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制作方法一、制作工艺流程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
二、材料和外购件
1、钢结构制造使用的全部金属材料、焊接材料和外购件均按照监理人批准的采购计划(清单)进行采购。

材料和外购件运抵工地后验收并存放到仓库,并接受监理人的检查。

每批到货的材料须附有质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试验报告。

2、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指示,对到货的材料和外购件进行抽样检验,并将检验成果报送人。

每批材料和外购件均经监理人检查签认后方能使用。

三、准备工作
1、按监理人提供或经监理人审查批准的钢结构施工图纸,绘制构件的加工图并制订措施,并在构件制造前按规定时间报送监理人审批。

2、若根据制造工艺,需对构件的施工图纸进行局部修改时,须经监理人批准。

3、根据工艺措施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工器具。

四、构件的加工
主要包括切割、矫正成型、边缘加工、钻孔、节点等,均按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及有关规范进行加工。

1、切割
切割前根据图纸画好切割线,打上样冲眼。

根据画好的切割线用切割工具小心的进行切割。

气割前清除切割边缘50mm范围内的锈斑、油污等;气割后清除熔渣和飞溅物等。

机械剪切的加工面平整。

坡口
加工完毕后,必须采取防锈措施。

2、矫正成型
钢材切割后检查,发现不合格的进行采用机械或局部火焰进行矫正,其标准符合以下规定:
(1)钢材冷矫正和冷弯曲的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弯曲矢高符合GB50205-95附录A表A的规定。

冷压折弯的零、部件边缘无裂纹;
(2)钢材矫正后表面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且不大于0.5mm。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符合GB50205-95表4.2.4的规定;
(3)弯曲成形的零件,应采用样板检查。

成形部位与样板的间隙不得大于2.0mm。

3、机加工
(1)根据图纸要求对构件进行机加工,机加工的边缘,要求光洁、无台阶。

加工表面妥善保护。

(2)在施工图纸末规定时,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顶紧接触面端部铣平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

边缘加工的允偏差
注:t为切割面厚度(mm);L为杆件长度(mm)。

端部铣平的允许偏差
注:t为切割面厚度(mm);L为杆件长度(mm)
焊缝坡口的型式和尺寸按施工图纸和焊接工艺要求确定。

4、螺栓连接
钢构件制作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钻孔前用样冲在构件上打出孔的位置,以保证钻孔位置的准确,且螺栓连接满足下列要求:螺栓孔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

成孔后两孔间距离的允许偏差,在施工图纸未规定时,符合0的规定。

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mm)
注:螺栓孔的分组符合下列规定:
(1)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螺栓孔为一组。

(2)对接接头在拼接板一侧的螺栓孔为一组。

(3)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螺栓孔为一组,但不包括①、②所
规定的螺栓孔。

(4)受弯构件翼缘上,每米长度范围内的连续螺栓孔为一组。

1)螺栓孔采用钻孔成型,不得采用气割扩孔。

孔边无飞边和毛刺。

2)当螺栓孔的允许偏差超过施工图纸的规定值时,经监理人同意后,方可扩钻或采用与母材力学性能相当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严禁用钢板填塞。

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2.0mm。

每组孔经补焊重新制孔的数量不得超过20%,处理后须作记录。

3)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平整,无毛刺、油污等。

其摩擦面处理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4)经处理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作抗滑移系数试验,其最小值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5)处理好的构件磨擦面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污损。

5、螺栓球节点
(1)螺栓球、封板、锥头、套筒外观不得有裂纹、叠皱、过烧等缺陷。

(2)螺栓球加工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

(3)封板、锥头、套筒加工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

螺栓球加工的允许偏差
注:r为螺栓球半径,d为螺栓球直径。

封板、锥头、套筒加工的允许偏差
注:r为套筒的外接圆半径。

6、焊接球接点
(1)焊接球加工成半圆球后,除锈并涂刷可焊性防锈涂料,成品球表面光滑无裂纹、折皱。

(2)焊接球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

焊接球的允许偏差
7、焊接钢板节点
(1)焊接钢板节点板,用机械切割。

(2)节点板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节点板厚度允许偏差+0.5mm,十字节点板间及板与盖板间夹角允许偏差为±20°,节点板之间的接触面密合。

