西弗神话》这本书,它绝对不是什么让人望而止步的哲学著作,而是加缪的随笔集。
说起随笔集,张博老师也在《导读》中点出:
这部作品的体裁是随笔,在法语中称之为“essai”。
在加缪的私人信件中,每每提及《西西弗神话》,他一贯以“随笔”代称。
在书籍正标题之下,加缪更明确使用了“Essai sur l’absurde”(关于荒诞的随笔)这一表述,正式定义了这部作品的文体。
随笔,才是正确打开《西西弗神话》的方式。
曾经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头衔,都可以统统抛掉!我想,正因为无法理解的印象越垒越高,才让读者不敢尝试与接近。
而编辑要做的,就是打破这道界限,让加缪最重要的作品走向读者。
《西西弗神话》是一本结构非常强的书。
加缪在其中用相当篇幅进行了推理演说,稍不留神就会发现跟不上加缪推演的脚步。
这并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加缪思维缜密,语言又极度抽象的原因。
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设计了一张“思维导图”,对《西西弗神话》进行第二步解构。
做这张“思维导图”也参考了大量资料,从初稿到下厂印刷,前后经历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以上只是我们所做的冰山一角。
《西西弗神话》文字编辑亚茹拿到稿件以后对所有哲学家名字进行了校对,确保是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译名,并且做了很多详细注释。
整理出了三个圈文学手册,其中包含“存在主义哲学发展脉络图”“存在主义作家作品一览”“《西西弗神话》深度阅读书单”,希望通过这些形式,拓展阅读的空间,深入走进《西西弗神话》这本书。
为了让“西西弗”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收集了各时期知名艺术家所绘的西西弗画作,组成了一座“西西弗画廊”,收录于书中。
02
唯一受加缪之女认可的《西西弗神话》,希望你能从中读出深意
作为一本公版书(作者去世 50 年以上,作品版权自动消失),《西西弗神话》在市场上拥有众多版本,如何让读客的这本《西西弗神话》从大量书籍中脱颖而出,是一个难题。
加缪去世后,打理他的版权的是他的女儿卡特琳娜·加缪女士。
或许能联系上加缪女士,用我们诚心诚意的版本打动她,请她为加缪的中国读者写一封信呢?
带着这些不确定性,几经周折,从第一封发至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加缪在欧洲还未公版,版权属于伽利玛出版社,也是加缪最早的出版方)的邮件,到联系上加缪基金会,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基金会对我们做的《西西弗神话》给出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并且愿意配合我们做推广,让这本书走向更多的读者。
基金会负责人也非常配合地帮我准备资料,爽快答应了我们的合作方式,以超快的速度拿到了卡特琳娜女士的手写推荐信。
拿到卡特琳娜女士手写信的那一刻内心特别激动,仿佛我为《西西弗神话》摘到了金牌。
十分感谢卡特琳娜女士对我们版本的认可,也期待它能打动更广大的中国读者群体。
03
西西弗是幸福的,我也是
这本历经几个月的诚意之作即将面世,作为编辑,心里充满期待。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最私人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思想核心和精神内核。
二十九岁时,年纪轻轻的加缪就已对人生意义有了如此透彻的看法,而且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他笔下的西西弗一样,一生都在推那块巨石,并且乐此不疲。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但《西西弗神话》教会我,不要过多在意“意义”,而是要去体会每一个当下。
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像那个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并且认定,“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应当设想,做编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