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天山之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之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通过对《天山之春》的欣赏和学习,了解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能够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作业内容
1. 听赏《天山之春》,记录下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印象,包括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
2. 搜集有关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和发展现状;
3. 学习演唱《天山之春》,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4. 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如口风琴、手风琴等,锻炼演奏能力。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予以指导;
2. 按时提交作业,并注明所使用的音乐教材版本和授课教师;
3. 作业中应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不抄袭、不作假。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对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演唱和演奏水平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记录。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作业内容及操作步骤:
1. 听赏《天山之春》,记录下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印象。
可以通过录音、笔记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 搜集有关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和发展现状。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音像制品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新疆地区音乐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可以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 学习演唱《天山之春》,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跟唱、模仿等形式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时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可以邀请同学或老师一起演唱,互相纠正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 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如口风琴、手风琴等,锻炼演奏能力。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相关的乐器设备,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音乐软件来演奏歌曲。
如果没有乐器设备,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来学习演奏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学生对《天山之春》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听辨歌曲:学生在家中反复聆听《天山之春》,尝试区分歌曲的高潮部分和情感表达,并将自己的听后感想记录下来。
2. 音乐表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表演节目,主题围绕“春天”和“天山”,并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群。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天山之春》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
4.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上述要求,撰写一份关于《天山之春》的作业报告,包括个人听后感、表演节目内容、小组讨论总结等。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2. 音乐表演视频需清晰展示表演内容,声音清晰;
3. 小组讨论需充分讨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4.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报告需注明完成时间。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作业报告的书写质量、音乐表演视频的质量、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总结发言的质量;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作业表现;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提交作业报告后,教师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天山之春》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听辨歌曲、音乐表演、小组讨论
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此外,通过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沟通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