8、杆件
杆件切割时必须用机械切割。

杆件加工的允许偏差符合0的规定。

杆件加工的允许偏差
注:r1为封板底半径;L为杆件长度。

9、厂家提供零部件
若网架结构的零、部件由专业产品制造厂提供时,我公司负责进货验收,检查其强度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按监理人指定的抽检项目进行复检,厂家提供的上述报告和证明以及复检报告提交监理人。

五、构件的组装
(1)构件组装前,进行零部件的检验,并作好记录,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组装。

(2)连接表面及沿焊缝每边30~500mm范围的铁锈、毛刺和油污等清除干净。

(3)对非密闭的隐蔽部位,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涂装处理后,再进行组装。

(4)焊接连接组装允许偏差符合合同和规范的规定。

(5)钢桁架结构,在加工场地的专用模架上拼装,以保证杆件和节点的准确性。

(6)对刨平顶紧的部位用0.3mm塞尺检查,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塞入面积之和少于25%,边缘间隙不大于0.8mm。

顶紧面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施焊,并作好记录。

(7)H型钢的板材需要拼装组装时,其翼缘和腹板的拼接缝间距大于200mm。

H型钢组焊的允许偏差,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六、构件的焊接
焊接主要采用我公司成熟工艺的埋弧自动焊或气体保护焊。

1、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
(1)对首次使用的钢材,以及改变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我公司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评定符合GB50236-98第4.2节的规定;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参照GB50236-98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

(2)对大型和重要钢结构及其构件的焊接,焊接前制订专用的
焊接工艺规程,并报送监理人审批。

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
①钢结构使用的各种钢材以及相应配置的焊接材料牌号及规格;
②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和内容;
③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④焊缝质量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焊工
(1)焊工持有上岗合格证。

合格证必须注明证件有效期限和焊工施焊的范围等。

焊工参加焊接工作中断6个月以上的,重新进行考试,监理人有权对在岗作业的焊工进行抽检考核。

(2)焊工严格按焊接工艺规定的施焊程序和方法以及批准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随时自控好构件制造和钢结构安装的变形。

3、焊前准备
焊接材料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派专人保管。

使用前,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烘焙,保护气体的纯度符合工艺要求。

低氢型焊条烘焙后放在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焊丝、焊钉在使用前清除油污、铁锈等。

超过保质期的焊接材料、药皮脱落或焊芯主锈的焊条、受潮的焊剂及熔烧过的渣壳,均禁止使用。

4、焊接环境
(1)焊接时的风速: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氧乙炔焊不大于8m/s;气体保护焊不大于2m/s。

当超过规定时,有防风设施;
(2)焊接电弧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
(3)当焊接表面潮湿,雨、雪、刮风天气,焊工及焊件无保护措施时,不进行焊接。

5、焊接施工
(1)施焊前,焊工先自检焊件接头质量,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合格后,才能施焊。

(2)焊工要遵守焊接工艺,不得在坡口外的母材上引弧。

对接、角接、T形、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加设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及坡口型式与焊件相同。

焊接完毕后,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扳,并修磨平整,严禁用锤击落。

(3)每条焊缝一次焊完,当因故中断后,必须清理焊缝表面,并根据工艺要求,对已焊的焊缝局部采取保温缓冷或后热等,再次焊接前要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继续施焊。

(4)多层焊接连续施焊,及时将前一道焊缝清理检查合格后,再继续施焊,多层焊的层间接头错开。

(5)定位焊缝的长度、厚度和间距,必须保证焊缝在主缝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

定位焊焊接时,采用与主缝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并由合格焊工施焊。

(6)厚度大于50mm的碳素钢和厚度大于36mm的低合金钢,施焊前必须进行预热,焊后进行后热。

温度控制按施工图纸或焊接工艺评定确定,若无规定时,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50℃,层间温度保持在预热温度范围内(定位焊缝的预热温度较主缝预热温度提高
20~30℃)。

