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杨海文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2)005
【摘要】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提出解读《诗》篇必须“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迟早地、必然地聚焦于“逆”之一环,只要这个时刻来了,“真切”就是对于“逆”最真切的“翻译”.践履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于一般读者而言,理当放弃“中心”之类概念,让更有理解力度的“互动”概念挺身而出;但是,当读者
化身作者之后,其真切地逼近《诗》篇之“志”,也只是作为自己的“支援意识”,它们终归要服从于自己的“集中意识”——所谓“意”也.惟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会成为一种上乘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心向往之但又未必能够抵达的解释学境界.【总页数】8页(P25-32)
【作者】杨海文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5
【相关文献】
1.改变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谈读书方法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 [J], 李东军;
2.从解释学视角看《人间词话》的“三境界”说 [J], 程玲
3."理解"的创造性问题研究的新境界——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中心 [J], 林合华
4."以意逆志"与解释学美学--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法与西方解释学的对话 [J], 文江涛
5."以意逆志"的轮回——试论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文本阅读意义 [J], 杜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