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感觉运动系统和反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深感觉重于 浅感觉 3.常出现“三偏”
Company Logo
十、皮质型感觉障碍
1.病灶对侧复合感觉(即皮 质感觉)障碍,而痛、 温觉障碍轻。
2.分布既非周围性,亦非节 段性,而是皮质性(如 一指、数指、一手、一 臂、一趾、数趾、一足、 一腿等),多伴有单瘫、 偏瘫。
若病灶为刺激性病变,则 出现Jackson感觉性癫痫。
髂腹下神经 和 髂腹股沟神经 腰大肌深面
股神经 闭孔神经

骶丛 L4-L5 腰骶干 骶骨前面 全部S ,CO 梨状肌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臂丛:C5-T1前支构成
上肢悬挂在身体一侧,处于内收内旋位置;前臂伸直和旋前,不 能屈曲或旋后;上臂不能外展或外旋;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消失; 三角肌区及前臂和手的桡侧感觉丧失。
可有

运动障碍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瘫
反射改变
一般无 膝及跟腱反射消失
括约肌障碍 早(副交感中枢)
出现晚
症状分布
对称
不对称
六、脑干型感觉障碍
病损时易出现交叉 性、分离性感觉障 碍.
❖1.延髓一侧之外侧 部损害:出现同侧 颜面三叉神经支配 区及对侧半身(颈 以下)痛、温觉障 碍,称交叉性感觉 (痛、温觉)障碍。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Company Logo
(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 经后根支配的皮肤区 域,称皮节。
❖ 特征:皮节的神经支 配表现为重叠性,即 绝大多数皮节由2-3 个后根重叠支配。
❖ 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 现象在胸段最明显。
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皮肤 粘膜
脊神经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角固有核(Ⅰ、 Ⅳ、Ⅴ层)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上升1~2节 白质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
丘脑前束(触觉)
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确。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 4.感觉异常:没有刺激发生感觉。如麻木,痒,针 刺,蚁走感,电击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具有 定位价值
❖ 5.疼痛: (1)局部疼痛:如神经炎所致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 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 经支配区
(3)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 分支,手指远端挫伤 整个上肢痛
❖ 见于脊髓空洞症及髓 内肿瘤等。
5.脊髓半离段型(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以下对侧出现 传导束性痛、温觉 障碍。
病变以下同侧肢体 呈现中枢性瘫痪及 传导束性深感觉障 碍。
见于脊髓压迫症 (炎症、肿瘤等)、 外伤等。
6.横贯性脊髓损伤
受损节段以下肢体各种感觉障碍,同时 伴有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大小便功能 障碍。即脊髓的三种功能(运动、感觉、 自主神经功能)均有障碍。见于炎症、 肿瘤、外伤等。
前连合 双侧对称节段性、分离性
4、横贯性 病变部位以下 传导束型
截瘫/四肢瘫 植物神经损坏
脊髓半切综合征
5、脑干 交叉性
6、对侧偏身型
丘脑
对侧偏身
自发性疼痛
感觉过度
内囊
对侧偏身
偏瘫、偏盲
7、皮质 对侧单肢
复合感觉异常
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外伤
髓外肿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锥间盘突出 脊髓炎、外伤
髓外肿瘤早期 脑血管疾病
❖2. 延髓一侧之中 心部损害:
❖ 主要累及内侧丘系 而不影响脊髓丘脑 束及三叉神经脊束 及核,故只出现对 侧颈部以下半身深 感觉障碍,即深、 浅感觉分离障碍。
七.脑桥和中脑病变
内侧丘系、脊 丘束及三叉丘 系已合并在一 起,故当一侧 损害时,则产 生对侧半身 (面+偏身)深 浅感觉障碍。
八、丘脑病变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 觉和振动觉
❖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认觉、 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感觉的传导束
(一)痛觉、温度觉、粗触觉的传导 (二)本体感觉的传导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 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三)面部感觉的传导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腕及手指不能屈曲;手部诸小肌无力;屈腕障碍;爪形 手;上臂、前臂和手内侧感觉减退;可有水肿、营养障 碍及霍纳综合征。
四、后根型
1、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 2、常伴有前根的症状与体
征 3、多见于神经根炎、脊髓
结核及后根附近的肿瘤等
五、髓内型感觉障碍
1.后角型: ❖ 节段性分离性感
觉障碍:痛温觉 丧失、深感觉触 觉保存。
Company Logo
十一、癔病性感觉障碍
特点: 1.分布不符和解剖
规律 2.范围及程度易变 3.易受暗示影响
部位
分布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伴随症状
常见疾病
1、末梢型 对称性四肢远端 运动、植物神经
手套、袜子型
功能障碍
2、神经干型 条块状 3、节段性
后根型 节段性、带状
运动障碍 神经根痛
后角 节段性、分离性
的锥 抑体 制束 性对 影下 响神 消经 失元
肌萎缩
无 (短期内不出现)
迟缓性瘫痪(软瘫)
消失
阴性 ( – )
反射弧 中断
可有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出现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4)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 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 体表节段,心绞痛 左侧胸及上肢内侧痛
胆囊病变 右肩痛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一、神经干型
表现: ❖1、神经干分布区域各种感
觉均有障碍。 ❖2、常伴疼痛等感觉异常、
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 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Company Logo
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 ❖ 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
保存 -→分离性感觉障碍
(二)刺激性症状 ❖ 1.感觉过敏: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较强的疼痛感) ❖ 2.感觉倒错:指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
❖ 3.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
的刺激阈增加,反应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