预热区要均匀加热,加热宽度为焊缝中心线两侧各3倍焊件厚度,且不小于100mm。

后热温度由试验确定。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7)焊接工作完毕后,焊工清理焊缝表面,自检焊缝合格后,在焊缝部位旁,打上焊工工号钢印。

6、焊缝质量检验
按施工图纸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并按GB50205-95第4.7.18条至第4.7.21条的规定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验,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签发的无损检验资格证书。

(1)按GB50205-95表4.7.20所列的外观缺陷项目,对全部焊缝进行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一般可采用肉眼和放大镜检查,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亦可采用磁粉或渗透探伤。

(2)普通碳素钢在焊缝冷却到工作环境温度,低合金钢在焊接24h后,方可进行无损探伤。

(3)向监理人提交一份附有上述检验记录的焊缝质量检验报告,供监理人进行钢构件验收用。

7、焊缝缺陷处理
经检查确认必须返修的焊缝缺陷,制定返修措施,经监理人同意后进行返修。

返修后的原缺陷部位仍需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

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

若超过两次时,重新制定新的返修措施报监理人批准,并作好记录。

七、涂装
(1)构件制作的质量检验合格,然后对构件的非连接部位进行涂装。

重要的大型钢结构构件的涂装,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在施涂前56天,提交一份涂装工艺报告,报送监理人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涂装材料及其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施涂方法及涂层试验、采用设备、检验方法和缺陷修补等;
(2)构件涂装前进行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按施工图纸要求,除锈质量符合YB/T9256-96第2.6节的规定。

除锈合格后,立即涂装,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在4h内完成;在气候较好条件下不超过12h;
(3)在有雨、雾、雪、风沙和灰尘较大的户外环境中禁止进行涂装作业;
(4)涂装层数、厚度、间隔时间、涂料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施工图纸、监理人的要求以及制造厂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当天使用的涂料在当天配置,并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
(5)构件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若产品使用说明书无规定时,环境温度控制在5~38℃,相对湿度小于85%,构件表面不低于露点以上3℃。

涂装后4h内不得淋雨和日光暴晒;
(6)涂装前对油漆质量进行检查,超过保质期的涂料不能使用。

由于贮存不当而影响涂料的质量时,必须重新检验,并经监理人同意后方能使用;
(7)施工图纸中注明不涂装的部件(安装待焊部位)留出30~50mm,连接部位结合面暂不涂装;
(8)涂装要均匀、有光泽、附着良好;无明显起皱、流挂和气泡。

八、钢构件制造质量检查
1、钢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满足施工图纸要求。

2、施工图纸要求预拼装的构件,在构件交付安装前,按要求在自由状态下进行预拼装检查。

(1)构件预拼装的允许偏差,符合GB50205-95表 4.13.1及GB50221表8.2.3-3的规定。

(2)多层板叠螺栓孔的通过率符合以下要求:
当采用比孔公称直径小1.0mm的试孔器检查时,每组孔的通过率不少于85%;当采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查时,通过率为100%,通过率若不符合上述规定时,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处理。

(3)预拼装检查合格后,标注中心线及安装控制基准线等。

预拼后进行的钢构件质量检查,均作好检查记录,由监理人签认后,作为钢结构构件的验收资料。

九、钢结构构件验收
钢结构的各项构件制造完成后,在钢结构工程开始安装前56天,向监理人提交钢构件的验收申请报告,并同时提交以下各项验收资料,经监理人同意后,进行钢构件验收,并由监理人签发钢构件的质量合
格证。

提交的验收资料包括:
(1)钢构件验收清单;
(2)钢构件加工图;
(3)钢构件各项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和必要的材料试验报告;
(4)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5)焊缝质量检验报告;
(6)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
(7)钢构件隐蔽部位的质量检查记录;
(8)钢构件及预拼装检查记录;
(9)施涂工艺和涂装检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