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adr监测的现状与思考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基层adr监测的现状
与思考
浅议基层adr监测的现状与思考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drugreaction,缩写为adr)。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现阶段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主要在药品使用和经营环节开展。
一、基层adr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对adr监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大体可归纳为“四个不”。
一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不高。
按who的要求,每十万人口年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为20~40
份,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大概只有这一比例的十分之一,基层就更少。
像铅山县目前有40多万人,根据市局的要求,20XX年全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8份,20XX年的要求是58份,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是与与who的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质量不高。
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异常复杂,需要监测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判断。
一些少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更需要监测人员有渊博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认真的因果分析评价才能做出结论。
所以药品不良反应的搜集、分析、判断、填报是一项既严肃又很专业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但检查表明,当前基层监测人员的敏感性、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都不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少监测人员只是简单地填一些信息,对缺少的信息或必需的信息根本不做必要的调查记录,报表内容的完整性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客观性、真实性及科学性。
三是各药品经营、使用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强。
基层不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仍然对adr 的认识还不够,不能正确理解adr工作的含义,怕上报多了,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少数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把药品不良反应等同于医疗事故或药品质量
事故,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对有不良反应的信息和病例敷衍塘塞,隐瞒不报,再加上这项工作不能给本单位创造经济利益,反而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觉得不划算。
因此对待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四是个别adr监测人员对adr上报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
一些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片面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只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无人抓,无人管,就是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也是听之任之,不主动收集上报;还有的单位嫌此项工作繁琐,不愿详细记录,分析填报。
二、对如何加强基层adr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基层adr监测工作,本人觉得应该抓好“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
就目前来说,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不但要求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区域性监测中心,还要求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保健防疫部门、药品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监测机构或小组。
而且,无论是监测中心还是监测小组,都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药品监管部门还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的部署和开展,并加强与各监测点监测人员的联系,以此形成一张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监测网络。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