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项目名称】 黑龙江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YJ2018033。

【作者简介】 王莉(198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王 莉 田浩鹏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困境分析,本文从政府政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的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平台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加强政府政策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从政府层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但也不能喧宾夺主、多过干涉。

(一)加强法律政策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吸取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专门针对当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推行有利于其顺利进行的政策,排除客观及人为障碍。

(二)提供多方教育资金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开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实践设备、设施的投入以及师资培训的投入。

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及少数企业的微薄投入,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寻求多方教育资金以利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好推行。

二、抓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
在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外部条件的保障,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热情。

在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提高教育质量,追求“双高”建设的形式下,应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一个高度,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理论和实践的系统设计和独立的学分,并付之将其落实,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背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那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建立在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定位的基础上进行。

(二)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加强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与科创部门之间、高职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推动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及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交流与合作。

2.加强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大力建设虚拟仿真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加强文化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在学校、社会中积极倡导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创客项目、课堂创新项目等项目带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4.加强制度促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在专业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以理论分析为主的形式,可以用发表专利、技术论文等代替,更能够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

三、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
程体系建设中,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升级改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重点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条件。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1.加强校内专任教师的素质建设。

高职院校要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并时刻关注创新创业的前沿信息,持续学习;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2.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素质建设。

高职院校须联合探索建成产业领域与高校教师流动机制,为产业界人士进入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提供便利,整合名师名家、能工巧匠补充导师团队中,建立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和开放型的导师团队。

3.加强优秀导师库建设。

从专家、企业等人才中选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导师以聘任的方式加入导师库,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将最新的前沿信息、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平台与评估体制建设(一)加强高职院校与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社会培训,使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合作,企业员工可以得到相关的技术知识,学生也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科研的发展走向。

(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层面评价体系
由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多层面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政府层面需要从政策、制度、资金支持、服务体系、舆论宣传五各方面进行评价。

2.高校层面要从管理体制、师资、课程、校园氛围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等级的估。

3.社会层面主要从企业合作、校友资源、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4.学生层面主要从家庭支持度、创新创业认知度、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2):1-5,42.[2] 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
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