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券”式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及管理措施举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券”式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屮的 作用及管理措施举要
■刘译错王乾
“培训券”式培训的推行,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面积、高质量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 不仅能够显著增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宣传实效,而且能够切实保障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的权利,有效提高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在"培训券”式培训管理上,按照培训工作实际,需
要遵循分年度、优先、分类、按需、分村(社)发放的基本原则;整个发放程序要体现出便利快捷、责任分
明、井然有序的效果;各乡镇要做好组班、开班及培训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要做好培训期间的监管、 指导及项目验收、补贴审核工作。

在大规模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这 一大背景下,“培训券”式培训的推行,对职业技能培训的
大面积、高质量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由
于各地培训条件的不同,其发放原则和规范化管理措施与 办法,还需要培训管理者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进行认
真探索和总结。

一、“培训券”式培训的作用和意义
一直以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开展困难重重。


了城乡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难有空闲时间参加培训外, 即使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培训,一些劳动力也往往缺乏参训 积极性。

这一困难的存在,一个方面体现出城乡劳动力对
参训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总觉得在劳动力市场越来越
开放的今天,学与不学一个样;另一方面体现出,城乡劳动 力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参加培训也是享受国家的培训补贴
政策和实现自身权利。

从这一角度深刻剖析“培训券”式培 训政策的出台,其作用和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

(一)“培训券”式培训能够显著增强职业技能培训补 贴政策的宣传实效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根据国家就业补助政策,结合地方
实际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补助政策。

例如《甘肃省就业补
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给予每 人600元-1500元职业培训补贴。

补贴标准按照职业分类
134 发展 |
2020.11-12
DEVELOPING]
和培训成本分A、B、C、D四类,A类1500元/人,B类1200元/人,C类1000元/人,D类600元/人。

”培训券的发放,就能把这一补贴政策的宣传直接下沉到乡镇村社区,让有参训意愿的劳动力充分了解国家的补贴标准。

和以往惯常的宣传方式相比,无疑显著增强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宣传实效。

(二)“培训券”式培训能够切实保障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也提出了促进普惠均等的培训原则:“针对城乡全体劳动者,推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注重服务终身,保障人人享有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通过'培训券”的发放,培训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保障群众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的权利,满足群众自愿选择培训工种的需求,切实保障城乡全体劳动者人人享有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权利。

(三)“培训券”式培训能够有效提高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券”在价值体现上相当于代金券。

城乡劳动力拿到“培训券”,就知晓了自己所选工种能够享受的国家补贴金额或价值。

与在《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协议书》上签字相比,群众收获的不只是免费培训的实惠,更是心理上享受补贴的占有感和使用权。

即使部分群众存在参训上的困难,但在拿到等价于一定金额或价值的“培训券”时,这部分群众就会倍加珍惜参训机会,不至于白白浪费掉国家给予自己的这笔“财富”。

这样,“培训券”的发放将在心理感受上唤起参训者的价值意识和珍惜情感,从而有效激发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券”式培训的管理
(一)“培训券”的发放原则
按照培训工作实际,“培训券”的发放需要遵循分年度、优先、分类、按需、分村(社)发放的基本原则。

分年度发放原则是指按年度发放“培训券”,在发放当年年底之前使用完毕。

优先发放原则是指优先安排重度贫困、轻度贫困乡镇村社先期享受“培训券”式培训政策。

分类发放原则是指按照不同部门的不同培训项目,依据补贴标准制作等额券值的“培训券”并予以发放。

像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就可分A、B、C、D类补贴标准,根据不同的工种为群众发放面值1500、1200、1000、600元等不同额度的“培训券”。

按需发放原则就是依据城乡劳动力的参训意愿,需要什么工种的培训,就发放什么工种的“培训券”。

分村(社)发放原则就是由村社负责把“培训券”发放到愿意参加该工种的培训的城乡劳动力手中,并由村社统一上报使用“培训券”参加培训的人员至乡镇,由乡镇根据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工种信息选择培训机构,分班组织培训。

(二)“培训券”的发放程序
在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将承担各自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以及项目等信息设计制作成“培训券”,上报至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经审核、汇总备案后,由各部门依据各自的培训项目发放“培训券”至各乡镇,再由各乡镇通过村(社)提供给群众。

群众在自愿选择不同工种、不同面值的“培训券”后,由村社统计“培训券”发放情况,并予以汇总,上报至乡镇,由乡镇联系相关培训机构,并将组班、开班、培训情况统一报送至相关部门及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备督导检查与统一管理。

整个发放程序要体现出便利快捷、责任分明、井然有序的效果。

(三)“培训券”的使用和管理
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群众选择使用的“培训券",联合乡镇抓好各自相关项目、工种或职业的培训监管工作。

首先,各部门要根据各乡镇上报的组班、开班情况,在培训期间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以及学员的到课参训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指导;并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培训整改通知书,责令培训机构按期进行整改,确保培训质量。

其次,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由参训学员自主评价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无意见者,学员将“培训券”交于培训机构。

最后,培训机构以班为单位,向相关部门上报培训补贴申报材料;经相关培训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依据“培训券”数量按不同工种的补贴标准,上报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予以批准,统一支付培训补贴至相关培训机构。

在“培训券”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培训券”的只发不用以及倒卖等行为;当年未能使用完毕的“培训券”,在下年度培训中也不予使用,以确保“培训券”式培训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总之,“培训券”的发放、管理使用是一项认真严肃和极具创新性的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或新问题,只要培训管理者善于探索、大胆尝试,就能将这一新的培训方式落地生根。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规划2019-2021年度一般课题“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路径与策略研究"GS[2019]GHB161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20.11-12|发展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