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汉族民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民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学生对汉族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
2. 学生能够欣赏并尝试演唱一些典型的汉族民歌,培养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3. 通过作业,学生能够理解汉族民歌在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
1. 阅读材料:学生需要自行收集有关汉族民歌的资料,包括相关书籍、网络文章、视频等。
阅读这些材料,了解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
完成一篇100字以内的读后感,总结自己对汉族民歌的认识。
2. 欣赏民歌:学生需要选择至少两首典型的汉族民歌进行欣赏。
可以通过网络、唱片等途径获得音频或视频资料,并尝试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等元素分析民歌的特点。
3. 尝试演唱:在欣赏民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
可以自行录制或以其他方式提交演唱视频,以便教师和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提交的阅读材料和欣赏民歌的资料要有来源和标注。
3. 演唱民歌的作业应以视频形式提交,音质清晰,画面稳定。
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理解程度和原创性。
2. 评价方式将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3.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应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收获和不足,以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2. 教师将根据作业评价结果给出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族民歌,培养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和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请根据以上内容为《高中音乐课程《汉族民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写一份完整的教案。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熟练掌握和赏析汉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 提高对汉族民歌的情感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
1. 赏析作业:学生需选择一首汉族民歌进行深入赏析,包括歌曲背景、歌词含义、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
要求写出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报告。
2. 实践作业:学生需选择一首汉族民歌进行模仿演唱,包括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情感等方面。
要求录制视频或音频,并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汉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话题,完成不少于200字的小组讨论报告。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作业: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任务,不得抄袭或代写。
2. 质量要求:作业报告需真实反映学生对歌曲的赏析能力,视频或音频需真实反映学生的演唱水平。
3.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
4. 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一节音乐课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作业评价
1. 作业报告:根据学生对歌曲的赏析深度和报告的逻辑性进行评价。
2. 视频或音频: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节奏把握、音高控制、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的深度和话题的广泛性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结合以上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可根据教师点评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学生可将改进后的作业再次提交,接受教师再次评价。
3. 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多次作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对汉族民歌的情感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