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一个圆柱形被子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随着水面的升高,水的体积也在增加。
明确一个量在变化,另一个量也在变化的内涵。
我又拿了4个相同的圆柱形杯子,往里面倒水,一个比一个多一些,让学生观察。
(强调观察要有序)这样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下,明白了水的高度与体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我让学生将例1的表格填完整,然后根据所填的内容,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学例题。
提纲内容为1、题目中有
几种量,这几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在学生自学完例题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学提纲,再汇报,从而发现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关系,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成正比里的两种所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
只有符合了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判断这两种量成正比列。
为了帮助和加深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我又出示了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的表格,让学生再次感受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了5组量成不成正比例,
并说说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最后小结本节内容。
由于第一次接触变量,特别是离开了具体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列,比较抽象,学生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气氛不是很高。
另外,由于我当时有点紧张,把用函数图像这一环节疏忽了,在下节课才补上。
希望各位同仁对我执教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虚心接受,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与各位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