组成
丛的位置
主要分支
神 经
颈丛
C1-C4
胸锁乳突肌 上半深面
膈神经 和 4条皮支
前 支
臂丛
斜角肌 锁骨
C5-T1 间隙 后上方
干股
胸长神经 和 胸背神经
腋腔
肌皮神经

束内
正中神经


脊 神 经
胸神经
前支 T1-T12
不成丛
尺神经

腋神经 和 桡神经 肋间神经 和 肋下神经

支 交 织 成
腰丛 T12-L4
锥体束损伤时,只有单侧支配的核团 才会产生症状。
锥体束 损伤症状:
•面神经核 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 核上瘫 •对侧上、下肢硬瘫
锥体系
锥体束 上运动神经元
效 应 下运动神经元 器
瘫痪 痉挛性瘫痪(硬瘫)
损 肌张力 伤 症 腱反射 亢进 状 病理反射 阳性 ( + ) 鉴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婴幼儿除外) 别 肌束震颤 无
第3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 上部,
中央旁小叶 后部
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共同特点
❖1.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 ❖2.均包括三级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在
Company Logo
(四)周围性感觉支配
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 节段的脊神经纤维, 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 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 性分布不同。
临床上鉴别周围神经 损害和脊髓损害的重 要依据。
C8
C7

Company Logo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 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 ❖ (一)抑制性症状: ❖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症状 1.5
感觉系统症状 1
运动系统症状 1
运动系统症状 0.5
反射
0.5
大脑皮层损害症状 2
颅神经损害症状 2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 直接反映。包括:
❖ 一.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
❖ 二.一般感觉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丘脑综合征: ❖ 1.对侧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
深感觉重于浅感觉,远端重 于近端 ❖ 2.感觉过敏、自发性剧痛,一 般镇痛剂无效 ❖ 3.同向偏盲 ❖ 4.不自主运动 ❖ 5.常出现对侧半身(特别是 肢体)的水肿,多见于脑血 管病
九、内囊病变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特点:
1.肢体重于躯干 2.肢体远端重于近
(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 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 脊髓共有31个节段。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图
颈段 胸段 腰段
8节(C1~8)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L1~5)
5节(S1~5) 1节(Co1)
Company Logo
二、末梢型
1、双侧对称,四肢末梢为主,呈手套、 袜套样分布
2、受损区域各种感觉成份全部障碍 (有的消失、有的减退)
3、越末梢端越重,往往下肢重于上 肢
4、常伴疼痛等感觉异常、植物神经 障碍及不同程度的瘫痪
5、病因:多发性神经病,酒精中毒等
三、神经丛型
❖ 神经丛为混合神经,运动障碍呈驰缓性; ❖ 伴有感觉障碍及疼痛;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病变呈神经丛性分布;
7.圆锥:(骶3-5和尾节 二便障碍等植物神经损
害突出 感觉障碍局限于鞍区
(S3-S5) 运动障碍轻微(肿瘤)
8.马尾: 双下肢不对称的疼痛 周围性瘫痪或感觉障碍 后期二便障碍
Company Logo
圆锥和马尾损伤的鉴别
圆锥
马尾
自发性疼痛 少且不显著 多而严重
感觉障碍
鞍状分布 单侧或不对称
感觉分离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沿 止途 于陆 躯续 体离 运开 动锥 核体 。束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锥体交叉和内囊
锥体束 支配特点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下半只受 对侧锥体束支配,其余 6个半核为 双侧支配。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外侧核受对侧锥 体束支配,内侧核为双侧支配。
(一)感觉传导通路somatic sensory pathways 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围突)
第1级神经元
Company Logo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Company Logo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脊神经
脊神经节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胸核、腰骶膨大Ⅴ—Ⅶ层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脊髓小脑前束、后束 经小脑上、下脚
旧小脑皮质
神经节,第3级神经元均在丘脑内) ❖3.均有一个交叉 ❖4.均经内囊,终止于皮层
(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Company Logo
❖ 对脊髓的髓内、髓外病 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髓外病变从外侧面开始 向内压迫脊髓丘脑束时, 则痛觉、温度觉的传导 障碍从骶部向腰、胸、 颈段发展。
❖ 髓内病变从内侧的灰质 开始向外侧的侧柱发展 时,则痛觉、温度觉的 传导障碍从病变逐渐向 下扩展。
2.后索型
❖ 病变同侧损害平面以下呈 传导束性深感觉障碍及轻 度触觉障碍。
❖ 伴感觉性共济失调。
❖ 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肿 瘤等。
3.侧索型
❖ 损害平面以下对侧肢体呈 传导束性的痛温觉障碍。
❖ 见于炎症、肿瘤、外伤等。
4.白质前连合型
❖ 浅感觉分离现象:
双侧的、对称性的、 节段性的痛、温觉障 碍,而触觉大致正常, 深感觉完全正常。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肿瘤
运动系统的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系统
锥体束
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
发动 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肢肌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躯干肌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