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18T07:03:05.56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2期作者:陈卢燕
[导读] 作业是教师验证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单元作业设计水平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目前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忽略了作业本身的作用,只是一味的追求量的提升。
目前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时严重的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从对目标的准确定位、系统的设计内容、多方面评价的反馈三个维度对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分析,突出数学的本质特点,促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充分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1]。
陈卢燕合浦县廉州镇第七小学广西合浦 536100
摘要:作业是教师验证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单元作业设计水平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目前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忽略了作业本身的作用,只是一味的追求量的提升。
目前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时严重的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从对目标的准确定位、系统的设计内容、多方面评价的反馈三个维度对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分析,突出数学的本质特点,促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充分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1]。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三个维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105-01
前言:作业对教师来说,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业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现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失去作业本身的意义,学生都是重复无畏的练习,使作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丧失,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小学作业的设计要来源于课程,要把它做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从根本上加强作业的整合性、系统的设计内容、多方面评价作业的反馈,构建完善的设计体系,使作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作业目标的准确定位
作业设计的基本是作业目标,它可以使作业质量得到保证。
教师要把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相结合,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并能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具体性的作业目标,使作业设计方向更加准确。
给作业设计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带领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目标。
作业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课程定位、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并整理,同时要时刻重视作业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对于作业目标的精准定位,要不断的研究和调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尽量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达成对运算过程的掌握和有效运用的目的,并且能运用到学习中。
与此同时,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只会运用到简单问题的解答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而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而言,不但会在问题解答中灵活的运用,还能独立的解答问题,促进学生灵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教师依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作业目标,并展示了作业目标的科学性。
二、作业内容的整体展示
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整体性,与学习的知识紧密相连,并要注意不断的变化,增加运用,追求目标和内容的难度上相符合,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学生思维扩散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
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就是学科的根本,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数学理论的带领,这就会限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只关注学生在技能上的训练,忽视了对数学学科目标的追求,并无法建造完整的运算模型结构。
在“数的计算”单元里,教师要多利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意义,使计算数学和解决问题得到有效的融合,并对数学学科有更深刻的理解。
举个例子,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王婶买了15套服装,每套124元,学生可以多算一算、想一想、练一练,教师多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技巧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通过这种情理和数理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明白算式的运用过程,并且在列竖式时要先从各位算起,也就是5套服装的钱数,即5个124是多少钱?再算10套服装的钱数,即10个124是多少钱?对于情理的依据,对数学得到更深的理解;教师还要有效的将直观演示和推理进行结合,引领学生对”低位数计算规则”进行合理演算,科学的将新知识转为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关系,针对两者的联系,构建整数运算规则的模型,对数学理论进一步理解。
小学数学学科的本质就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不但要在课堂中受到重视,还要在作业设计中突现出来。
多鼓励学生做作业,可以有效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引导学生思想上的转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有序、具有创造性。
所以,在作业设计上要使内容有层次性,题目的灵活性,从对题目的审度,进行思考,慢慢递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2]。
比如用5-9五个数中,设计作业:从中选择数字组成两位数和三位数相乘,再进行计算;在算式中得到的积尾数为0,这可以引导学生更深的思考,并进行合理推理演算;启发学生对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最大积数和最小积数的研究;最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任意5个数,设计和此类相似的作业,慢慢的推进数学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三、作业结果的全面反馈
对作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是使作业改进和提升的关键。
从作业结果的整体性出发,注重结果的全面反馈,这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要重视作业目标的完成度;其次是重视作业目标的合理化,留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和作业分类进行整合;最后要重视作业的合适度,做作业的时间、对作业的安排和学生实际完成的状况三个方面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用数据进行核验,对作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错误
率给出比对,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使作业更具完整和合理性。
举个例子“王婶带了6000元去商场逛街,买了11双高跟鞋,每双是255元。
她还想买一件价值1451的外套,那么问题来了,她剩余的钱还够不够买外套的?学生要对有关的作业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能力。
从作业结果全面的反馈,学生通过详细的计算,再对结果做比对,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缺乏经验和思维。
通过对作业的科学分析,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对教学和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提升[3]。
帮助学生养成对数学计算题估算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灵活性运用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个教师的工作目标。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掌握好三个维度,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拓宽学生的想象思维,以此达到数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郝建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36):63-64.
[2]朱爱玲.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1(32):70-72.
[3]张静.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三个维度[J].辽宁教育,2021(17):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